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前沿     
多党制不是反腐败的灵丹妙药从美国政治制度发展的历史以及其他一些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历史看,两党或多党政治不仅不能有效地遏制腐败,反而是诱发腐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西方政治制度中对腐败进行遏制的机制主要不在政党政治中间,而是主要  相似文献   

2.
关于历史周期率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人士黄炎培1945年访问延安在同毛主席的交谈中对中国历史上“兴勃亡忽”的历史现象进行了哲学归纳,准确地定义为“历史周期率”。从此,这一人类社会历史的普遍性命题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研究历史周期率发生的根源,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途径便成了人们研究的焦点所在。当前许多学者在研究历史周期率发生作用的原因时,用了较多的笔墨来说明腐败与周期率的关系,毫无疑义,这是必要的、正确的,因为腐败是周期率发生的驱动器,有时甚至可以说是它的导火索,但周期率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周期性的变奏,它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腐败是一种公认的负面政治现象。在美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国人对腐败现象的警惕与遏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美国建国初期,国父们心怀对腐败的忧虑,创立了以结构性预防规则为特点的政治制度和话语;19世纪中期,美国政坛中大众政治兴起并确立政党分赃制的制度安排,但由此带来的严重腐败最终使得文官制取代了政党分赃制;20世纪初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垄断公司的出现再次带来腐败的蔓延,由此激发的进步主义运动与政府职能转变深刻改变了美国的政治制度框架。作为代议制民主国家,美国社会中围绕政治选举而产生的政治捐款不仅是社会争论的焦点问题,有时还会在立法部门与司法部门之间引发实质性分歧。当然,腐败问题在美国社会中并未导致不可克服的政治与社会危机,而其遏制腐败的经验也可为其他国家的反腐败努力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文衍  王文生 《新东方》2002,11(4):69-72
古今中外,腐败周期率问题一直存在着,其支配力似是不可扭转。中国共产党已经执政五十多年,要实现毛泽东同志当年回答的“我们能够跳出这周期率,我们找到了这条新路,就是民主”这一论断,就必须全面认清现阶段腐败问题的基本特征,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不懈地反腐倡廉。  相似文献   

5.
政务公开好     
“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已成为无可争论的定律。制约权力,就要监督权力。早在1945年,毛主席就把“依靠人民监督政府”作为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周期率的  相似文献   

6.
吴波 《人民论坛》2015,(9):58-60
家族本身没有腐败的原罪,并非天然地腐败。家族式腐败也只是群体性腐败的表现形式之一。群体性腐败的存在对执政党产生了多重伤害,使得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严重趋于庸俗化,使得现实政治运行中逐步形成了一种"排优机制"。为此,需要信仰和道德教育的强化、党的建设各项制度的完善和持续铁腕反腐的齐头并进,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7.
"历史周期率"课题之于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发展影响深远、意义重大。通过对"历史周期率对话"的文本考察发现:"政怠宦成"和"求荣取辱"分别表征相反的思想状态;干部人才匮乏导致的控制力薄弱是"历史周期率"发生的重要原因;"人亡政息"是"政怠宦成""求荣取辱"的最终呈现。在把握"历史周期率对话"的文本语义的基础上,立足当代党情,中国共产党面临的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是对"历史周期率"成因的时代凝练,对中国共产党如何实现长期执政具有重大的时代警示意义。应对"四大危险"以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现实指向,要做到:发扬党的自我革命精神应对"精神懈怠"危险,规避"政怠宦成"局面;培养高素质干部队伍应对"能力不足"危险,化解"求荣取辱"困境;克服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应对"脱离群众"危险,严防"人亡政息"悲剧;推进坚决彻底的反腐败斗争应对"消极腐败"危险,杜绝"物腐虫生"情形。  相似文献   

