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语言极为丰富,自古说话就讲究礼貌和艺术。故凡遇不想直说、不好明说、不愿说而又不能不说的话,就拐着弯儿,变着法儿说。于是,在修辞格上就出现了“委婉”一词。 有了“委婉”,说话就灵活多了,方便多了,也得体多了。比方说,帝王之死,既不能说死,也不能说亡,得用一个委婉之词,说“驾崩”。既然驾为车辆,崩为倒塌,车毁马翻,人焉能不亡?又如,当年曹操,率军攻吴,下战书时也是委婉得很,不说我将与将军决一死战,而说“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意思是说“我将与将军在东吴一起打猎”。你想,以魏国之大,不乏游猎处,何必要借吴国疆土?而且打猎只需主公带上少许人马,何须兴师八十万之众?显然易见,把曹将  相似文献   

2.
有一篇寓言——《秀才买柴》,读后颇有感触文中说,有一个秀才买柴,他对卖柴的人说:“荷薪者过来!”卖柴的人听不懂“荷薪者”三个字,但听得懂“过来”两个字,于是把柴担到秀才面前:秀才问他:“其价如何?”卖柴的听不太懂这句话,但听得懂“价”这个字,于是就告诉秀才价钱。秀才接着说:“外实而内虚.烟多而  相似文献   

3.
“同素逆序词”趣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里的某些双音节词有一种奇妙的现象:组成一个词的两个字颠倒其顺序,就变成了另一个词。如:“白雪”变成“雪白”,“蜜蜂”变成“蜂蜜”,“盲文”变成“文盲”,“敌情”变成“情敌”,“办法”变成“法办”,等等。  相似文献   

4.
去年9月18日,为纪念吉鸿昌将军诞辰100周年,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给与会的150多位来宾,每人赠送一只瓷碗。其包装纸盒上,一侧印着吉鸿昌将军头像,旁书“国魂”二字;一侧用隶书写着“作官即不许发财”7个大字。这是当年吉鸿昌将军赠给部下的瓷碗复制品。据有关史料记载,1920年,吉将军为纪念父亲逝世,将其父遗嘱“作官即不许发财”这句名言,亲笔书写,烧制在细瓷茶碗上,分赠部下。  相似文献   

5.
人到30岁,就像一道槛。因为孔子早就说过:“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虽然我们不是圣人,但30岁的确是一个标志,一个象征,一个值得思考的年龄。上学的时候,听老师讲,孔子所说“三十而立”的“立”,是“独立”、“站立”、“成立”的意思。说明一个人到了30岁,就已经找准了位置,站稳了脚跟,并在学业和道德上有所成就。《新华字典》对“立”字则有四种解释:一是“站起来”,二是“做出”或“定出”,三是“存在”或“生存”,四是“立刻”或“立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这“立”字都是一个很不错的词,它既给人一种成熟感和成就感,又…  相似文献   

6.
“小康”“、国是”“、革命”三个词在政治课中很常见,但这三个词并不是现代才出现。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考查其来源,现整理如下:小康——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于“小康”一词,我国古代有三种解释:一、早在西周时“小康”一词既已出现。《诗经》上《大雅·  相似文献   

7.
闽南语“仔”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尤其“仔”字可以结合许多语词或短语,而形成多样化的搭配。中国文字,如果同一个字见于国语词典和闽南语词典中,其训义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而“仔”字却是在“雅”、“俗”系统中明显分道扬镳;文章首先针对这一特色,粗略地呈现其样貌。其次,针对目前闽南语词典中“仔”字的编写顺序和训义加以探讨,指出值得斟酌之处,并依照个人看法,将它重新编排,同时让它的词性、训义、声调、用法都更臻精确。  相似文献   

8.
“奴”与“主”相对,一般是指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奴役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进入21世纪的新社会,尤其是在大城市,“奴”字有了新说。教育部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中,就包括了房奴、车奴等七个含有“奴”字的词语。  相似文献   

9.
说“我”     
“我”是自称之词,关于“我”的文章不易作。讨巧一点的写法是多作“自我批评”,或许能有一点可读性。作为文者有时候为了阐述某一命题,往往是“一根筋”,“认死理”,只知道一门心思地“我行我素”。故而,此文就极有可能走上“自我爆炸”之路。  有位朋友告诫笔者:“待人接物中应该尽量少用我字”。此事平日不太留心,一经朋友提醒,便立即能回忆出某些人张口倾泻而出的用词:“我认为……”“我明确告诉大家……”“我早就说过……”“我打过招呼了……”底气很足,十分硬朗;听来确实不够谦虚,有倨傲之态。这位朋友还说,中华民…  相似文献   

10.
“文化”一词,最初是由两个字组成:“文”有文字、文章、礼乐制度、鼓乐、曲调等意思。化作“变化”解,人受教而变化为“化”,故本义作“教行”解(见《说文解字注》)。凡以道业诲人为教,人能接受此道业而变易其气质以远过迁善,即足以证明善教得行;人接受教诲则在各方面必起若干变革,此变革谓之“化”。所以文化二字合用,是“文治教化”的意思,即以文字、文章、礼乐等文艺形式变化人之气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议的“款”字,是指历史上侗族把它视为本民族法制的那种“款”,而不是指在以后讲款传款过程中派生出来的、作为文学品类之一的“款词”(即侗族的朗诵词)。 一、侗款的原始名称不叫“款”,而叫“石法”。 世间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而且,在发生时,有其应运而生的必要性;在消亡时,亦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在侗族历史上的“石法”(jinl、bial)出现之前,作为古越人一支的侗族,仍未脱离有如汉语古籍文献上所说的“越人好斗”的旧习。在侗族古籍《侗款》的“九十九公款词”里,就记载了贵州及广西的一些侗寨自相内乱的一些情况。有这么一段侗语说道:“jenl yuih sinc daih kongp wangc,senl mags j-  相似文献   

