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靖开媛 《当代党员》2006,(12):44-45
“要让所有和我一样的老人都得到关心和帮助!”这是黄索华老人在临终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黄素华住在九龙坡区石坪桥街道冶金村,是一位孤寡老人,90多岁的她靠微薄的低保金维持生活。从1998年生病以来,老人就卧床不起,社区居委会了解情况后,派专人照料老人的生活起居,直至去年1月初病逝。黄素华老人去世后留下拆迁过渡费13000余元,因感激居委会7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临终前将她的遗产留给了社区居委会。  相似文献   

2.
在河北省邢台新河县西杨村,有这样四位老人,现已花甲之年的他们,自1991年开始,义务为村民清扫街道,二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分文不取。他们被群众称为当代的“活雷锋”,村里的大小街道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雷锋街”。在四位老人的带动和激励下,西杨村百姓竞相学雷锋、做好事,扶弱助残,帮助他人,一村村民融洽如一家.西杨村成了远近闻名的“雷锋村”。  相似文献   

3.
森淼 《廉政瞭望》2008,(5):46-48
25年前,他在部队服役时就开始悉心照顾驻地附近一位老太太。退伍后,他相继照顾并亲手送走十几位鳏寡孤独老人。即使在家庭支离破碎后,他依旧奔走在帮助别人的路途上。这一走,就是25个春秋。在那条孤寂的路上,他有过愉悦,有过欢欣,有过痛苦,也有过泪水,但他还是执著地走在那条人影稀少的路上……  相似文献   

4.
也许我们无法延长生命,但能使有限的生命增加宽度,就是我们每个人最大的快乐。在东城区和平里街道小黄庄社区,活跃着一支“爱心大姐”服务队。服务队的全部成员都是社区里的退休老姐妹,她们以低龄老人帮助高龄老人的方式,不计报酬,向社区里的空巢老人、边缘弱势老人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5.
托老所困局     
想把母亲送到家附近的潘家园街道社区托老所,竟然被拒绝了,北京市朝阳区的申女士有些意外和沮丧。被拒的原因很简单,68岁的老母亲因脑中风半身不遂,属于不能自理的老人,而这里只收能够自理的老人。在京城的另一隅,丰台区马家堡街道,78岁的张先生似乎幸运些——在他家附近就有一家愿意接收不能自理老人的托老所,但令他感到无奈的是,  相似文献   

6.
<正>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天气寒暑,在农七师一三0团团部共青镇的一条街道上,每天早上都可以看到一个40多岁的中年男子风雨无阻地匆匆走着,每天都可以看到他来到朝阳里小区一户人家后,首先吃力地帮助一位老人穿上衣服,然后来到厨房,熟练地烧上一锅大米粥,炒了两个小菜,将两位老人扶到桌前坐下后匆匆出门,向着距离团部一公里处的十七连走去。这位中年男子名叫周新义,两位老人分别是他的父亲周登芳和母亲刘瑞玉。1998年,75岁的周登芳突患脑梗塞,留下了半身不遂的后遗症,从此生活  相似文献   

7.
我看姚金兰与张永江陈杏年提起和平里街道安德里居委会主任姚金兰,或许人们并不陌生。她的事迹曾被报刊广泛宣传,一度引起不小的反响。姚主任是位64岁高龄的老人,就是这样一位老人,无私地将晚年生涯牢牢地系在了街道工作上。她热爱这项事业,钻研这项工作,在她的带...  相似文献   

8.
情暖老人心     
情暖老人心●王者安张绪仓在辽源市西安区安家街道三委,有一位十几年如一日照顾贫困孤寡老人的共产党员,她就是三委治保主任殷丽梅。殷丽梅的家并不富裕,她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四十元,她爱人的工资也不高,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可是她总是精打细算,宁可自己少吃点、少用点...  相似文献   

9.
今年61岁的苑盛会老人,是呼家楼街道新街社区的一位普通居民。退休以后,她成了呼家楼街道城市管理广播首批特约志愿者。苑盛会平时不善言谈,可说起做城市管理广播特约志愿者工作时,她的话匣子便在瞬间打开。  相似文献   

