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准扶贫思想是习近平减贫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实践中最新的理论成果。精准扶贫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因地制宜式的精准扶贫、授之以渔式的教育扶贫、精准施策式的产业扶贫、综合施策式的健康扶贫以及多方发力式的创新扶贫。这一扶贫思想不仅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有助于国家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加快构建共建共享的治理格局,为全球贫困治理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对扶贫事业的深厚情结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习近平多年的扶贫经验是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理论来源,习近平对当前脱贫攻坚现状的靶向定位是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实践基础。从保障人民主体地位、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激发社会参与活力三方面来论述习近平的精准扶贫思想,进一步明确个人、政府、社会的扶贫责任,优化扶贫格局,通过三者合力,促进精准发力,全面实现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3.
4.
习近平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体现了扶贫攻坚的时代特征,是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经验总结,是新一届党中央关于扶贫开发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标志性成果,揭示了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大意义,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内涵、理论基础及基本特征方面充分体现了其马克思主义创新成果的科学本质,是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指针和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5.
面对我国脱贫攻坚关键时刻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以及国内外严峻的减贫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认识扶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以往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深入探究这一重要思想的时代意蕴、主要内容和实践价值,对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确保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的形成,既有摆脱贫困的思想渊源,又有多年扶贫实践探索的深刻思考和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我国脱贫攻坚实践,以"精准"为核心,明确脱贫攻坚的目标、阶段和重点,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凝聚各方力量构建大扶贫格局,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路径,指引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习近平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对于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全球减贫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挖掘精准扶贫内涵,从理论上剖析习近平的民族扶贫新论断:从实践上总结习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间,对宁德、福州、宁夏、西藏等地少数民族指导扶贫,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这体现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共产党政治家扎根基层,夙夜为公,求真务实,真心实意带领群众奔小康的情怀。  相似文献   

8.
当今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显著变化,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突出问题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针对这个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举措,其中的重要内容是进一步促进中国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让人民群众在点滴的生活中感到切实的获得感和归属感。本文的目的是在关注现实问题与解决方案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公正观的主要内涵。笔者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公正观的九个主要理论内涵并分析了它们的主要内容和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遵循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规律,不断汲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智慧结晶,在扶贫开发的长期实践中总结提炼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科学论断,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扶贫开发理论体系,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学术界围绕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主体内容、逻辑结构及价值功能进行了科学阐述,取得了大量有价值、共识性的研究成果,为今后的深入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是精准扶贫实践下的思想结晶,其理论价值是创立了“穷人经济学”,在指导国际社会脱贫致富方面提供了中国方案。正确理解与把握这一重要论述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以及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扶贫是一项复杂工程,精准扶贫需要协同完成:在扶贫领域,教育、医疗、金融、能源等协同合作,精准扶贫效果才更好;在扶贫力量方面,中央财政、地方财政、国际资金及社会各界协同精准扶贫力量才更强;从扶贫方式上来讲,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资产收益扶贫、教育扶贫等共同推进,精准扶贫才更具有靶向性。精准扶贫需要有序:有序就需要解决扶贫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中国精准扶贫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发展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扶智问题。精准扶贫需要有坚强的领导核心来作为协同扶贫的序参量,这就是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唯有如此才会彻底解决贫困。  相似文献   

12.
13.
老子哲学蕴含着深刻的自然主义和谐精神.从建构理路看,老子首先创立了以"道"为本体范畴的和谐宇宙观,然后把"道"昭示的"无为-自然"理念作为方法论审视人类社会,揭示了文明时代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违背无为、自然之道,构想了充满自然色彩的和谐社会图景,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在于"以道莅天下",从而形成了以自然主义为价值取向和本质特征的社会和谐观.老子和谐观中一些智慧深邃的思想主张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4.
教育扶贫观是习近平对扶贫脱贫工作的开拓性理论探索,是马克思主义反贫困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是习近平反贫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固脱贫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乡村全面振兴战略机遇期,习近平教育扶贫观强调,以提高低收入群体教育保障水平为目标,全力夯实基础教育;以匹配知识技能匮乏型低收入群体的主导性需求为目标,全面深化职业教育;以改善欠发达地区教育教学条件为目标,稳步优化教育环境;以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源头为目标,切实提升教育质量。习近平教育扶贫观有助于提升教育扶贫政策与低收入人群现实需求的契合度,依托全面而持续的教育激发内生发展能力,具有极为深远的政策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大历史观来审视和定义中共党史,形成了其独具理论特色的“大党史观”。习近平党史观有其内在的理论渊源、文化底蕴与现实指向。从理论渊源上看,马克思主义大历史观是其最深厚的理论基石,中共历届领导人党史观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从历史文化底蕴上看,它传承发展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求真”“通变”“经世致用”的优秀史学文化。从现实指向上看,它是立足世情国情党情的大变化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的思索,是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中华民族的希望,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崛起与广大中国青年的奋斗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多次走进青年的生活,关心青年成长成才,并发表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青年的重要讲话,逐渐形成了习近平青年观。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青年观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习近平青年观不仅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还有利于引导青年们全面发展,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有力的血液,更有利于加强和优化新时代青年工作,推动青年工作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马克思的历史语境中,“真正的共同体”是超越“传统共同体”、摆脱异化束缚的“虚幻共同体”而实现的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统一,能够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精准扶贫实践内涵生命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走向“真正的共同体”的时代探索。新时代剖析精准扶贫中所蕴含的共同体思想,对于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调整国际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就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公平正义问题进行前瞻性思考,提出了许多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社会公平正义观的现实依据体现在习近平对收入分配、教育、住房、医疗卫生、执法司法等运行现状及突出矛盾的深入考察,主要内容包含了根本目标、核心抓手和重要保障。贯彻落实习近平社会公平正义观需要从制度建设、法治建设和全面发展等方面多措并举。  相似文献   

19.
精准扶贫与驻村帮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历史表明,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是实现动员农民以完成某项政治目标的有效手段。为了实施精准扶贫,实现2020年消除贫困的目标,各级政府向贫困村派驻了48万干部组成的工作队。然而与以往的驻村工作队不同,这些工作队面对着农村新的发展格局,承担着与以往工作队不同的任务,扶贫与发展的任务要求工作队能够更好地融入当地社会,但现实的问题是大多数工作队还是游离于乡村社会之外。如何使驻村帮扶更好地融入乡村社会、发挥扶贫的作用是决策者需要特别关注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同时又坚守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所阐述的文化自信是新时代的启蒙心态,它用敬传统的理念来反对反传统的偏见,让中国人自知自己的文化属性,自信自己的文化特点,自觉自己的文化优势。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一种文化的意识形态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最高理论指导,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占据了价值层面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从为政以德德法并重家国同源三个层面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转化与发展,推动党风社风和家风的发展,展现了新征程的文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