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的“韬光养晦”外交战略思想, 是建立在对当时中国国 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进入21世纪后, 国内和国际形势发生了新的变 化, 但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现阶段中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 都需要我们 坚持“韬光养晦”的战略思想。“和谐世界”的主张是对“韬光养晦”外交战略的发展。“韬光养 晦”战略将使中国把握机遇、有所作为, 从而开创我国未来外交事业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在海峡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进入和平发展阶段以来,中国"涉台外交"稳步推进,主导能力越来越强,交往成果越来越多,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巩固"一个中国格局"创造了良好的国际氛围。  相似文献   

3.
在此一轮钓鱼岛争端中,台湾是不可或缺的一方,马英九当局尤其针对日本“购岛”闹剧采取了一些激烈动作,表现出捍卫“主权”的政治决心。与此同时,由于争取渔权、深化与日本经济合作的现实考量如影随形,马英九当局又表现出“无奈的投机”。马当局提出“东海和平倡议”,旨在以巧实力发声,彰显自身存在,拓展国际空间。马当局竭力避免钓鱼岛问题波及日益稳定的美台关系,并坚拒两岸联合保钓,但客观形势却使两岸不可避免地形成某种默契。  相似文献   

4.
“两个确立”是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取得的重大成果,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就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而言,“两个确立”不仅是中国外交守正创新,科学把握世界格局演变趋势、破解时代难题的宝贵经验,而且是新征程上中国外交继往开来再出发,为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营造有利国际环境,在变乱交织的国际形势下保持战略主动、引领全球变革、创造更大辉煌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东海南海面临的领土主权及相关海洋权益争端不断加剧。除了人类生活对石油需求的增加导致资源竞争加剧这个大背景之外,中国将强而未强,美国加紧防范,一些国家欲利用战略环境的不确定因素进行投机,扰乱了东亚合作发展大局。是否能够妥善处理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崛起过程中面临的一场能力测试。  相似文献   

6.
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政界始终存在一股反共反华、亲美亲台势力,俗称为“台湾帮”。他们忠实地推行反共反华、亲台政策,特别是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体制的结束,日本政治大国战略的推进和对华政策的转变以及日本政坛日趋保守化,其反华亲台活动日益频繁、猖獗,极大地影响或左右了日本政府的对台政策。他们的战略图谋是利用台湾问题遏制中国,使台湾从中国分离出来,甚至纳入日本版图,削弱中国的战略竞争力量,从而实现主导亚洲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2005年"争常"失败后,日本政府改变了过去长期冷落非洲的外交政策,开始把非洲真正地纳入其全球战略架构中来。加大援非力度,改革援非方案,以对抗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为重点,突出环境外交,全面发展与非洲各国的关系,日本对非战略出现新态势。其基本动因在于,适应新的国际形势变化的需要,反思"争常"失败后的经验和教训,通过发挥日本"环境外交"的优势,扩大其在非洲的影响,这种对非战略的新态势将对中国对非外交构成较大的压力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美国“新政治”大行其道,主要表现为两党对立加剧、极化政治有增无减、总统威信下降、社会分裂、中间层萎缩.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在关于削减债务、平衡预算、医疗保险与社会保障体系改革、移民政策改革、金融监管改革、应对气候变化以及如何结束伊拉克、阿富汗战争等一系列问题上立场相左,分歧突出,缠斗不止.美国“新政治”生态的变化,将放大其对外政策起伏波动的外溢效应,并对中美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威胁论”是西方国家中的一些人一手炮制并大肆宣扬的一种谬论。这种谬论在我国周边地区国家中有一定的市场。由于社会制度的差异,地缘政治的变化,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围绕南沙群岛的主权之争,我国周边地区一些国家对我国心存疑虑和戒心。这种状况对我国周边环境的影响是:1.美国继续在亚洲保持军事存在;2.对我国与周边国家发展政治经济关系产生不利影响;3,亚太地区出现“逆裁军”趋势;4.亚洲一些国家开展外交活动牵制我国;5.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难度增大。为克服上述不利影响,我国应积极参加建立亚太地区安全机制的进程,增加国防建设的透明度,在处理与我周边国家的敏感问题上慎重行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0.
受到新冠疫情与贸易保护主义的双重影响,国际市场需求低迷,世界经济发展出现停滞,以中美为代表的东西方国家的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也日益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国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期在畅通国内循环、提高自身抗风险能力与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强化国内、国际市场的战略对接,深入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在此背景下,为了深化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促进要素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降低地缘政治经济风险、化解中美竞争压力,重塑经济全球化新格局,我国明确表示“积极考虑加入CPTPP”并开始逐步推进.然而,中国在加入CPTPP前仍须解决包括国有企业改革、知识产权保护、劳工权益保障、跨境数据流通等在内的国内改革难题,还将面临以日本为首的CPTPP成员国的摇摆态度和美国霸权与同盟关系形成的外部阻力.针对中国加入CPTPP这一长期目标,我国应以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为基础,通过深化国企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劳工权益保障体系、提升数字治理能力等方式为加入CPTPP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1.
研究美国须先学习美国,尤其要学习美国的战略研究.美国战略研究的方法和特点,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首先,学习美国战略研究的时间长度和空间宽度.大国战略研究的时效范围应在10年以上,空间范围应是洲际或全球的.例如,罗斯福总统在二战期间的1942年,请历史学家特纳用美国历史的地域理论来设计未来的联合国框架,其基本要点的有效性至今仍未过时.  相似文献   

