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推动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是解决师德教育实效性问题的必然选择。高校师德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内舍四个维度,即师德教育由单一主体转向多级主体、由威权压服转向平等对话、由道德说教转向体验建构、由单向教化转向互利共赢。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开创双向互动式教育载体、共建“三紧贴”师德规范、建立开放式师德考核机制和培育民主和谐型校园文化等,是推动高校师德教育主体间性转向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公民道德教育的现代化转型应结合时代特点,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话语范式三个维度实现路径创新。在教育内容维度上,应更加注重公共价值观教育、生态伦理观教育和道德自律教育。在教育模式维度上,应积极构建主体间性的、隐性渗透式的、个性化的教育模式。在教育话语范式维度上,应由独白式话语转向对话式、由宏大叙事转向生活化语言、由精英式讲述转向大众化语态。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根本任务和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保证作用。离开了管理的教育,必然是软弱无力的。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转向内在地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间性转向与之相匹配,使两者相益得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与目标。因此,我们深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主体间性转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罗安佳 《世纪桥》2010,(21):104-105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理论、人的发展阶段理论、交往理论以及交往实践观等为理论依据,分析说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转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实现方式,并简要说明转向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即二者之间是互动的。要实现科技进步与教育发展的良性循环,既要通过发展科技去发展教育,又要通过发展教育去发展科技;同时,还要更新科技进步的观念——由"物本"科技转向"人本"科技、转变教育发展的理念——由"物本"教育转向"人本"教育,更要造就"和谐发展的人"。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数字内容产业存在"数字鸿沟",必须从体制机制的层面来解决福建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面临的问题:前提是明确产业、关键是整合资源、重点是突出个性、基础是创新教育,即由传承教育转向创意教育、数字技术转向创意思维、授之以鱼转向授之以渔。  相似文献   

7.
随着<联合国打击跨国有组织犯罪公约>的生效,随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通过,特别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建立健全,以2004年为标志,我国的反腐败斗争在战略上将出现"三个转向",即: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进攻,由权力反腐转向制度反腐,由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  相似文献   

8.
民族干部教育的实际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族工作开展的重大问题。为了使民族干部教育的实效性达到最优化,实现由单一式的主体性民族干部教育向主体间性民族干部教育模式的转向,探讨主体间性原则在民族干部教育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民族干部教育理论寻找一种新的哲学范式和方法论原则,不仅是民族干部教育研究的一种理论创新,更是民族干部教育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时代语境的延展之下,马克思人性理论必然获得新的时代内涵:即由人的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和人的主体属性转向人的整体属性、人的交往属性和人的整合属性阐释。以马克思人性理论的时代内涵为指导,使现今的思想政治教育由片面模式向全面模式、由对象性模式向交往性模式、由静态模式向动态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面临的挑战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深刻转型以及民众思想观念的变化都使党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受到了诸多方面的挑战,这一变化导致了原有意识形态在内容上的滞后与原有整合功能的削弱乃至丧失,它要求新时期党的意识形态资源开发的实现由依赖个人权威转向依赖制度权威、由忽视利益诉求转向注重利益诉求、由捍卫意识形态"纯洁性"转向增强意识形态包客性、由强制压力型资源开发转向柔性的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党校教育现实性与转向性问题的思考孙智英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汹涌而来的一股股杜金潮流,对党校教育产生了强大冲击。面对挑战,一方面党校要立足于现实,保障党校教育的现实可行性,另一方面党校也一要反省自身,适应形势,调整教研方法,转向更好地与建...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政治优势”和“传家宝”,但我们在解读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经验和教训时.习惯于用结论式语言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进行表述.较少从实现路径上作出深刻的揭示。因此,应该对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作出科学解释和合理规划,由理所当然的结论性判断转向对如何实现的过程性设计,从而逐步实现教育路径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3.
郭平 《山西青年》2023,(3):116-118
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教师角色发生了转变:从分科教师转向跨学科教师,从知识权威转向知识的组织者,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向学习的促进者。究其原因是新的知识生产模式对教师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生产的跨学科性要求教师具备综合性的知识体系,知识生产和更新速度加快要求教师舍弃权威,科学组织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知识生产的情景性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直接经验。教师发展要通过教师教育理念转变、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教师个人的自我教育以适应新的知识生产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超越,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现代传播媒介环境下的创新和发展。加强基于网络技术的自媒体环境下主体间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向实现路径研究,不仅可以开阔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理论视野,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鲁杰 《求实》2012,(6):77-79
现代哲学的转向一般归纳为"实践转向"、"生活世界转向"与"语言转向",这三重转向均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实践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实践"灵魂置于核心地位,要以思想政治教育传播学为依托,解决理论与实践分离的现状;"生活世界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必须深入"生活世界",以"生活世界"的逻辑来建构学科话语;"语言转向"启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要重视符号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语言符号进行研究。总之,现代哲学的三重转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具有很明确的路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求实》2013,(8)
我国社区建设的推进使得社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当前,社区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社区建设的迫切要求和必然选择之一,同时,社区建设也带给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挑战和机遇,呼唤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社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类型应当从政治话语转向生活叙事,其实施主体应当从"独角戏"转为"合奏曲",其工作方法也应当由单调言说转向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7.
借助于受众理论反思当前的榜样教育,既有理论上的可通约性,也有实践上的必要性。当前的榜样教育,存在着忽视受众的兴趣与需要、缺乏与受众互动的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分注重榜样教育的社会价值与忽视受众个体需要之间的矛盾、价值观多元化与受众自我意识主体化之间的矛盾、榜样形象的超现实性与受众需求的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对此,榜样教育要实现主体间性榜样教育的现代转向,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转变教育模式,化偶像为榜样。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实施的中介,具有意识形态性、互动性、时代性的特点。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现实话语与网络话语的冲突、政治话语与个性话语的阻隔、传统话语与现代话语的脱节、主体话语与客体话语的失序等现实困境。高校应该坚持实践性、时代性、主体间性原则,通过建构话语理念革故鼎新、优化话语语境融合更新、坚持话语内容与时俱进、实现话语形式转换创新,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向。  相似文献   

19.
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要积极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将财政教育增加投入的重点由城镇转向农村,由高等教育转向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大基础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资源布局,引导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市和副中心城市集聚,农村初中向中心镇集聚,农村小学、幼儿教育向乡镇和中心村集聚,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十大趋势1、文化性质从工业文化转向信息文化,2、文化主体从区域文化走向全球文化。3、文化状态从离散时空文化转向同步时空文化。4.文化变迁从稳态变化转向动态变化。5、文化权力由垄断性文化转向平等性文文化转向自省文化。化。6、文化层次由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