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明”是人类历史上源远流长、广泛使用的一个概念。千百年来,“文明”一词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含义,蕴含了人们对光明前景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社会进步的向往等种忡含意。社会主义文明既是人类社会发展高级阶段上的新型文明,又是以往人类文明成果发展的合乎逻辑的结果。要正确认识现代文明的科学内涵和发展规律,就必须对文明概念的形成和演变过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一、古代文献中的文明概念我国历史上,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文献中,就多次出现过文明这个概念。如《尚书·舜典》中就有“睿哲文明”之语。《周易…  相似文献   

2.
林国兵 《学习月刊》2012,(10):37-38
一、“史”的独特性 文学史是人类生命在文学这一存在方式中演进的历史。 在一定意义上,文学史属于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对文学史的考察.某种程度上类似于历史。何谓“历史”?英国历史哲学家W.H.沃尔什先生认为.“‘历史’一词本身是模棱两可的。它包括过去人类各种活动的全体以及我们现在用它们所构造的叙述和说明。”  相似文献   

3.
杭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杭州能被称为“人间天堂”,除了因其风景秀丽,商贾云集之外,更由于它文化灿烂,人才荟萃。的确,从“文化”角度来说,杭州的地方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历史上不同时期或不同阶段,在祖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历史上杭州早已有“人物都会”之称,杭州的文化积淀丰富,人文之胜比比皆是。因此,杭州又被人们称为“文献之邦”、“文物之区”、“宗教胜地”、“书画之邦”。此外,杭州在教育、美育、民间文艺、工艺、园艺、丝绸、药业、饮食、风俗等方面,也各有悠久的历史、…  相似文献   

4.
王淦生 《唯实》2004,(5):96
人们赖以支撑自己使之从生物堆里拔地而起的决不仅仅是那根特有的脊柱,更有人类所特有的思想。除了思想,我们实在找不到可以笑傲万物的地方:论奔跑不及猎豹,比魁梧难敌熊罴,飞翔比不上鸟类,潜水远不及海龟……而使人类成为“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惟有我们在生物界中独领风骚的思想。无怪乎西哲帕斯卡尔用“一株有思想的芦苇”来定义人类。“芦苇”,言其体格上的孱弱,而“思想”才是使我们日见强健的最关键的法宝。《世界史纲》的韦尔斯曾经说过:“整个人类的历史基本上就是一部思想(思维)的历史。今天的人类和克罗马农人(旧石器时代晚…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序言中强调,要加强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这为我们学习指明了方向。历史是一门基础学科,又是一门古老而有活力的学科,一门永远没有句号的学科。它是人类经历的记录。成长的记录,进步的记录。史学的鉴往知来、资政育人的社会功能。一直以来就为执政者所重视。中国传统史学“鉴前世之兴衰,考古今之得失”,“究探治乱之迹,上助圣明之鉴”,自古被当作治国之学,智慧之学。这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阳 《学习论坛》2024,(2):116-126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项重大理论探索,需要回答它的历史定位和理论基础。《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的“历史三形态”展示了一个“生命逻辑到货币逻辑及其复归”的总过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值人类自我全面异化的第二个历史阶段即“物的依赖”时期,在价值设定上表现出一种对“资本逻辑”的自觉反抗。但它并不是第二和第三个阶段之间的“过渡形态”,更不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仅用“世界历史”与“人的解放”的必然性与内在逻辑的一致性难以完全回应这一理论问题,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主体性思想则能有效地从“横向”的历史剖面来论证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和建构何以必要和可能。基于价值论的“主体层次”理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基于现实的“人类”这一主体层次并以“命运”为纽带而结成的最高价值主体,而并非以抽象的“类”哲学为其理论基础。只有通过唯物史观和价值论思想的双重考察才能合理论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历史定位、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是一项伟大实践活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价值矢量上同向同行,逻辑一致。通过价值关系和价值观念的双重批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  相似文献   

7.
倒置的谅解     
谅解是人类的良药。和睦靠它顺气,和解靠它溶化,和谐靠它泄火。不然,夫妻翻脸闹离婚,同事积怨闹内耗,人类残杀闹战争,世界无太平可言。谅解这剂药又不可乱吃,须择时、因事而服。历史有个规律: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是,官员对平民有最大限度的谅解,平民对官员有最大力度的“挑剔”。否则,执政者悲歌“流水落花春去也”,老百姓憧憬“桃花源里可耕田”。  相似文献   

8.
回首刚刚过去的20世纪,人们不禁有沧桑巨变之慨。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20世纪是十分独特和显要的。它创造了过去几个世纪都不曾有过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它爆发了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它产生的科学技术足以复制和毁灭人类自身并推动人类开始向广袤的宇宙迈进。更重要的是,20世纪给我们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遗产。一些思想的政治的观念今天看来可能“浑是司空见惯事”,但放在历史坐标系里一看,不能不惊叹它们的革命性意义的价值。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共和、民主、科学、独立、解放、改革、开放、法治、创新等观念堪称20世纪的世纪命题,对于它们,我们可能习以为常了,浑然不觉了,或正在逐步接受了,这恰恰说明这些东西日益深入人心、渐渐根深蒂固了。  相似文献   

