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道德是法律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封建统治者为了加强和维护自己的统治及社会秩序,将一部分重要的道德伦理规范上升为法律,并在道德与法律相互渗透和融合的过程中,经过长期的理沦思想准备,又通过将道德引入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方面,逐步构成了以伦理法为核心的道德法,形成了德法并举、德主刑辅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先进文化理所当然地应当包括中国的先进法律文化。先进法律文化的构建,离不开法学研究的繁荣,及其在法学理论指导下的制度创新。但当前法学研究的现状和制度变革不能适应法律文化创新的需要。建设中国先进的法律文化,必须进行原创性的创新,而一切原创都应以本国的实践为基础。简言之,就是学习国外一切有益的法律理论、借鉴甚至移植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验的同时,必须做到两点:一是面对传统,二是面对中国改革开放和法律实践活动所提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立足于西部欠发达地区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特殊性 ,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法律文化主体进行了剖析 ,总结了西部法律文化的基本特征 ,并对西部法律文化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提出了对西部法律文化的研究要遵循逻辑实证研究与经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政治文化的两种维度: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政治心理和意识形态是分析政治文化的两个基本维度,二者之间存在着和谐与冲突的两种可能,处理好大众政治心理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使其尽可能保持一种和谐的状况,对于任何一种政治文化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论法制的法律文化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务本位法律文化必然导致人治,是走向法制社会的重要障碍。因此,培育权利本位法律文化是建设现代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嵌入在文化之中而发挥其社会控制的作用,法律人类学亦是在此脉络之下而展开其具体的研究。作为文化的法律因此而成为法律人类学研究的目标和归宿。从方法上强调一种微观观察到的人类学田野调查以及基于地方性知识的浓描的文化解释,另外还有作为西方殖民之后的一种法律的去西方中心观的自觉,如此而把法律人类学的研究视野真正拉回到一种活态法律的问题意识中去,人类学的法律研究在今天变得不仅必要且及时。  相似文献   

7.
近期有人主张用法律意识概念取代法律文化,这似乎有点儿意味着法律文化一说要销声匿迹。其实,法律文化论只是从某种角度研究法律现象的方法。法律文化是一种体系,有其结构、历史和影响。正如“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形容的一样,美是客观存在的,法律文化亦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8.
法律人类学发展的逻辑规律直接以文化理论的运动为内在驱动力,文化理论建构的方向引导着法律人类学所关注重点的变化;同时,法律人类学由进化论的文化视角,经功能主义文化观再转向文化的法律多元,最终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国法律文化建构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精神的体现。英美法律语言和中国传统法律语言不同的发展特点源自于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民族特性。因此,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法律借鉴、移植必须使制度性的法律文化与观念性的法律文化同步发展,使法治精神通过民众的语言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文化简化主义与语义的欺骗性对等是西方译者英译中华典籍时常犯的错误之一,其特征是译文与原文表面上语言意义一致,但实质上文化意义却大相径庭。就《孙子兵法》的英译而言,译者的选择体现了译者的文化心理,其又通过译者英译的文化表现体现出来。译者如缺乏文化逻辑意识,以自己的心理框架取代现实的语境,就会以自己认为合理的解释来取代源语文化之文化惯约。欲避免文化简化主义的发生,译者须加强自我自反性,厘清蕴含在文化表现系统中的文化逻辑,通过自反的方法达到差异比较与沟通理解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在二战后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中,建立在现代逻辑学、语言哲学修辞学和对话理论基础上的法律论证理论在法哲学领域中悄然兴起。法律论证为法律推理拓展了更为宽泛的“法律”空间,使形式法治具有更多的合理性成份。法律论证理论本身就是为弥补作为法律推理大前提的缺陷而产生的一种理论。  相似文献   

12.
"人肉搜索"自产生以来,就以其非凡的传播力与影响力,震撼着世人。一时间,大家纷纷加入人肉行列,对自己所希望窥探的信息予以"人肉",似乎整个社会陷入了毫无隐私的透明状态,这让许多人不禁恐慌起来。于是,人们开始审视"人肉搜索"的是与非,如何对其进行法律规制的问题又再次将人"肉搜索"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相似文献   

13.
网络婚姻的法律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婚姻作为网络迅速发展的产物,具有自身独有的特征,如,虚拟隐蔽性,便利性等。网络婚姻涉及到不少的法律问题,如网络婚姻是否构成重婚罪,是否能成为离婚的法定事由,是否能基于此理由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以及其是否违反了夫妻之间的包括同居、忠实义务在内的配偶权。对于这些问题,目前我国相关法律中未作出明确规定。网络婚姻所涉及的上述相关法律问题,需依赖法律来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4.
革命文化是黔东宝贵的文化基因。充分认识黔东红色文化的价值,并对其准确定位,增强自我认同和形成广泛的社会认同,加强红色文化与其他文化的发掘和整合,有利于促进黔东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5.
随着服务型政府这一概念的提出,有关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研究与探索亦成为炙手可热的话题。但如果把构建服务型政府这一命题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联系,则可以将服务型政府的法治内涵作为切入点,从立法、执法、司法的层面探讨其法制构建应着力避免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法文化交流与先进法文化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法律制度和法治经验,一定要根据我国的客观现实,考虑到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其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及法律文化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兼容并蓄,博采百家之长,注重对先进立法精神和法律价值观念的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环境保护法律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是我国新农村建设推进的必然趋势,它缩小了城乡差距,带动了我国农村的经济发展,同时也对我国农村环境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从我国农村城镇化的现状入手,分析了城镇化进程过程对农村环境问题的影响。进而在考察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环境治理现状的基础上深刻剖析了我国农村环境所亟待解决的诸多法律问题,从而探究切合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安排,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根本在于理解。如何实现理解,怎样才算理解,这是法律追求“流动”过程的中心,反之会成为法律“凝滞”的动因。隐藏在法律理论与法律实践中的是政治社会和经验生活的不断重现,法律的内蕴应从地方化的语境中去理解,法律文化的核心在于地域社会人们的法律直觉和法律意识,法律教育不能桎梏于孤岛漂流,应在文化的海洋中找寻生命源泉。  相似文献   

19.
法学学科的发生在于研究对象的逐步独立,而法学学科的发展则在于研究方法的日臻成熟.中国法学的研究方法目前已经觉醒但还没有觉悟.在强调价值研究作为法学基础研究的前提下,运用观察、调查、文献分析、实验等法律实证研究方法研究中国的实践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并已初见成效.在法律实证研究中如何处理好定性与定量、事实与价值、亲历与局外、理论与实践等几组基本关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国家权力主义和刑法工具主义色彩极为浓厚,政治国家占据着垄断地位,对社会进行全面的控制。法律文化的传播使我们看到,作为法治的根本标志之一的刑事法治,以刑法限制国家刑罚权,包括对立法权与司法权的限制,保障公民的自由与权利是人类社会的长期追求和共同期待。因此,我们要建设法治国的法律文化,使法律真正起到平衡利益、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