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制度是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这是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在国际国内情况发生了许多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没有科学的方法,就不能透过现象看清本质,也不能正确地进行纵横对比,得出的结论肯定是扭曲的。一、从规律性的高度把握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内涵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是一个描述事物表层的经验性概念,而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认为,一种新社会制度比它所代替的旧制度具有优越性,最根本的就在于它比旧制度更能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更高的劳动生产率。资本主义制度对于封建主义制度是这样,社会主义制度对于资本主义,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制度也是如此。但是,由于社会主义革命不是在生产力有了充分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中爆发的,而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国家中发生的。因而,也就不可能在短期内创造比发达资本主义相同或更高的生产力水平,从而充分显示它的优越性。但从总体上讲,从发展趋势上看,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当然也包括优越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  相似文献   

3.
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课题。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大胆的探索,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的资本主义观。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的认识,是当代中国认识资本主义的指导思想。一、邓小平站在社会历史的高度,通过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命运首先取决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状况。邓小平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制  相似文献   

4.
近世以来,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一刻也没有停息过。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行动指南,更是受到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仇视。少数资本主义国家从来没有忘记,也不甘心放弃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干涉和颠覆。社会主义制度的诞生和发展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使资本主义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感到了严重的威胁。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始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既定战略。在用武力和武力威胁都不能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是关系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增强社会主义信念的重大问题。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少数“精英”,抓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曲折和体制中有待改革的弊端,根本否定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大肆鼓吹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而我们自己队伍中的一些人,看到东欧国家的剧变和国内经济生活中的暂时困难,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产生疑虑。因此,如何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治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相比,哪种制度更为优越?对这个过去认为不成问题的问题,现在有人提出质疑。这个问题应该由实践来作结论,就是说应该通过两种不同制度国家的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体现出来。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于资本主义制度,这要表现在许多方面,但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邓小平文选》第215页)可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努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不仅是某个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兴衰成败的问题,更是关系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构建市场经济体制,借助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这不仅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思维和实践模式的创新,也是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的超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提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就告诉我们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是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因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都是经济手段。市场经济体制与计划经济  相似文献   

9.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它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迅速走出了危机的阴霾,实现了经济的复苏。透过经济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现,随着优越性的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10.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迅速走出了危机的阴霾,实现了经济的复苏。透过经济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现,随着优越性的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11.
真正认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基础。而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认识社会主义,而且需要认识资本主义。有些人,特别是有些青年,所以产生“社会主义不如资本主义”的思想,除了对社会主义缺乏认识外,还因为对资  相似文献   

12.
粮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长期以来,粮食企业在高度集中、高度统一的计划经济桎梏下,对市场经济不敢探寻,仿佛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专利。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把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关系讲得非常明确,非常透彻,他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经济;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他的这些精辟论述,进一步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当作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丰富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3.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中国在这场危机中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得益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中国迅速走出了危机的阴霾,实现了经济的复苏。透过经济危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已经初步显现,随着优越性的不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无限光明。  相似文献   

14.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政治斗争的一个重要领域。人权斗争已成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用邓小平人权思想作指导,正确地开展人权领域的斗争,进一步促进我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对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邓小平人权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一、“人权”是社会主义的命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必须重视人权建设科学社会主义告诉我们,无产阶级之所以开展反对资本主义的斗争,就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同任何私有制度一样,也是一种人剥削人、人奴役人、人压迫人的制度。资本主义制度是私有制最后的而又最完备的一种形式。无…  相似文献   

15.
每一种社会制度都有它自身内在的质的规定性,而同其他社会制度相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都有自己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原则,从而成为两种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在意识形态上,都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当前历史条件下,放弃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必然陷入资本主义泥坑。在基本制度层次上不问姓“社”姓“资”,客观上是会导致资本主义化的。赞同“趋同论”、“交融论”的人,往往只看到社会主义社会与资本主义社会在运行机制方面的某些共性,而抹杀了两种社会形态在基本制度方面的对立性。我们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参与经济全球化、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经济贸易往来的,这与社会制度的趋同、交融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产生社会主义因素,不能说资本主义社会里社会主义因素越来越多了。民主社会主义是进行若干改良的资本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民主社会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道路却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前途和道路有一个全面而又清醒的认识。 1、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仍有一定的后劲。二战后资产阶级及其国家为了延续资本主义制度的寿命,在不触及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范围内,对现行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和改良,如国家通过不同形式对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了干预,实行了所谓“民主管理”和社会福利政策等,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社会生产关系,缓解了资本与雇拥劳动者之间的阶  相似文献   

17.
岳影  张国政 《世纪桥》2009,(15):34-3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资本主义社会取代封建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同时历史唯物主义也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是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处于表面繁荣和稳定,社会主义发展处于低潮的今天,资本主义的自我否定和社会主义因素在成长,我们要坚信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5,(6)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与金融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虚拟化的"财富幻象"和投机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破产,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体系,也引发资本主义经济伦理观念混乱。要消除危机,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而言,则需要在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财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站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理论高度,以金融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徐祖荣  杨丹丹 《求实》2005,3(9):35-38
“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核心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结论。毛泽东对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如何利用资本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但在实践中没有一以贯之;邓小平结合马克思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大胆实践,形成了一整套“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江泽民结合新时代的特征,发展了邓小平改革开放的理论,使“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达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正纵观当代世界发展形势,垄断资本主义正陷于深刻的危机,呈衰落趋势,证明资本主义并非天然合理、永世长存的好制度,也有它本身的历史局限性和发展宿命;另一方面,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在长期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向世界全方位展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成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中流砥柱。这也给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新机遇,开辟了新视野,提供了新方法。可喜的是,处在低潮中的资本主义各国共产党,并没有沉沦下去,经过苏东剧变后近30年的艰苦斗争,它们不仅顶住了反共反社会主义浪潮的高压,基本实现了党在思想、政治和组织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