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 毫秒
1.
生态文明体现为器物层面的生态资源,行为层面的生态生产和生态消费,制度层面的生态环境制度,以及观念层面的生态意识。因此,政府生态责任主要有生态意识培育、生态制度供给、生态行为管理和生态建设主体的塑造4个方面的内容。落实政府的生态责任,可以通过观念更新、制度约束和职能转变三条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2.
低碳行政意识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公务员的低碳行政意识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从生态文明视角出发,增强政府低碳行政意识,把公务员的低碳行政知识、低碳行政情感和低碳行政行为作为低碳行政意识的考量指标体系,有利于生态文明视角下低碳行政意识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一、生态文明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同时,不断克服改造过程中的负面效应,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它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  相似文献   

4.
戴先军 《前沿》2003,(7):3-6
政治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 ,是社会政治进步状态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马克思主义政治文明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崭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文明观。“三大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论断 ,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是人们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关于民主、自由、平等以及人的解放的实现程度的体现。作为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政治文明是一个复杂的子系统,它主要由政治意识文明,政治行为文明和政治制度文明等紧密联系的部  相似文献   

6.
朱仰昊  李靖婷  杨帆 《传承》2011,(22):82-83,88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政府只有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促进的整体战略架构,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在职能定位和转变上更加倾斜于社会建设,加强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文明建设惠及民生,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7.
在制约生态文明区域实现的各种因素中,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相互逐利产生的利益竞争困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区域实现与政府竞争困境的主要内涵,政府竞争困境对生态文明区域实现的制约,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政府竞争困境产生的制度原因,最后提出了破解政府竞争困境推动生态文明区域实现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朱仰昊  李靖婷  杨帆 《传承》2011,(8):82-83,88
加强社会文明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有助于推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引导社会自治。政府只有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促进的整体战略架构,更加关注社会建设,在职能定位和转变上更加倾斜于社会建设,加强体制创新,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使社会文明建设惠及民生,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9.
五个文明论     
什么是文明?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和理性社会体系,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成果的总和。文明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历史的范畴。马克思认为,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实践活动的成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标志,是历史发展的状态,是时代演化的过程,是人类创造的成果。文明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10.
<正>社会文明指人类社会的开化状态和进步程度,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所获得的积极成果的总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国家文明和人类文明等方面的集成物。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目标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文明发展程度有新的提法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和体现的进步状态。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迄今为止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最高形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要从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规定性出发 ,遵循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普遍规律 ,建设民主政治制度、规范民主政治行为、增强民主政治意识 ,不断提高政治文明的程度和政治现代化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产业经济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论生态文明的历史必然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锋 《新东方》2002,11(5):62-66
文明是在产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物质生产成果和精神生产成果的总和,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化状态与进步状态。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农业文明最先出现于产业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产业经济发展的中级阶段,人类社会迎来了工业文明;进入产业经济发展高级阶段以后,生态文明将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是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的责任主体。当前地方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职能定位、职能手段、条件配套方面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地方政府履行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动力、能力、持续力不足,阻力较大,职能履行情况与社会期盼还有很大差距。必须进一步厘清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着重向县域基层下沉执行力量,创新履职手段并加强履职能力,创造长期管用的激励保障条件,加快地方政府生态文明建设职能的转变进程。  相似文献   

14.
论和谐社会的网络文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文明是人类网络社会生活的进步状态,其功能和目的在于向网络主体提供一套文明的网络行为模式、方向和标准,建构一个合理有序的网络社会秩序。研究网络文明的特点,把握网络文明的规律,对于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网络文明具有的虚拟性、开放性、普世性和自律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文明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和综合性。网络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有技术防范、行政监管、法律控制、道德约束、行业自律、国际合作等。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文明:厦门特区发展模式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一词源于古希腊语.最早的意思是房屋、家庭,19世纪中叶以来被赋予了现代科学意义,主要指的是自然界诸主体、诸系统之间交错复杂的关系。如果我们将文明定位于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那么.生态文明则是指人类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改善人地关系、进而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切积极成果。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来看待,生态文明建设对于中国未来科学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而从现实情况来看,政府管理的适时转型与变革是夯实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可缺少的关键性条件。市场导向的首次变革推动了中国的快速工业化,而生态导向的再变革将是后工业文明即生态文明的助产士。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和范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政府管理的再变革必会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和动力来源,两者之间的有机嵌合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制度文明及重要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文明是人们处理社会关系实践的积极成果的总和 ;它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社会文明内容 ,它是一切社会文明的关键内核 ,它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之间具有逻辑交叉关系和深刻的辩证联系。制度文明建设是我国“三个文明”建设的关键 ,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创建文明单位,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重要措施,是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的基本形式,更是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基层的有效途径。在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今天,机关事务工作者的形象文明已经成为能否获得广大干部职工认可的基本点。从青州市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实践来看,创建“管理到位、保障到家、服务到人”工作品牌,塑造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文明形象,关键在于树立“五种意识”:  相似文献   

19.
论人类文明的"标志"--主体行为方式与技术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傅长吉 《前沿》2001,(1):51-53
人类进化的根本标志是物质文明与主体文明。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及人类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状态 ,集中体现于技术的进步 ;主体文明则是历史主体的进化程度和开化状态 ,主要表现为主体行为方式的提升。主体行为包括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政府行为 ,这些行为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从而形成了主体行为方式。所谓主体行为方式是指人在不同时期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所形成的活动方式 ,如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等等。技术开发则是人类运用技术上发明、创造的成果及其技术手段、技能方法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0.
孙岩  智淑萍 《前进》2003,(6):34-35
一、关于政治文明的概念关于政治文明的涵义,学术界并未达成较为一致的观点。目前有学者认为,政治文明通常是指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也即指人类政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成果状态。具体的讲,政治文明是指每一种社会形态由生产关系所决定的政治发展的程度或水平,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决定了一定社会的政治文明的性质和发展水平。也有学者认为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去考察政治文明。从静态角度考察,它是人类社会政治进程中取得的全部成果,“是指人们在获取、运用、影响公共权力以分配利益的政治过程中的文明状态,其包括政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