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趋势,是当代科技革命的基本特征.这种趋势不仅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而且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理论.在科学、技术、生产出现一体化趋势的今天,有人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命题存在着缺陷.他们的理由是:科学是知识形态,是精神性的东西,不是现实的生产力;技术在没有转化为生产之前,也不是现实的生产力.而生产力只能是容观的物质力量,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那未,在生产力中就同时包含了物质和精神两种因素,因此生产力也就不再是容观的了.以此引伸,其一是说,知识形态如果可以作为生产力,那它就和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一样成为物质力量了,这样一来,唯物主义关于物质与意识的对立就无从划分了.其二是说,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  相似文献   

2.
浅谈“第一生产力”与“首要生产力”的关系孙祯祥,郝志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这两个命题是不是相容?有的论者认为,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与劳动力、自然力相比它已处于首要地位,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哲学思考顾民,赵伯飞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一个杰出的哲学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重大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种主观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当代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5.
1988年邓小平同志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在看来这样说可能还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马克思主义的学说里,生产力的概念是由直接的生产力和一般的生产力两方面构成的,所谓直接生产力是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生产力,即直接进入生产过程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有时也把直接生产力称为物质的生产力,因为这些要素都是客观存在的有形实体.而一般生  相似文献   

6.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鄂焕成认为,回答首先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即我们的回答应主要是着眼于微观还是宏观.所谓微观的理解,即比较精确一些,在生产力诸要素或生产力中,找出数字上的“第一”来,而所谓的宏观的理解,即从总体上来把握这个“第一”,模糊一些来理解它,而不是就“第一”来理解“第一”.  相似文献   

7.
应该重新定义生产力──把认识力纳入生产力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从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命题以来,关于生产力的命题又出现了很多,如“教育是生产力”,“管理是生产力”,“社会科学也是第一生产力”等,关于生产力外延的研究日益深入、扩大,从而也使生产力的革命性、历史性作用得到了充分的研究和强调。但是,人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生产力的定义(内涵)还未变革。外延是由内涵决定的;外延的扩展必然要引起内涵的变革.正是基于此,笔者提出应重新定义生产力,即把认识能力纳入生产力内涵。一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改造自然的能力。是客观的…  相似文献   

8.
最近一段时间,不少报刊杂志宣传一种观点:农村的专业户(包括承包专业户和个体专业户)是“新生产力的代表”或“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我认为,这种观点价得斟酌。“新生产力代表”这一概念,在马克思的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中是有特定含义的。马克思著作中的“新生产力的代表”,不仅是一个表现生产力水平的概念,而且是一个表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关系的概念。不能随便使用。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学习和研讨中,不少人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的关系问题,感到困惑不解。这个问题必须弄清。只有弄清这个问题,才能在理论上深刻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才能在实践上充分发挥劳动者(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和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根据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经验,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相似文献   

10.
按照理论界的传统观点,认为上层建筑和生产力之间不发生直接的关系,上层建筑只有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媒介,才能与生产力发生联系,上层建筑反映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不是直接发生的,而是在经济基础改变之后,通过“折光”来反映的。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生产力与上层建筑之间是存在直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1.
在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关系方面,我们的教科书中都是这样讲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作为经济基础又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这种观点,被原封不动地应用到理论宣传中,支配着人们关于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思考。这种观点认为,生产力和上层建筑之间是一种间接关系。这种观点只揭示了生产力和上层建筑关系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另一个方面,这就是生产力能够直接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可以直接反作用于生产力。上层建筑分为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两个方面,我们分别从这两个方面,看看生产力是怎样对它们起直接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瞭望》1991,(40)
乘本刊与国家科委联合举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研讨班”的机会,我们邀集了参加研讨班的几位地、市领导干部在课余饭后一起闲谈。 北京的秋晚,天气新凉,大家聚在一起,清茶一杯,鲜果数枚,因为不是正式的会议,反倒谈起来,天南海北,无拘无束。话题是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命题的提出开始的。  相似文献   

13.
在劳动法与工会法的关系上,我国可以说分为“从属说”与“并列说”两大观点。“从属说”认为工会法是劳动法的组成部分,工会法从属于劳动法。“并列说”认为工会法是独立的部门法,并列于劳动法。我认为只有立足于市场经济,才能对这两种观点有一个恰当的评说。  相似文献   

14.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科学论断是邓小平同志提出来的.这一论断,充分肯定了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仅符合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也符合我国加快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的实际需要.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最近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了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并提出了一系列我国加快科技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实际措  相似文献   

15.
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讨论,对实际工作者来说,我认为不一定要引述很多很深的理论,把大家所熟悉的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联系实际加以阐述,也就能使人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6.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首先,这是由科学技术在生产领域中的功能决定的.马克思明确指出:“生产力里面也包括科学在内”.生产力=(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科技.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它只能物化在生产力各个要素中,才能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第一,科学技术使劳动者的素质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主要是指劳动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责任心和积极性.决定社会全貌、制约历史发展的终极因素是现实的生产力,而不是人们所拥有的生产能力(或生产潜力).因为,在一般情况下.一个社会拥有的全部生产能力.因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要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买的生产力.则必须促使生产力结构中的三大要素的有机结合,这个结合的关键是人的因素.劳动者科学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在同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1992年春天,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不仅推动了全国新一轮的思想解放浪潮,而且有力地促进了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最后形成。在邓小平理论中,有许多被称之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的理论命题和论断,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一国两制”理论等等。而“南方谈话”又是一次比较系统和完整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理论、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论、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等。可以说“南方谈话”是最为集中地论述和阐发邓小平理论观点和思想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有的哲学教科书,讲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关系时,是讲一般的反作用,充其量强调他们在一定条件下起“很大的”作用,而且,在这句话的后面还加上个话号,补充说“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仍然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认为这种提法含糊其词,用语不准确,而且,就其观点来说有些折  相似文献   

19.
科教兴国战略在我国的实施,不仅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真正动力的基本观点,而且也是唯物史观在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具体运用。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就在系统总结当时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成果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观点。20世纪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和工业革命的实践雄辩地证明了马克思、恩格斯这一科学论断的真理性。历史发展到20世纪的今天,邓小平同志总结了国内外科技革命的重大成果,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显然,邓小平提出的这一新的观点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核心观点。这一重要观点,既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原则的坚持,也是对教条式的社会主义观的拨乱反正,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笔者认为,要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需要搞清下列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