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策划人语:新年是丰富联想的日子,平日安静保守的人,也最容易激情满怀;新年是令人悟醒的日子,跨进新年,人生又将重新获得机会。 新年是心灵的一扇百叶窗,伴着新年钟声,激起人们对未来岁月的满心期盼……咱们都一样,都是那样的善良和辛劳。 新年期间无论你在大街还是小巷,在城里还是乡下,就让我们再靠近你,倾听你的心声,擦亮思想的火花,汲取前行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节目     
过节了过节了,今年的1月份可不一般,1月1日是阳历的新年,1月29日是阴历的新年,一头一尾,让我们整个月份都充满欢乐。高兴之余.让我们盘点一下一年当中属于我们残疾人的节目都有哪些呢?  相似文献   

3.
《台声》2016,(5)
正新年的欢闹渐渐褪去,人们又进入了一年忙碌的轨道。然而2016年的新年对于我这个第一次在大陆过年的河南女婿来说,却是一种格外的体验,让我有机会了解到大陆新年是如何度过的,至今还在幸福回味。而且这次过年也是我的姑姑第一次从海峡对岸来到大陆,过上了一个充满大陆特色的新年。在我的印象里,以往过新年的方式,因两岸共同的习俗,都是妻子随着丈夫回夫家过大年初一,对于很多在大陆生活的两岸婚姻,很多夫妻都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人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在欢度新年,把对未来的向往、希望和一切美好的愿望都与新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在越南,橘子树被当做是新年树。除夕夜晚人们通常都送给朋友们一些半开放的桃花枝;各个家庭都和朋友们一起坐在火炉旁讲故事,抚今追昔,叙旧迎新。在蒙古,严寒老人装扮得像古时牧羊人的模样,他穿着毛蓬蓬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7,(3)
<正>春节,是中国人的新年,华夏传统历法农历的元旦,也称朔旦、元正、岁首、新春、正旦、正月朔日,都是"一年之始"的意思。这个华人四大节日之首是世界各地汉族社会的传统新年,口头上亦称为过新年、度岁、庆新春、庆新岁。由于台湾并用了阳历、农历两种历法,几时序走进二种历法的一月一日皆可称为"新年",不论是跨年至阳历元旦,或农历年的春节,因为历法日期不同,使用"新年"二字不至于混淆,在台湾反倒是普遍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米丘 《观察与思考》2004,(4):106-107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维也纳.中央电视台自1987年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来,我们每年都是在大型的西洋古典音乐饕餮中辞旧迎新.这样的时刻持续了有近二十年显然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别样的风俗.无数中国爱乐人对维也纳音乐会从了解到痴迷,更愿意乘着乐曲的翅膀,翻开新年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7.
米丘 《观察与思考》2004,(3):106-107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维也纳.中央电视台自1987年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来,我们每年都是在大型的西洋古典音乐饕餮中辞旧迎新.这样的时刻持续了有近二十年显然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别样的风俗.无数中国爱乐人对维也纳音乐会从了解到痴迷,更愿意乘着乐曲的翅膀,翻开新年的华彩乐章.……  相似文献   

8.
新年的幸福     
钟芳 《广东民政》2011,(12):9-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了。新年是红彤彤、喜盈盈的快乐日子,人们载歌载舞欢度新年,都喜欢在自家门前贴上一个大大的“福”,还特意把福字倒过来贴,以此来祈愿新年“福”到。“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这是《说文解字》中对福的解释,意思是说,只要事事顺利就是有福。  相似文献   

9.
新年快乐     
每一个新年的到来,都使我感到涓涓不息的生命之泉又跨越一道新的闸门。当零点的钟声敲响之际,我常常看到电视晚会上的人们在互祝新年快乐,窗外会响起一阵阵清脆的鞭炮声。记得在大学校园时,每一个新年,我和同窗们都屏住呼吸,等待零点的到来。如今,当岁月悠悠地催着自己迈向年轮的门槛时,我的心灵深处突然透出一股瞬间的感悟:新年是“乐”的,辞旧迎新,一段崭新的美好时光又焕发出勃勃生机。新年又是那么“快”,岁月如缤纷的落英无声地飘洒,计划中的许多事情还没有来得及做,时光就浩浩荡荡地迎来了新的轮回。  相似文献   

10.
今年是傣历1359年。目前人们已习惯把傣历新年称为泼水节,这正如古代人把傣族先民在伊洛瓦底江中上游一带建立的达光王国称为滇越乘象国一样.纯属可以区别于其他民族一种特征的直观形象的他称。傣族以六月为岁首,约当公历四月中旬,傣语称新年为“京比迈”(即过新年),又称“桑干楞火”、“比迈楞火”(“楞火’是六月,即六月新年)。傣族的傣历和汉族的农历、西藏的藏历,都是阴阳合历。傣历有自己的特点,岁首是从太阳运行位置来定的,即太阳在黄道上进入白羊宫宫首到下一次再到达白羊宫宫首为一周年。按照传统习惯,旧年与新年之间…  相似文献   

