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别面鲁迅     
岭南 《人事天地》2007,(9):35-35
提到鲁迅,人们就想到匕首、投枪、硬骨头、痛打落水狗等等。大家印象中的鲁迅都是战斗着的。不久前在一次“鲁迅是谁”图片展上,鲁迅孙子周令飞说:“我们发现鲁迅被过于‘意识形态化’了,生活中的鲁迅其实是一个幽默的人,常爱开玩笑,十分爱笑,而在晚年专心写作时,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认知活动中,都会或多或少地运用一种模糊思维。至于鲁迅,在杂文写作中则较多地运用着模糊思维。而令人拍案称绝的是:他在后期的一篇杂文中,通过对相书上“北人南相,南人北相者贵”一语所作的明确肯定和科学解说,向世人奉献了有助于加智厚德的“师优思维”。笔者认为:鲁迅的模糊思维和他独特的“师优思维”可统称为“比补思维”。鲁迅“比补思维”对人们优良品格的养成有着极高的价值,它是重塑民族新魂的利器与良方。  相似文献   

3.
拯救民族危亡是鲁迅鲜明的民主主义立场,鲁迅唤醒国民的启蒙教育以及他的精神品格都不会“过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需要鲁迅这面旗帜。  相似文献   

4.
日本学者竹内好的名文《鲁迅》具有非常高的参考价值,并被学界称为“竹内鲁迅”,成为鲁迅研究的一面旗帜。与一般意义上的作家研究不同,竹内摒弃学院派立场,拒绝与研究对象保持一种客观理性的距离,用自己的文化生命和鲁迅对话。他在写鲁迅的同时,其实是在写自己,从某种意义上,是利用一个想象出来的鲁迅作为媒介,提出“近代日本”的反命题。  相似文献   

5.
今年的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14周年,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59周年。毛泽东同志曾在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从“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三个方面对鲁迅先生作了正确的评价,概括为“伟大的‘鲁迅精神’”。这自然是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和继承的。为纪念鲁迅先生,本文主要谈以下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一位独特的作家,是新文学的代表人物,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辛亥革命后,鲁迅第一篇白话体小说《狂人日记》,开启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崭新的一页。其后,他又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以及晚年创作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等。本人就鲁迅创作小说的艺术谈一些见解,以便大家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小说。  相似文献   

7.
杨成 《人事天地》2007,(12):34-35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派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经历的一段官场岁月,也成为研究者有意无意回避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8.
“骂孔子”,是鲁迅的原话。鲁迅一登上中国现代新文坛就开始了“骂孔子”。鲁迅“骂孔子”集中于三个时间段即1918-1919年、1923-1926年、1933-1935年。鲁迅在这三个时间段写的小说与杂文中有七八十篇涉及“骂孔子”。鲁迅“骂孔子”是因“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骂的重点对象是打着倡导尊孔读经旗帜而心怀别样目的的“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的圣人”。意在“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诉求“立人”之终极关怀。重读鲁迅“骂孔子”,拟用鲁迅的批判精神,对鲁迅“骂孔子”重新加以审视,抉择出“必将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以提升善于传承孔学——国学人文精神的本领,汲取于今建设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所需的养分。  相似文献   

9.
“好玩”的人 我喜欢鲁迅的其中一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  相似文献   

10.
鲁迅一生热爱美术,他构建的文学世界因之也有了鲜明的色彩感。在鲁迅的色彩世界里,他喜欢使用对比强烈的色彩;突出色彩的质感;常常大块涂抹,不做工笔细描。这些特点分别源于他反对温和静穆,提倡“力之美”和以简约为美的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