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理论》2016,(9)
在当代美德伦理学的哲学思潮中,与学者们普遍重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的美德伦理学相比较,受到忽视的休谟的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反倒是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研究价值,并成为一种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复兴。在西方,继承并发展休谟道德情感主义美德伦理学的集大成者当属于迈克尔·斯洛特,他将道德心理学中的移情概念运用其伦理学中,试图构建一种基于移情观念的当代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与之相比较,中国儒家思想家中的孟子思想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  相似文献   

2.
龚晓珺 《学理论》2012,(1):52-54
哈贝马斯程序主义伦理思想是话语伦理思想的深化,其实质体现了一种形式化的道德规范程序,表现出伦理学的程序主义范式。他试图从道德标准、道德程序、道德实践及道德有效性等四个方面阐述程序主义伦理思想。在后现代语境中,程序主义伦理学以其范式转换的根本性变革更彰显其当代价值。作为回应现代性道德危机的独特解决方案,研究哈贝马斯程序主义伦理思想无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情感主义伦理学是本世纪三十年代逻辑实证主义所创立的一种唯心主义伦理学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在英国有艾耶尔、罗素;在美国有卡尔纳普、史蒂文森、莱辛巴赫等。情感主义伦理学认为,伦理学的任务不应研究道德概念、道德观念的具体内容及其起源,而应对道德语言进行科学分析,就是说它不讲我们应当把什么尊为好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紧迫任务。我国当前的社会管理创新是在复杂的社会系统中进行的。社会学制度主义可以提供一种整体主义理论视野来看待社会管理创新,使政府在社会管理创新中既考虑到制度性因素,又不能忽视情境性因素。在寻找正式制度条文与外部社会环境之间合理平衡点的基础上,积极地创设一种功能耦合型社会管理新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5.
流域环境司法协作是指在一条流域范围内,为了保护流域环境,化解流域环境纠纷,多个行政机关、组织以及个人共同开展的司法实践活动,形成流域范围内司法协作模式。这种协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流域环境司法规则的不足,同时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流域环境司法尺度和标准。在制度上要树立流域环境整体协作理念、明确流域环境司法协作的基本原则、落实流域环境司法协作的内容。目前,流域环境司法协作缺乏立法支撑,流域环境区域治理使司法缺乏整体上的统筹,流域环境司法制度不完善,表现为司法协作主体狭小、内容形式化等。因此,要完善流域环境司法协作立法、建立行政与司法适度分离制度、建立流域司法专门化机制以及形成主体多元化和内容实质化的流域环境司法协作模式。  相似文献   

6.
左媚柳 《学理论》2009,(26):13-14
在环境危机,能源日渐显出枯竭之势的当下,西方环境伦理学应运而生,以期在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础上,从改善人类自身的环境观念出发,寻求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在将西方环境伦理学与中国古老传统哲学——老子哲学的对比中,可以发现在我国古老的智慧中早已蕴含现代环境伦理意识,无论是从人与自然的相对统一性、所有存在物的平等性,还是地球生态圈的整体性等角度出发,老子都一再强调人与自然间存在的共生共存的伦理关系。对老子哲学中所蕴含的环境伦理意识的挖掘,将开启运用中华传统哲学智慧解决现代环境问题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密尔对功利主义的证明可以分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他探讨伦理学和科学的区分,说明功利主义不可能有科学的证明;其次他探讨伦理学方法,对直觉主义伦理学和归纳主义伦理学进行分析,说明功利主义在什么意义上是可以证明的;再次,对功利主义予以证明。他首先假设人的认知机能和意欲机能是可以统一起来的,然后再从三个方面进行证明:(1)从“可见的到可欲求的”证明;(2)从个人幸福到公共幸福的证明;(3)只有幸福是值得欲求的,其他一切或是幸福的组成部分,或是达到幸福的手段。最后,对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予以证明。  相似文献   

8.
王羲 《学理论》2010,(8):58-59
在对环境问题界定的基础上,引发了对科技的思考,我们认识到科技具有的二重性,在对人们价值观念片面性的探究中,提出了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的观点,借助伦理学的基础知识,从环境伦理的角度重新考量当代环境问题,希望能够从观念上转变人们对环境的认识,对于解决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能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休谟与斯密都把“同情”引入到了伦理学中,但他们对于“同情”内涵的解释,“同情”在道德评价与美德养成中作用的理解不尽相同。比较其同情理论的异同,可以发现他们各自对情感主义伦理学的贡献,但无论怎样,以情感作为道德判断的依据必然走向道德相对主义。  相似文献   

10.
赵华林 《理论视野》2010,(12):52-53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的焦点 我国在经济发展建设进程中,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凸显,严重制约了国家的整体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