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契合性,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新时代青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益于青年摆正价值心态,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新时代,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青年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鼓励青年投身广泛的社会实践,并在家风文化中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新时代青年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浸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2.
高校是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主阵地。在独立学院大学生德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对于独立学院完成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独立学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和第二课堂的实践引导作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成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应重视培育大学生具备高度的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主体对文化客体的积极、肯定的态度。大学生文化自信教育可通过构建彰显客体文化价值、提升主体文化认知、强化主体文化情感、引导主体文化行为的实践路径,在大学生心灵深处激活中华文化基因。中华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音乐艺术领域的独特文化符号,蕴含丰富教育资源。高校应全面引入中华传统音乐文化,让文化自信教育更生动。  相似文献   

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友善资源与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优秀传统友善资源是友善价值观的源泉和根基,友善价值观是优秀传统友善资源的传承和升华。大学生培育和践行友善价值观需要以优秀传统友善资源为源头活水和强大根基,这对于大学生完善人际关系、提高文化自信和增强价值观认同有重要的意义。发挥大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突出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注重社会环境的熏陶作用是以优秀传统友善观涵养大学生友善价值观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郭园园 《世纪桥》2023,(4):24-26
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国家建设型人才,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还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在文化自信上表现不足的大学生,无法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需求。这就需要高校积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让大学生强化文化自信。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接着对二者的融合途径展开探究。  相似文献   

6.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植根于富有厚重文化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与时俱进在推进文化创新中体现时代精神和先进文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必须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唤醒大学生文化自觉,推动其对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在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中推进文化创新,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践行。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心态的视角可以更加深刻理解社会管理创新的内涵。一方面,加强社会心态理论研究是社会管理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体现,将直接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有利于坚定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马克思主义价值取向。另一方面,研究社会心态现实问题将有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实践,有助于引导人们形成健康的精神状态,增强对抗社会风险的能力,提高社会创新能力。这就需要处理好社会管理创新效率与社会心态多元化表现、弘扬优秀文化价值观与庸俗商品化、"精英民主"与"草根民主"、消极应对与有效疏导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发展积淀的宝贵资源,是凝结在民族深处的独特精神标识。当前,由于多种原因导致高校对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缺失,大学生自身的传统文化底蕴缺乏。文章旨在使大学生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明确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以高校为出发点,通过高校育人理念、师资队伍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途径形成合力以构建互为补充、相互协作的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中央提出要在全社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上确定了基本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它虽然是新的时代精神的产物,但却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营养和直接资源。因此,我们开展以"明礼知耻·崇德向善"为主题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在文化滋养中汲取道德的能量,用先进文化引导  相似文献   

10.
数字技术改变了文化的呈现方式、传递方式和转换方式,其所带来的整体性、系统性变革正重塑着整个社会,同时也作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推动数字技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特别是用数字技术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是必要且重要的。数字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应从顶层政策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专业人才培育及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协同用力。  相似文献   

11.
张晓峰 《奋斗》2013,(3):18-19
正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指出要充分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培育成熟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密不可分的,成熟健康的社会心态作为文化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和文化强国的体现,既是国家实力的象征和支撑,也是我国在新的  相似文献   

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是国家进行文化建设的重要方向,在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既需要针对学生现实情况进行教育引导,同时也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在推进文化自信道路建设的进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承担起责任与担当,发扬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理论课程,加强对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思想源泉。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新时代大学生肩负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承担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历史责任,因此加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认同的时代任务迫在眉睫。文章以培育逻辑来分析如何加强大学生传统价值观认同,主要是从重视家庭启蒙教育、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媒体融合效用四个维度进行合力引导。  相似文献   

14.
文化自信的本质就是民族的自信,树立文化自信可以彰显国家与民族的生命力与凝聚力。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契合时代需求,是当前社会思想环境下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高校具有弘扬、传承、创新、引领社会文化的职能,承担着培育社会精英的职责,因此文章从教育实践的角度对影响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的关键因素分析,进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引领作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教育价值以及搭建行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大平台等方面提出了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旨在培养大学生高度文化自信的精神和能力。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面临着国际与国内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这需要高校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推进大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进一步宣讲好21世纪马克思主义。同时,高校要加强文化自信培育工作的领导机制力、组织规范力与观念塑造力,有效占领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思想阵地。  相似文献   

16.
我们一般把植根于中华大地沃土之上,由中华民族创造,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得以保留下来,具有稳定形态的文化称之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是真正引导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精神力量,是真实反映中华民族特质和炎黄子孙风貌的民族文化。其为大学生德育规范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育理念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是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主体,正确认识志愿精神的新时代意蕴,是高校引导广大青年学子自觉培育志愿精神、积极投身志愿服务活动的必要前提。新时代大学生志愿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大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转化为大学生进步性社会意识和公益性社交活动的具体体现,体现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要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根同源,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向同行,体现了坚定的文化自信;志愿精神的利他性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要求高度一致,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高度一致,与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高度一致,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现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情怀。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文化的双重属性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视角。文化的民族性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相通性,文化的时代性体现着二者的差异性,文化这一双重基本属性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沃土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提供方向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等同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用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资源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实生活实践中对两者关系的科学把握,还需结合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继承与创新、内容与形式等四对矛盾关系进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孝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作为培养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孝德教育在培养当代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方面承担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职责。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加强高校思想道德建设,以及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等方面都需要强化孝德教育。只有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德育工作、坚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利用新媒体占领孝德培育新高地、积极倡导大学生自觉践行孝德规范,才能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孝德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