9.
张作理 《理论学刊》2002,(3):111-113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在人类历史中谱写了光辉夺目的篇章。这一时期,齐国曾是“春秋五霸”之首和“战国七雄”之魁。认真总结齐国昌盛的经验,对今世具有很高的借鉴价值。通观史籍,齐国昌盛的主要因素有五: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20,(4):18-22
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人类社会从哪里来、往哪里去?看起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究竟有无规律可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系列重大问题,既是“终极之问”,更是“历史之谜”,在人类思想史上曾经长期困扰着人们,却得不到正确的解答。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以无可辩驳的科学性证明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破天荒地指出,历史的发源地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而是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着丰富的内涵。先进,贵在“先”。“先”,是前提,是保证。“先”,有时间在前、次序在前,水平高、成绩好,走在前头之意,是先锋、先导、前列的意思。中国共产党的“先”,不同于一般的“先”。首先,它开人类政党之先河,是历史上第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其次,它由人类先进思想作指导,从马克思主义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是时代最先进的思想。再次,它由先进分子所组成。马克思称其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列宁、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糖尿瘸癌症绝迹 科学研究证明,一些困扰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如癌症、糖尿病、肝病、心脑血管疾病等都与基因有关。基于已有的基因知识来设计新药,就能“有的放矢”地修补或替换这些病变的基因,从而根治顽症。 人可以长生不老 用不了多少年,人可以根据“基因组”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使自己处于最佳的生命环境中。一旦科学家攻克了人体的“生物钟”问题,人活500岁也没有问题,更有科学家说,人类将可以活到1200岁。 看病刷个人基因卡 未来会有记录个人基因的身份卡,到时什么基因型的人,可以用什么药,都反映在一张卡上。一刷卡,该用哪种药  相似文献   

14.
“圣人之治”曾经是一种普遍的理想政治生活图景。直到今天,有些政治文明仍然保持着它的变化形式。人类对“圣人之治”的诉求和信仰与政治的特殊复杂性、人们对政治的科学主义理解以及人性品分理论密切相关。然而,圣人之治作为一种政治范式是虚幻的,于生活在政治中的人类亦有不利。因此,我们必须冰释“圣人之治”的情结,坚决取向“规则之治”。  相似文献   

15.
1935年毛泽东曾说过,“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红军长征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书写出一篇壮丽之史诗,成为兵家之绝唱。奇迹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类历史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由低级向高级前进的,如滚滚洪流,势不可挡,任何力量也不可能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总趋向。但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一些历史现象周期性的重演,这种现象被政治家、史学家们称为“历史周期律”。四十年代中期,毛泽东同志就反复思考过中国共产党人跳出历史“周期律”的  相似文献   

17.
史新恒 《学习月刊》2012,(18):33-34
历史学作为人类社会中众多学问的一种,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与功用。历史教学在客观上与学理上皆应与历史学的内在要求相一致。而社会变迁的影响和与时俱进的呼喊,把诸多因素带入课堂,作为传统学科的历史学也不能因其“传统”之名而免受影响,新时代背景下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都有巨大推动,做出巨大事功。  相似文献   

18.
一在我国历史上,文艺与经济的长期疏离造成了我们对商品经济所蕴含的文化意义的认识上的偏颇,而“文章,经国之大业”的主尊地位和“君子耻言利”的传统意识,则既加大了“文”与“商”的隔膜与对立,又表现出“文”对“商”的胜利与傲慢。人们往往因为不能对商品经济作出历史的客观的考察,结果导致了经济与文化的二元分离。实际上,人类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形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但它一经出现,就又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力量,来塑造和重构人类文化,对人类存在方式的进步和文化素质的发展,提供一种必然的张力:商品经济的平等和自由的交换原则把人们从人身依附关系中解脱出来,唤醒了人的主体意识,确立了一种人与人平等的格局;商品经济的竞争性为人的创造性的自我发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机制,使人在不断的超越中获得自我塑造、自我选择、自我实现的自由;商品经济的利益多元强化了人的利益与需求欲望,激发了人在社会发展和进步中,对功利追求的迫切性。正由于此,当商品经济全面发展之际,与之相对应的人自我的发现、人的自觉意识和强烈的竞争精神,便应运而生。 正是商品经济所蕴含的这些文化价值和意义,形成了历史与社会进步的巨大的杠杆,也启动了当代  相似文献   

19.
历史著作以记叙为宗,此所谓“史载笔”,“君举必书”,“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这种记叙文体又以信实为本,“信史”、“实录”,是对历史著作的充分肯定。《史记》作为一部伟大的历史著作,被历代史学家所推崇,享有“实录”、“信史”的殊荣。然而,这本身也说明了真实记载历史的不易。因为,一方面,“代远多伪”,“因时多诡”,真实的记载,是以对历史的甄别、考证、正确认识和公正评价为基础的;另一方面,真实的记载,最终要以对历史进行恰当地表述实现。它的记叙中有对历史的辨析与评断。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总结人类历史之过去、审视历史之当下,指明了历史之未来的发展方向。贯穿其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是,人类历史发展必然遵循一个不断进步的规律,资本主义社会作为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个环节,必将被更高级的社会形态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必然性理论,通过采用“合力论”的分析方式,克服了思辨哲学的神秘主义色彩和“庸俗马克思主义”的片面性认识。进一步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必然性理论,有力地回击了历史虚无主义把历史看成一个无主体的偶然结果的错误论断,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不断积蓄起新征程上奋斗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