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3年7月10日,“聚焦全球南方”网刊登了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题为《全球主义进程的危机和乔治·布什新的经济政策》的文章,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化进程所遭受的三次大的危机,并指出美国面对当前世界进入长波危机的萧条阶段以及自身实力不济的情况,不得不采取单边主义政策以保护本国利益,这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甚至开始损害发达国家的利益,因此全球主义将被迫中断,美国将受到全球的反抗和孤立。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冷战结束30年来,全球化成为世界发展的主线和趋势。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成为全球化及体现全球化的国际经济体系的最大受益者,而美国等发达国家则相对受损。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发达国家的总收入提高了,但工作岗位却流失到了国外,这加速了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全球化加剧了美国国内收入分配的不平等,使美国白人蓝领阶层和中产阶级的生存状况恶化。这一群体因而成为特朗普逆全球化政策及"美国优先"政策坚定的拥护者。由于美国国内现存的社会和经济问题,除非美国尝到逆全球化的苦果,否则它在逆全球化的道路上不会退却,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的国家安全战略也不会改变。美国正在采取一切措施打压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疫情之后中美关系将进入一个更加困难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资本主义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阶段正走向终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年2月1日美国http://fbc.bingha-mton.edu/commentr.htm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题为《2008年: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死亡》的文章,认为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在2008年将走向终结,但是未来世界可能走向均衡发展也可能走向更大的混乱。文章内容如下。20世纪80年代早  相似文献   

4.
2006年8月6日美国http://www·mrzine·org网站发表了美国著名中国问题研究专家阿里夫·德里克题为《全球化与毛泽东的发展理论》的文章,认为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富有远见的发展理论,能够避免当前世界上主导性的发展模式的很多弊病。这种理论关注自力更生、地方经济、可  相似文献   

5.
论文考察了影响美国1989年以来对华最惠国待遇政策制定的各种主要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在围绕中国贸易待遇进行的历次回合斗争中的作用。这些因素包括:国际格局的巨变,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美之间经济相互依存度的加深,美国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的特性,以及80年代以来美国贸易政  相似文献   

6.
2007年1月5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理论家迈克尔.赫德森题为《关于私有化的另类视角》的文章,认为近三十年来,资本主义形成私有化、金融化和全球化的三位一体:20世纪70年代国际资本积累了大量的过剩资本(这导致金融化),这些资本推动了苏东剧  相似文献   

7.
2003年9月23日美国http://www.zmag.org网站刊登了“聚焦全球南方”组织执行主任沃尔登·贝洛(Walden Bello)题为《坎昆会议的意义》的文章,分析了最近举行的世贸组织(WTO)坎昆会议失败的原因,并指出非政府组织和以印度、巴西、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质疑将有助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美国《政治学研究》2005年第53卷发表了阿什利·拉韦勒题为《社会民主党与新自由主义:澳大利亚工党的个案研究》的文章,认为澳大利亚工党从提倡社会改良和政府干预转向新自由主义,主要不是受意识形态、全球化和选举因素的影响,而是因为工党的再分配政策所需资金有赖于快速的经济增长,而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不景气动摇了工党实施其纲领的经济基础。作者同时认为对澳大利亚工党的个案研究的结论也能解释其他社会民主党转向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根本原因。这表明改良主义的社民党已经在当前世界经济大形势下处于深层危机之中。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9.
美刊《外交政策》2002年7—8月号刊登了美国著名学者、世界体系论主要代表沃勒斯坦题为《老鹰坠地》的文章,认为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一直在稳步衰落,这包括控制武器扩散的失败,越南战争和西欧、日本崛起造成美国战后经济巨大优势不再。1968年运动对一切霸权主义的拒绝导致美国自由主义意识形态不再有吸引力。苏东社会主义崩溃和发展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失败使全球陷入美国越来越无力控制的混乱以及以“9·11”事件为标志的全球恐怖主义把矛头指向美国等等。这些仍在深化的对美不利因素将导致美国不可避免地衰落。美国发现自己陷入一个无能为力的混乱世界中,战争只会加速这一进程而不会挽救美国霸权。文章主要内容摘译如下。  相似文献   

10.
意见与媒体     
美国《国家利益》季刊2004年春季号文章:《死魂灵》 著名学者亨廷顿撰文称:美国的民主已日益成为一种没有代表性的民主。民众的偏好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分歧正日益扩大,造成了三种趋势:首先,从60年代至90年代,民众对政府和美国社会那些重要私营机构的  相似文献   