10.
早就听说有一位这样的老人,离休后自费订阅报纸,开办家庭图书馆,义务到当地中、小学校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于是我想找机会去采访这位老人。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我前往鹿泉市东邱陵村采访这位老人。在东邱陵下了车,我并不知道老人住处,看到几个小孩在东邱陵小学附近玩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1月20日下午,在黄桷坪街道新市场社区居委会办公室,78岁的王朴芳老人走了进来。老人不为别的事,只是想和社区主任贺明凤摆摆龙门阵。  相似文献   

12.
重阳节的早晨,家住怀柔区泉河街道的张大妈遛弯回来后,在附近的一家餐厅花10元吃上了一份可口的早餐。张大妈说:这是我们街道的老年餐桌。这里的老板叫崔建坤,人可好了。从前年开始,他就专为老年人制定了10元、15元、20元不等的老年营养套餐。"市里今年评选他为‘孝星’,那是人家应该得的荣誉。说实话,他跟咱家的儿女差不  相似文献   

13.
《北京支部生活》2011,(12):24-24
半夜两点钟,北京朝阳门街道竹杆社区的吕兰香如常醒来,她要去看看瘫痪在床的公公陶介华是不是需要照顾。此时,她的手里一定端着一杯40℃的温水,因为40℃的水温是公公的最爱,虽然每次只是抿一小口,一天也喝不完一杯,但吕兰香总能保证公公喝的每一口水都是他满意的40℃。“我觉得‘孝顺’‘孝顺’,孝敬老人首先要‘顺’,所以老人的要求我都尽最大努力做到。”吕兰香说。  相似文献   

14.
昌文 《支部生活》2011,(4):31-32
云南滇中地区历史上一直缺水,限制了地区发展。 50年前,一位老人9次来到虎跳峡,在细致的实地考察后,提出了在金沙江虎跳峡筑坝蓄水,从石鼓附近向南开挖渠道,将金沙江水自流引入洱海,  相似文献   

15.
歪奖正着     
皮实 《当代工人》2011,(21):25-25
一位老人在小乡村里休养。他往所附近住着一群孩子,天天喊叫,追逐,打闹,这令老人无法休息。老人想出一个办法。他告诉孩子们,谁叫的声音最大,谁得的报酬就多。  相似文献   

16.
视野     
《红岩春秋》2015,(4):5
<正>安徽4位老人70年接力守护无名烈士墓4月1日,梅发胜正在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擦拭墓碑。据他介绍,1944年至1945年期间,700多名新四军官兵在抗日战役中牺牲后被安葬在此。从1945年开始,家住安徽省定远县仓镇观寺村烈士墓群附近的杨文秀老人开始义务守护墓地近半个世纪。此后,刘玉营、梅发胜两位老人先后接力承担起义务守护的任务。如  相似文献   

17.
正"我年纪大了,学不会电脑啊。"一名街道党工委书记还记得该街道党政办一名"老人儿"向其"诉苦"时的情景。这名"老人儿"曾在街道多个所室工作,现任党政办副主任。他"诉苦"时,分管党委委员站在一旁颇为无奈:"让他搞一份文件可真难!"原来,党委会需要一份材料,分管党委委员于会前一个星期将该工作交予党政办副主任,副  相似文献   

18.
上海长宁区江苏路街道推出一个创新举措——为独居老人安装智能水表,12小时内,水表读数低于0.01立方米,系统会判断老人家中有事,并及时向居委会预警. 该创新引发广泛关注和争论,赞同一方称其为"0.01立方米关爱";质疑者担忧其实效,比如"老人外出怎么办"或"12小时后发现什么都晚了". 客观讲,智能水表本身没什么价值,...  相似文献   

19.
《福建党史月刊》2010,(18):49-50
源远流长的浦城民间剪纸,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代代传承,渐成习俗而融入当地人们的生活。至今,全县19个乡(镇)、街道,都有民间剪纸能手,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多达百余,年幼的选手仅10岁左右。早在1990年,仅富岭镇就有15位“剪花嫂”的15幅作品参加了“中国首届民族民间剪纸大奖赛”。  相似文献   

20.
《实践》2008,(4):F0002-F0002
在辽阔和科尔沁草原腹地有一颗塞北明珠——这就是享有“红千椒之都、发酵工业大县、新型能源基地”美誉的通辽市开鲁县。 开始县建县于1908年,迄今已达百年。辖10个镇、1个街道之都、13个国营农牧林场水库、217个行政村,有汉、蒙、回、满等11个民族在这里生息繁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