8.
论政治公平和我国的政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公平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设计的价值基础,因此政治制度体现着相应的政治公平并保证它的实现.我国的政治制度就其自身的性质和特点而言,在最大限度地扩大政治权利主体范围的基础上能够充分保证各类政治主体实际享有与其能力相适应的政治权利,因此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政治公平,体现着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任何不受监督的权力都有发生腐败的危险。中国共产党人在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就开始意识到将要面临的严重考验,已经不是怎样战胜拿枪敌人进攻的问题,而是如何防止在糖衣炮弹袭击下产生腐败的问题,如何永久跳出以往历代封建王朝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的支配问题。根本的出路就在于:保证权力不变质的关键是要保证人民享有行使对权力的监督权。  相似文献   

10.
王明高 《人民论坛》2012,(34):22-24
公众推举的第一难题:腐败多发高发,反腐不力亡党亡国,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总得票率:100%紧迫程度4.15复杂程度3.88尖锐程度4.03关注程度3.95(最高值为5,最低值为1)入选理由:贪污腐化、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造成种种社会不公,挥霍了大量公众辛苦创造的社会财富。人民群众对腐败深恶痛绝,  相似文献   

11.
谈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明是指政治领域的文明,是政治领域的进步,包括政治观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和政治行为文明。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步的社会。只有建设政治文明,才能从根源上消除腐败;只有建设政治文明,才能真正建立法治社会;只有建设政治文明,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程玉松 《群众》2014,(2):30-31
人民政协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是我国特有的从事政治协商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极具特色的部分。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只有以反腐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深化标本兼治,保证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今中外历史中因为腐败导致人亡政息、政权覆灭的例子比比皆是。总结历史教训,探索新时代深化党风廉政建设的路径,对于实现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腐败的经济学分析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薇 《学习与实践》2006,(10):11-20
腐败既是一种特殊的经济现象,同时也是一个涉及诸多领域的制度现象。腐败活动源于特定的社会经济政治制度,是在腐败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的前提下出现的一种合乎经济理性的行为。彻底的反腐败应该是一场长期的、全面的制度性的努力,即通过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的制度变迁或制度创新,改变腐败活动的成本收益状况,把腐败活动的私人总收益降低到最小,并把惩治腐败的社会总损失降低到最小。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的腐败不仅仅是官场现象,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反腐败一定要现实,法律政策都要现实人民论坛:您如何看待近一年多来中国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压反腐、从严治吏,出重拳、用重典的举措?郑永年:官员越腐败,执政合法性就会越低。中国古代王朝兴衰的周期率也跟腐败密切相关,所以反腐败确实十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腐败现象滋生并不断蔓延,从政治、经济、社会风气等方面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本文针对当前出现的种种腐败现象,从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两大方面揭示了腐败的根源,并对此提出几点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7.
卷首语     
卷首语讲政治必须落到实处。人大讲政治就是要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个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提供实践经验,创造法治环境。本期,针对人大如何运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参与经济建设问题,在“人大工作热点、难点、疑点”专栏中,发表了《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行使职...  相似文献   

18.
风险社会背景下的社会团体腐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团体腐败具备风险的三大本质特征,因为它是人为的风险,具有严重的后果并且是可以被治理的。本文试图采用风险社会学的视角来分析社会团体腐败问题,笔者认为,我国的社会团体腐败风险是在我国特有的风险背景下产生的,是转型社会特有的产物,是制度设计失误和操作失误共同作用的后果。根据社会团体腐败风险的引发因素,笔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来治理和干预社会团体腐败风险。  相似文献   

19.
张锋 《理论月刊》2002,(1):57-58
腐败是政治之癌。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权力的滥用,公共权力的异化和扭曲成为腐败产生的温床。本文从腐败的定义入手,就腐败产生的原因、表现形式作一分析论述,试图提出反腐败的一些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20.
转型时期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发展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推动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 ,增强政治制度的生机和活力 ,是我国现代政治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主题。政治文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观念形态 ,与政治制度发展息息相关。转型时期政治文化相对独立的发展方式 ,对政治制度发展具有动态的双重效应。因此 ,只有大力加强政治文化建设 ,才能推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