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创造》2014,(1):80-81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主要源泉,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更是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地处汉、藏、白、纳西文化交汇带上的玉龙纳西族  相似文献   

2.
张志锋 《前沿》2023,(6):69-77
地处藏彝走廊南部的丽江纳西族地区,自古以来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在此交融。道教自东汉创立以来,吸收西南地区民族巫术等成分,在纳西族先民中初步传播。明清时期,道教分别受到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政策的影响,进一步在纳西族领主阶层以及普通民众间广泛传播,推动着纳西族对中央王朝以及汉文化的认同。道教在纳西族中的传播充分体现了藏彝走廊上多元文化的交汇以及纳西族对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塑造和认同。  相似文献   

3.
丽江坝地处低纬高原川、滇、藏交界处,山河壮美,独树一帜,闻名于世的丽江古城盘踞其中,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兵家必争之地,经过长复杂的民族融合,多元文化的交汇,漫长历史的沉淀,形成了丽江古城匠心独运的气韵神采.  相似文献   

4.
宁蒗纳西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彝族为主,同时包括纳西、普米、傈傈、藏、壮、苗、白、回、汉等十余个民族的多民族的聚居县。居住在这里的各兄弟民族,既具有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鲜明的民族特征,又在经济上互相依靠,文化上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宁蒗纳西族主要分布在永宁、拉伯、红  相似文献   

5.
正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设立于2003年,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延续。境内居住有纳西、汉、傈僳、白、彝、普米、藏等10个世居民族。截至2015年底,全县总人口219757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904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03%。2013年玉龙县"1县1镇5村29户"被列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规划以来,按分年推进、分片发展的方式,重点推进民族经济和民族文化繁荣与旅游互促发展示范。2015年6月,玉龙  相似文献   

6.
丽江市古城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交通要道,自古以来是汉、藏、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镇。境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自然景观多姿多彩,民族文化璀璨夺目,拥有丽江古城世界文化遗产和东巴古籍文献世界记忆遗产,以及“三  相似文献   

7.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白沙镇坐落在丽江城以北的玉龙雪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资源富集、历史悠久,是丽江纳西文化的发祥地,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古代丽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历史丝绸之路——滇藏"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悠久的历史底蕴,灿烂的民族文化,秀美的自然风光,使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成为世人梦中的旅游胜地,成为蜚声中外的"纳西文化之都". 昔日繁华陷入发展困局 白沙兴于公元675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是纳西先民进入丽江坝子最早的居住地和木氏土司的祖居地.隋末唐初,纳西束尤部落迁徙到丽江坝子,尤氏酋领叶古年在白沙岩脚,依山抱海的建了治所白沙岩脚寨,同时积极发展农牧兼营的生产方式,梳理白沙哥吉河的灌溉系统,促进了白沙农牧业的发展.从此,白沙逐渐成为丽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朝中叶,随着大研古城的逐渐兴盛,繁荣的白沙商贸集市景象逐渐淡去.  相似文献   

8.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福泉 《思想战线》2005,31(2):48-53
自明代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定居古城, 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 同时也将内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带入了纳西古城。在历史的进程中,藏、白等民族也有不少人定居古城, 与纳西人通婚。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 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一个突出体现了中华各个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典型社区。  相似文献   

9.
和文 《创造》2015,(4):67-68
<正>每年的农历二月八日,是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三多节",是纳西族群众祭祀民族英雄、保护神、战神"三多神"的节日,至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十分重视传承和弘扬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利用举行"三多节"系列活动,充分展示纳西族民间文化魅力,打造民俗节日文化旅游品牌,促进玉龙经济社会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3月20日,由玉龙县委宣传部主办的第八期"玉龙大讲坛"举行"三  相似文献   

10.
藏民族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独特、最有创造性的文化,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趋同经济结构、相当的资源优势、相似的文化产业策略为"藏民族文化圈"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藏民族文化圈"的形成对于发展藏民族区域文化产业、盘活藏区经济、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都具有积极作用。"藏民族文化圈"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法制建设,提高藏区立法、司法、执法机制,加强藏区法制本土化进程,对于藏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藏民族文化圈"区域政府合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木崇根 《创造》2011,(11):72-73
玉龙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以纳西文化为主体的民族文化是自治县的最具特色的根,是全县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千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纳西人秉承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精神,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具体体现为:一是形成了独特的语言、文字和习俗;二是善于学习借鉴,在各民族文化碰撞交流中,融他民族之所长为纳西族之所优,始终保持了纳西民族的鲜明特点;三是重教兴学,留下来“天雨流芳”牌匾、“万卷楼”等崇文崇教的优良传统;四是善于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五是与邻为善、与邻为伴,保持了境内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今日民族》2011,(3):3-I0004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纳西、汉、傈僳、白、彝、普米、藏等多种民族。全县总人口21.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77万人。占总人口的85.59%。  相似文献   

14.
《云南人大》2006,(8):F0002-F0002,F0003
立足玉龙县情 做好民族立法工作 丽江撤地设市、区县分设以后,玉龙纳西旋自治县传承和延续了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全县辖16个乡镇,100个村委会,913个村民小组,国土面积6.392.6平方公里,总人口20.73万人,有纳西、白、傈僳、彝、藏、普米等十多个世居民族,  相似文献   

15.
和文 《创造》2016,(4):44-46
玉龙作为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三多节”,将“三多节”办成集民族文化研究、民族祭典、民族文化展演、文化产业培育、旅游产品推介、投资环境介绍、假日商贸为一体的民族节日庆典活动,把开展“三多节”系列活动作为实施“文化兴县、旅游强县”战略的具体实践与探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是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的传承和延续,是全国唯一的纳西族自治县,境内居住着纳西、汉、傈僳、白、彝、普米、藏等多个民族,全县总人口21.9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77万人,占总人口的85.59%。自治县成立50年来,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下,  相似文献   

17.
丽江正处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纳西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其中存在着许多激励纳西民族历尽沧桑岁月的内在民族精神,它们符合现代的发展要求,是能够促进纳西民族不断发展,走向现代文明的优秀因素,挖掘、保护、改造、弘扬这些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借助传统的力量和其有效的形式,融入时代精神,是丽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一〉纳西族以国为重的爱国主义传统  纳西族自古以来具有以国为重的爱国主义传统,在历史上一直向往内地,支持和维护祖国这个大家族的统一。早在东汉初年,纳西先…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约23万人,分布于我国云南省的西北部和四川省的西部。所聚居的丽江地区东北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北同迪庆藏族自治州毗邻,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接壤,既是滇、藏交通的枢纽,又是周围汉、藏、彝、白各族人民经济贸易的重要集散地,因此,纳西族同这几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是源远流长的。  相似文献   

19.
东巴文化是我国纳西族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它用古老的图画象形文字书写了几万卷东巴经书,不同者约计一千种左右。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中外搜藏东巴经书共达二万多卷,主要藏于丽江、昆明、南京、北京、台湾、美国、西德、日本等地。东巴经是纳西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它蕴藏着纳西族人民极其丰富的思想财富,是一份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门学科的宝贵资料。东巴文化曾引起我国刘半农、章太炎、傅懋勣、  相似文献   

20.
吴文光 《今日民族》2016,(10):38-41
正大理是全国唯一的白族自治州,有白、汉、彝、回、傈僳、苗、纳西、壮、傣、阿昌、藏、布朗、拉祜等13个世居民族,47种民族成份。2015年末,全州户籍总人口358.4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85.83万人,占总人口的51.84%;白族人口121.79万人,占总人口的33.98%。大理州从2013年8月被国家民委确定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首批试点以来,全州上下紧紧围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