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内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增强党内团结、提高党的战斗力的税利武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然而,长期以来形成的“党内批评难”现象,至今还没有根本改善,批评仍然是党内生活的“难点”。这个问题处理不好,关系到中国共产党能否经受住执政的考验、改革开放和反“和平演变”的考验。这是每一位共产党员不能不考虑、不能不研究的问题。本文就“党内批评难”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一贯倡导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锐利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拿起这个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保持党的健康的肌体,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50年前毛泽东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中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毛泽东这段重要的论述,把开展党内批评的重要性阐述得十分深刻而透彻。应当说,今天我们党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同50年前相比大大不同了,但拿起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对我们面临着改革开放、执政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则更显得重要而迫切。不应讳言,近几年来,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丢得差不多了,因而…  相似文献   

4.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战争年代里锻炼出来的良好作风,在市场经济建设的新时期,作为即将迈入21世纪的中国共产党人,要想更好地在执政党的岗位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必须更加注意自我批评能力的培养。 一、领导干部必须具备自我批评的素质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我党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指出,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1942年  相似文献   

5.
关于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理论,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毛泽东同志看来,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团结是团结全国人民争取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最基本的条件;同时,毛泽东同志又指出,在工人阶级政党内部,不同思想的对立和斗争是经常发生的,“党内如果没有矛盾和解决矛盾的思想斗争,党的生命也就停止了。”(《矛盾论》)毛泽东同志在建党方面的一个重大贡献,是科学地阐明了党的团结和党内斗争的辩证关系,强调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有一个独特的“武器”,就是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曾把它比喻为天天“扫地”、“洗脸”一样,是我党三大优良传统之一。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党内民主是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巩固党的团结统一的重要保证。”要加强党的民主建设,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锐利的武器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7.
批评的武器不能丢“批评的武器一定不能丢”。这是邓小平20多年前针对党内一些同志回避批评、放弃批评的状况而对全党同志提出的告诫。当前,在贯彻落实十五届六中全会《决定》、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中,重温这一告诫,对于我们切实拿起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活跃党内民主生活,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有效方法,“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教学提示:以我党几次大的整风运动为例,详细阐述坚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清除党内各种错误思想,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提高党的战斗力的有效方法。我们党建立70多年来,自觉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清除自身沾染的政治灰尘,保持了党的肌体的健康,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新胜利。但是,近年来,在大家集中力量抓经济建设,探索搞市场经济的新路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部门、一部分同志忽视和放弃党的优良传统的问题。党内缺乏积极的思想斗争,不能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在一些党组织和领导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民主生活会不触及确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谈希望”。这种现象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当前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是存在着涣散软弱的状态,对错误倾向不敢批评,而一批评有人就说是打棍子。现在我们开展批评很不容易,自我批评更不容易。”(《邓小平文选》第二卷,第389页)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与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一起,构成我们党著名的三大作风。在当前,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有  相似文献   

10.
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锐利武器。毛泽东同志为培育党的这一优良作风付出了艰辛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毛泽东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359页)毛泽东认为党内批评和自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说:“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每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分子,应该拿起这个武器。”为了巩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团结,增强党的战斗力,必须进行积极的思想斗争。我们所要求的团结,是在正确政治原则和正确组织原则基础上的团结,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一致的基础上的团结。我们反对那种一团和气的无原则  相似文献   

12.
谢忠平 《实事求是》2007,198(5):50-52
批评与自我批评具有沟通和交流、教育和团结、监督和纠错的功能,是解决自身矛盾、增进党内和谐的有效武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党内关系、促进党内和谐的一条基本原则,是我们党在促进党内团结和谐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要在党内营造有利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氛围;要掌握正确方法;要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是党内积极开展思想斗争的重要武器。只有进一步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规范和创新"批评",才能不断清除党员意识和行为上的"灰尘",保证党的肌体健康。一、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需要在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征程中,我们党需要进行严肃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任何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他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之一就是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思想。尤其是关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和原则的论述,至今仍有强烈的现实意义。一、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党内批评是坚强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的武器。”这是毛  相似文献   

15.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中,必须造成一种党内民主式的政治氛围,引导共产党员认真地而不是形式主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6.
任庆大 《党史文苑》2006,22(3):29-31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作风.在新时期保持党的先进性教育中,必须造成一种党内民主式的政治氛围,引导共产党员认真地而不是形式主义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7.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 ,我们党创造了伟大的业绩 ,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随之也形成了许多优良传统和作风 ,这就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些作风体现了我们党特有的品质 ,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我们的党正是长期坚持和发扬了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 ,才能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党的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仍然是我们加强党的建设 ,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武器 ,我们要结合新的实际 ,让党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8.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之一,习近平将其喻为治党的"良药""武器"。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及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均提及了批评和自我批评。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4,(9)
<正>如何有效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防身治病的有力武器,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坚持民主集中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严格党内生活,是其中很重要的法宝。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标志。一、批评与自我批评必须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  相似文献   

20.
要使“三讲”教育不走过场,不流于形式,必须发扬我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把批评与自我批评当作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觉整改、自我提高的重要措施,敢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进行健康、积极的思想斗争。 要提高对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认识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解决党内自身矛盾和问题的法宝。在革命斗争年代,批评与自我批评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