12.
闲来翻字典比翻纸牌有意思。读一本书查某个字,辞书上会由此套出另一部书,甚至引出多部书来,真是“牵一葛而半山俱动”。比如查这个“养”字,在“养活”、“养生”之下就引出李贺和曹操的两句诗:“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而在“养气”、“养志”两词下边,又引出孟轲和清人魏  相似文献   

13.
《群众》2018,(16)
正最近微信上流行一个段子,标题叫《12个最内涵汉字,道尽人生真谛》,说的是拆字的奥妙。比如"劣"字是"少"字下面放个"力",比别人少出力,必然差人一等,这一拆一解,让人叫绝。字如此,词亦如此,一些耳熟能详的词经过"分割"、拓展,也会有不一样的味道。过错在组织部门从事基层党建工作三年多时间,对一些词的理解就有了自己的一些体悟。比如,在形容工作分寸的把握上,有一个词堪称经典——"过错"。你既可以把它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杨业功将军 的事迹中,战友们有一 段评价,特别令人深思: “清正廉洁,在不少人眼 里是个标准,但在杨业 功家里是一种习惯。”从 “标准”到“习惯”,是一 种精神境界的升华,而 这种升华是从防微杜渐 开始的。  相似文献   

15.
“做官即不许发财”李隆"做官即不许发财"这是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吉鸿昌将军父亲之遗嘱。吉将军在其父逝世后,特意将这七个字的警语写在细瓷碗上,并交陶器厂烧制,而后发给所部官兵,嘱大家"每饭不忘"。做官而不发财,这在旧时代是区分清官与贪官的主要依据,在今天仍...  相似文献   

16.
“‘皇’和‘王’古为辉煌、光明之意。”《诗·小雅·渐渐之石笺》“皇,王也”。分开来说,“‘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古辞辨》中的第一条解释。《现代汉语词典》有3条解释:1.盛大。2.君主。3.姓。《康熙字典》古体“皇”字有5种写法,如果我们不看皇字的原形,对这5个字根本就不认识。而甲骨文目前还没有发现“皇”字。周,毛公鼎、颂鼎上的“皇”字,上部像甲骨文的“日”,有三竖,下部是一个“土”字。从字形上看,像太阳的光芒照耀大地,这也许就是王凤阳先生说的“‘皇’像太阳一样光辉灿烂的意思”的来由。  相似文献   

17.
郭华 《乡音》2023,(8):40-42
<正>老家河北武邑县有个村子叫作苏家庄,历史上有一座土山,俗称“苏皋”。据说是宋辽交战之时,杨六郎让一位苏姓将军回朝搬兵,路过武邑不幸病故。后来宋军得胜,班师回朝,杨六郎专程到将军坟前祭奠,并命随行军士每人带一兜土为将军添坟,遂成土山。再稍远一点儿,有个村庄名字叫“点军”,据说当年杨六郎曾经在那儿点兵。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语言文字复杂多变,学问极深。一个“一”字,本属数目中最小的正整数,前边加个“第”字,其含意、身价、地位则大变,变成了万事万物之首。“第一”又有许多雅称:“桂冠”、“鳌头”、“问鼎”、“领衔”、“榜首”、“夺魁”、“夺标”、“执牛耳”等。“执牛耳”象征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意为“第一”。更值得自豪和称道的是,聪明的中华民族把个汉语言文学学通了,弄熟了。千秋古人早就对“第一”一词用足用活了。《汉书·贾谊传》:“治平为天下第一。”佛家用语中有“第一义”,即指最高最深的妙理。李颀《题神力师院》诗:“每闻第一义,心静琉璃光。”区分人的等级次第叫“第一流”,亦叫“上流”,即“第一等”。  相似文献   

19.
《韩非子·五蠢》中“鲧禹决渎”一句,自古至今,未得确解。今不揣愚陋,试作索解如下。谬误不当处,尚祈海内外方家不吝赐教。 现今各种《韩非子》注本与选本,有的对此未作解说,有的将“鲧禹决渎”理解为“鲧和禹疏通河道”。他们还特别强调:“韩非把鲧列入‘圣人’之列,说他是治水有功的人”。“韩非认为鲧也疏通过河道,所以说鲧、禹决渎”。 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懂古文辞例、望文生义而作的误解。因为韩非在这里虽说“鲧禹决渎”,其实际意义却只相当于“禹决渎”,这“鲧”字只是行文时的连及之词,我们决不能把它理解为实有其  相似文献   

20.
马畅 《公民导刊》2004,(11):53-53
“刁民”一词,辞书上无从查找,如果拆解其含义,“刁”字谓狡猾、无赖;“民”为人群或人。由此归纳,“刁民”即狡猾、无赖的人或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