11.
幸福和悲壮     
又是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斯特劳斯把生活的美好快乐,用圆舞曲用波尔卡渲泄个淋漓尽致。每年月1日,我面对维也纳金色大厅,人,被五线谱悠了起来,在音符中荡秋千似地陶醉、晕眩。这些圆舞曲波尔卡,实在是对新年的祝福对人类的祝福。新年,就从维也纳音乐会开始了。年年维也纳,岁岁音乐会,最是欢快最是辉煌的,是《拉德斯基进行曲》场上的听众都知道什么时候和着节拍齐鼓掌,什么时候由轻渐重地越鼓越响听众几乎成为乐队的一部分。整个金色大厅,人人都是激情的乐手,人人都是跳跃的音符。没有拉德斯基,不成为新年音乐会。但是,今年没有了《拉德斯基进…  相似文献   

12.
光阴荏苒!在忙忙碌碌中,带着几分留恋我们送走了2009,满怀几多欣喜与期望迎来了2010。新年伊始,谨祝广大读者在新的一年里生活事业都有新气象。元旦是全世界人民传统的新年。在我国,还列入了法定假日。我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地区采用公历纪年法,把1月1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称作“元旦”。本期史海钩沉,就让我们共同追溯一下元旦及元旦节的来历,特以此方式庆祝新年的如期而至吧。  相似文献   

13.
年味     
倪虹 《今日海南》2011,(2):45-45
一年的劳作是一方温婉的玉 熨帖着意念 在心壁轻轻滑动 门楣正期待大红的喜庆 一如出嫁的新娘 静候一声唢呐的撒野 喇叭都早已迫不及待 大肆炫耀新年那些 浓艳的色彩和香醇 大雪漫天散花  相似文献   

14.
送煤炭:在英国的苏格兰,人们习惯用煤作为新年的礼物,送到亲朋好友家中,以祝贺他们在新的一年里日子过得火红。送石头:希腊克里特岛居民,新年带给亲朋好友的礼物是一块大五头,意思是‘“祝愿您家有一块像五头一样重的金子”。送鸡尾:东非岛国马达加斯加入在新年这天,夫妇要向双亲的父母赠送鸡尾,表示尊敬;并向同辈赠送鸡腿,表示友好和关心。送小猪:匈牙利人新年忌赠会“飞”的物品,一般都是赠送小猪和扫烟囱工人的瓷像,以表示祝福。送毛巾:日本人给亲友拜年时,习惯赠送一条写有自己名字的毛巾,以给对方留作纪念。送女儿:…  相似文献   

15.
宋干节是泰国阴历的新年,泰国政府采用公历后,把宋干节定为泰国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4月13日至15日。每年的宋干节,泰国人民都要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欢度泰历新年。 今年因为一个到泰国孔敬省孔敬大学湄公学院参加培训的机会,我正好碰上泰国的新年,亲历了一次有着浓浓异国情调的泼水节。  相似文献   

16.
去年有幸在日本东京过新年,对日本正月的习俗有了亲身体验。至今回味起在东京过年的情景,一切皆历历在目。 在日本,每年新历的1月1日元旦这天称之为正月,正月的意义即祝贺新年开始的日子。古时日本和中国一样极为重视阴历年后来改用阳历后开始重视新年即正月这是日本最热闹的节庆。整个正月期间一般从1月1日到1月15日。 正月期间要在户外或室内点缀有各种各样的装饰传统的装饰主要有下述三项一是在门前搭″门松″。松树被认为是吉祥树木每年新年到来之际各个公司、商店及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装饰青翠的松枝日语称″…  相似文献   

17.
佚名 《中国减灾》2012,(1X):45-45
<正>刚刚送走圣诞老人,元旦的钟声也已敲响。而马上,中国的农历新年也要到来了。穿新衣,戴新帽,杀年猪,放鞭炮,中国年是这个样子。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我们一样对新的一年充满美好希冀的人们,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是以怎样的方式迎接新年到来的呢?印度的新年被人称为"痛哭新年"、"禁食新年"。他们在新年第一天,谁也不许对人生气,更不准发脾气。有些地方,过年不但不庆祝,反而相抱大哭。他们认为,新年一开始,岁月易逝、人生短暂,用哭声来表示自己的感叹。有些地区的人们则  相似文献   

18.
对每天习惯于朝九晚五的 office lady来说,新年的到来是 一个改变自己,释放自己的时机, 换一个新的妆容,换一份新的色 彩,让人和心情都靓丽起来吧!  相似文献   

19.
夜贴对联     
过新年,贴对联,这是中华民族的老传统了.有一年,著名书法家王羲之连贴了三次对联都被喜欢他的字的人偷着揭走了.……  相似文献   

20.
<正> 新年举行音乐会的传统源自维也纳。中央电视台自1987年转播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以来,我们每年都是在大型的西洋古典音乐饕餮中辞旧迎新。这样的时刻持续了有近二十年显然已经成为中国人的一种别样的风俗。无数中国爱乐人对维也纳音乐会从了解到痴迷,更愿意乘着乐曲的翅膀,翻开新年的华彩乐章。今年的音乐会是由曾三次执棒的意大利指挥家穆蒂指挥,他擅长于对旋律线条及歌唱的气息把握。2004年是老约翰·施特劳斯诞辰200周年纪念,所以今年的新年音乐会中特别增加了他的六首作品,此外曲目中还安排了兰德的作品以相得益彰。音乐会是在约翰·施特劳斯的《如此精彩》进行曲中拉开序幕,穆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