11.
英刊《全球化》2006年第3卷第3期刊登了美国美洲大学国际公益服务学院教授詹姆斯.H.米特尔曼题为《全球化和发展:中国相关辩论的启示》的文章。文章通过分析中国国内围绕全球化展开的争论例如关于民主化、和平崛起、新左派、民族主义等的争论,认为中国提供了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关  相似文献   

12.
沃勒斯坦认为维持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正在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美刊《每月评论》2003年7、8月合刊上发表文章《美国的衰落和为了霸权而斗争》,回顾了1945年以来美国霸权政策的发展历史,指出支撑美国霸权的战略框架在1965—1973年开始受到冲击,此后美国开始反攻挽回颓势,但德法俄的联合、东亚的崛起、以世界社会论坛为代表的反新自同主义全球化的社会运动将最终使美国霸权终结.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2007年8月号的《比较政治研究》(第40卷第8期)发表了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政治学系助理教授雷伊娜.莫斯利等人撰写的题为《向底线赛跑还是攀登顶峰经济全球化和集体劳工权利》的文章,探讨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工人权利的影响,认为外国直接投资一般会产生“攀登顶峰”的积极影  相似文献   

14.
国际著名左翼学者乔万尼·阿瑞吉在英刊《新左派评论》2005年第32、33期发表了长篇文章《霸权的瓦解》,探讨了当前美国的对外政策及其根源。阿瑞吉认为,美国为应对“9·11”事件而开始实施的“新美国世纪计划”代表了它与20世纪90年代的真正决裂,美国开始采用新保守主义的帝国计划争夺全球霸权。也正是这种发展,使“帝国”、“帝国主义”等词取代了“全球化”重新流行开来,被用来描述美国兴起的全球争霸计划。阿瑞吉从全球政治经济变动即20世纪70、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过度积累的危机出发,探讨美国对外政策转变的根源,认为这一计划破坏而不是…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丹尼尔·史密斯(Daniel Smith)于2002-2003年在武汉大学哲学系执教。他先后在美洲、非洲和亚洲等许多国家执过教的经历,使他能够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思考全球化问题。同时,他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背景,又决定他与生存于发展中国家的学者有不同的研究视野。具体地说,他不是仅仅从民族的利益出发,而是密切联系当今的国际机构的民主化问题,考察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反思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的现状与未来,其中也涉及全球化中的中国及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现将他公开发表的和与笔者交谈中的一些观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6,(20)
正西欧民粹主义者们的愤怒,很多都是针对全球化的。几乎是同样的原因,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频频攻击目前的贸易体制,不那么"民粹"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希拉里对TPP也没什么热情。这很容易给人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西方成了全球化的"输家"。全球化成为热词,始于1990年代。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对比1990年与2015年的世界GDP总量排名,除了中国和印度跻身前十(加拿大和西班牙跌出前十),其他如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前苏联(俄罗斯)以及巴西等8个国家,变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身份定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对外政策,也将影响到国际格局,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中国的身份定位从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国家逐步转变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一直持续至今。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长仍在持续,随之而来的将是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的关系迈向新形态。展望未来20年,国际格局调整的幅度将比21世纪的头20年还要大,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中国不仅要继续与发展中国家构建"近而亲"的关系,也要塑造亚太地区的新型地区合作架构,引领地区内国家发展积极的共同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货币政策与美元霸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3年8月14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学者亨利·刘题为《美国选择性的强势美元政策》的文章。该文回顾了90年代初以来美国实行强势美元政策的情况,分析了这一政策走入危机并开始采用弱势美元政策的原因,并指出,美元贬值是有选择性的,主要针对发达国家货币贬值,而对亚洲等出口国仍维持强势,而且美元不可能大幅贬值,这是美国维持美元霸权从而维持资金和廉价商品流入美国所必需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冠疫情暴发之前,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国优先"政策已经使全球化进程呈现倒退趋势,疫情突如其来更是雪上加霜,进一步激化了反对全球化与支持全球化力量间的矛盾,也暴露出供应链全球配置的脆弱性。虽然疫情不断催生国际卫生合作和全球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国际合作需求,但短期内难以阻止全球化倒退步伐。疫情之下,中国在推动全球化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凸显,影响力不断提高。疫情后,中国将进一步成为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20.
美国学者阿尔·坎普贝尔(Al Campbell)在2008年3月3—7日于哈瓦那举行的第十届全球化和发展问题国际会议上提交了题为《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计划与超越市场的过程》的文章,认为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计划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