12.
如果我们经常讨论和分析美国的对华战略,那么,我们今天必须问我们自己一个基本问题,中国是否有一个连贯、明晰和准确的对美战略.由于我们缺乏连贯、明晰和准确的对美战略,目前的中国对美关系的战略布局正在出现新问题和新挑战.首先,当前我们的对美政策呈现多头体制、多种声音,各政策部门的对美政策都有自己的认识和要达成的基本目标,这就产生了谁在主导当前的对美政策,如何协调中国对美政策的新问题.这个问题近年来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以历史唯物主义和国际关系理论来诠释中国外交战略的发展,在国际格局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洞悉中国所面对的新的国际战略问题,从分析国际关系体系和国际政治秩序出发,阐述中国在新时期的国际秩序观、国家利益观、国际主义观、国家发展观等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4.
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频繁发生的中国食品安全事件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在国际舆论和媒体的持续炒作下,食品安全问题对中国国家形象造成了严重损害.食品安全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趋势下更引人注目,影响巨大.如何避免食品安全问题损害国家形象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全新课题,中国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中国与东盟国家的经贸关系和国际间的多方合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云南省作为中国与东盟联系与交往的重要前沿和枢纽,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云南省与东盟各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于推动云南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培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所需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以一种出乎意料的方式和速度,推动着中国迅速走向世界舞台中心.中国面临着一次特殊的大机遇和大挑战.新机遇意味着新环境,新角色意味着新担当.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战略环境总体得到优化,将迎来更快的上升期.就国际政治安全环境而言,危机开始使世界回归新现实的本质要求,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各国开始变革,这与和平发展要求相一致.但是,世界的大变革大调整,也使国际战略环境步入不稳定期,西方对华加紧实施"两面下注"的战略,外部世界对中国迅猛崛起有疑虑、恐慌、排斥的复杂心态和"过激反应",尤其是国家安全挑战之多、影响之大、内外联动之紧密、周边地缘战略环境之恶化,为近年来所罕见.就国际经济环境而言,中国的经济成功在世界上被普遍认可,在危机中中国发挥了积极作用,也被各国寄予厚望,国际地位和作用显著上升,同时,危机将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巨大动力,而危机引发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是对中国的最大威胁.就国际舆论环境而言,总体上对中国是不利的.国际涉华舆论主要被西方主流媒体所垄断,它们涉华报道的框架和议题至今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我们的正面引导力和影响力不足,缺乏足够有效的中外交流沟通,从而形成国际涉华舆论环境的结构性矛盾和巨大张力.在新的国际战略环境中,我们要善于从挑战中捕捉和运用特殊机遇,推行外交新政,实施新的外交布局,真正做到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以便为未来争取更多主动权.  相似文献   

17.
能力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基础,在国家安全战略实践中,能力是重中之重,但国家安全理论对能力问题的探讨却有所不足。国家安全战略能力是国家安全理论中的新概念,与国家安全能力、国家战略能力等传统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要是指推动和落实国家安全战略的能力。随着国家安全概念不断拓展,国家安全战略能力也需要放在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背景下深化分析。一体化概念运用到国家安全领域时,主要指统筹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各安全领域之间的关系、体系与能力的关系。国家行为主体建设和运用国家安全战略能力时,需要统筹这三对关系进行思考。一体化背景下,在国家安全战略能力要素方面,需要注意到战略资源、转化机制和谋划水平的拓展与延伸;在国家安全战略能力的结构方面,需要注意国家安全战略能力建设和运用各环节、各安全领域战略能力、国内外安全战略能力的变化。文章结合中国所处的当前战略环境,认为一体化背景下提升中国国家安全战略能力的主要途径包括强化战略领导能力、聚合国际国内资源、优化能力转化机制、军民融合发展和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何英 《国际观察》2003,(1):62-68
"9.11"事件后,出于遏制恐怖主义对美国本土及其盟国的严峻挑战的目的,美国相继公布了国防报告和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提出先发制人战略.本文着重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下列一系列的理论命题.在反恐的名义下,美国对华认识日趋现实,历史悲情和历史情结无助于中国理性和务实地看待美国.  相似文献   

19.
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东北民营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东北一直作为国家重量级的战略区域,与其他方位意义上的东部、中部、西部具有不同区域价值,目前很需要民营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来加以承托。然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新一轮开发开放中,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为了解决这一重大课题,必须全方位透视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时代背景,评估东北区域民营经济发展的战略价值,分析现存问题,并且有针对性地做出战略对策创意: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构建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克服企业资金瓶颈,积极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破除民营经济发展的行业壁垒;拓展创新产业路径,扩大新兴产业中的民营分量;推进海洋经济发展,鼓励民营经济参与海洋开发;大力推进国际合作,促进民营经济对接国际市场。只有这样,东北区域民营经济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发挥出市场主体作用,支撑东北作为国家重量级战略区域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20.
对冷战后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一个国家都不会孤立地存在于世界之外,都生存在特定的国际环境中。这个环境的状况如何是一个国家对国家利益判断,进而做出决策的重要外部因素。而一定时期特定的外部环境是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一个国家既无力改变也不能选择。国家惟一能选择的是根据外部环境的客观变化,对国家利益进行准确判断,制定相应的战略和策略,最大限度地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冷战后国际环境和地区环境的变化,使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都重新评估各自国家在对方国家对外战略中的地位。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签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