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础上,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新时期提出来的一个发展新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突出表现在它在发展的思维范式上实现了重大转移、在发展的内涵上不断丰富、在发展的依靠力量上准确把握、在发展的目标上进一步落到实处和在新时期政府的建设方向上倾向于服务型政府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从政治的高度看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溶 《求是》2005,(21)
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科学理论。它明确回答了怎样发展,发展的内涵、要求等问题;特别是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发展的方向、目的等更为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体现。因此,我们首先应该从政治的高度来认识它的意义,这样才能真正把握这一理论的本质,并正确地贯彻落实。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的政治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本,它的着眼点和最终目的,不仅是物,更是人。这一要求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各个方面,是我们党领导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是党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等在党组织和党员实际行动中的具体体现,它反映的是党员、领导干部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根本问题。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关系到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威望和形象。加强党风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需要,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4.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党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党的建设产生重大意义,它有利于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有利于体现党的宗旨,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水平和各级领导干部确立正确的政绩观.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是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精神实质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是作为我们党在新历史时期继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又一重要“指导思想”而提出来的,是我们党长期重视思想理论建设,坚持以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要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落实到我们从事的工  相似文献   

7.
落实科学发展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它是以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为依据,总结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而形成的关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学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只有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才能变成现实。早在上世纪末,胡锦涛同志已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以文件形式将它表述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要实现“五个统筹”。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的新的运用和诠释。科学发展观把经济发展、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先进性建设,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我们党先进的执政理念;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又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提供坚强保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既包含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又对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提出了新任务.因此,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现科学发展中展现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9.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与时俱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科学发展观,这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关于科学发展观,要全面领会和掌握它,笔者以为必须理解其内涵中八个理论观点。一、继承发展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的。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  相似文献   

10.
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指出: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该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上来。当前,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科学发展观强调的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种“以人为本”同我们党的宗旨、性质是一致的。我们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提高执政能力,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持久拥护,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党的十七大上,以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向全党提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号召.广大党史工作者要站在实践科学发展观新的起点上,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对党史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切实增强在党史工作中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推动思想大解放,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党史工作的各个方面,努力实现党史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蔡焘 《当代党员》2010,(12):32-32
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是我们党自建党之日起即奉为圭臬的最高宗旨。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以民生为导向推动发展转型,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经济发展理念、社会治理理念以及政府服务理念的回归,“民生重庆”给予我们三大启示。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全面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时代要求.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思考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落实到我们从事的工作中去,怎样才能确实保障食品药品安全,让人民群众放心,让老百姓得到实惠.  相似文献   

14.
一、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站在完成党执政兴国使命的高度,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体现到领导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上来,落实到引领中国发展进步、更好代表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使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段话深刻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建设的关系。一方面,科学发展观回答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怎样实现党自身  相似文献   

15.
以胡锦涛为代表的党中央,不仅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而且为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指明了途径。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它继承了我们党发展观的合理内核,又顺应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发展趋势,从满足人们日益  相似文献   

16.
党的执政理念是党在执政实践中的重大原则性问题,执政党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执政宗旨、科学把握执政方式、全面规划远景目标。科学的执政理念是执政党成熟的标志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核心理念的新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实现飞跃的助推器;构建和谐社会是党的执政理念实现飞跃的新体现。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党在不断总结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体现了我们党一贯的宗旨和最新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是我党制定发展战略和各项有关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标。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时,注重以人为本,也是我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8.
十六届三中全会完整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理论创新的一个突出成果,体现了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对发展内涵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对发展思路、发展模式的不断探索和创新。这既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一、科学的发展观是党的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从更为生动、更为具体、更为深刻的层面上实现了我们党执政理念的新飞跃。执政理念,就是一种执政意识,是执政党的精神支柱,是指一个…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深刻阐明了以人为本是中国共产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的价值理念,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实现这一价值取向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执政方略.全面理解以人为本的价值蕴涵和党的执政方略,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的最高价值取向: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党的宗旨在新的历史时期的鲜明体现。党员干部正确理解两者之间的时代内涵,努力在推动各项工作中践行党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