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于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实效有待增强问题,有人认为是监督途径不足所致,有人认为是监督途径闲置所致,也有认为是监督途径运行不畅所致。这三种看法都与"监督的目的、监督途径的确立与运行"密切相关。监督途径和监督形式是监督工作中两个密切关联的环节,离开监督途径,监督形式难以有效实现。因此,要让监督的目的得以完全实现,不仅要采取一定监督形式,而且必须借助监督途径。  相似文献   

2.
个案监督的目的合理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项国家监督行为要取得其存在价值 ,就必须既合理 ,又及时 ,人大的个案监督作为国家立法权力对司法权力的监督也不例外。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个案监督的目的合理性问题。首先 ,人大监督司法的职权是为实现司法机关的职能而存在的 ,其本身并无独立存在的任何职能目的 ,也不应有任何自身目的 ,即绝对不存在为监督而监督的主体目的。监督司法的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帮助或者支持司法机关职能的实现 ,离开这一目的 ,人大监督将毫无价值 ,甚至产生负价值。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人大及其代表的个案监督行为或活动决不能以自我服务为终极目标 ,而必…  相似文献   

3.
监督出效益     
我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证明:建设现代企业制度,一刻也不能离开监督。徐州铁路分局纪委发挥监督职能作用,取得较好效益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徐州铁路分局纪委在分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全方位多渠道开展积极有效的监督,实行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企业内部和外部监督、职能部门监督和职工群众监督相结合。在分局党委领导下,他们从强化领导干部自我监督入手,规范要求领导干部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殊化、不该拿的奖金坚决不拿、不违反改革政策纪律、不给基层添麻烦。分局两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工资收人,坚持由一人审…  相似文献   

4.
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必须接受人民和党纪国法的监督。“离开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已被那些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反复证实。胡长清有“牛栏关猫”的痛悔,慕绥新也有“像个党内个体户,我行我素,放弃了接受组织监督的机会”的深刻反思,他们都是不愿自觉接受监督、甚至逃避监督、失去监督而滑入罪恶深渊的,可见对权力的约束和监督是何等重要。近年来,我们党在对党员干部的约束和廉政制度的建设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一系列的党纪法规,这是每个共产党员、每位领导干部都必须严格遵守的行为规范,任何人都不能超越、都不能偏离。超越了,…  相似文献   

5.
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执法办案是其履行一切检察职能的本源和归宿,也是新时期检察机关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性工作和根本途径。离开执法办案,检察职能便成了空中楼阁,社会管理创新更无异于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6.
对刑事自诉案件的审判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对刑事自诉案件的监督虽然没有在自诉程序中作出明确规定,但在总则中明确规定了人民检察院对整个刑事诉讼实行监督。《刑事诉讼法》第181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认为本级人民法院第一审的判决、裁定确有错误的时候,应当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因此,笔者认为,人民检察院也应当对刑事自诉案件实施法律监督。一、对刑事自诉案件进行审判监督是严格执法的需要严格执法离开法律监督是不可能的,当前对刑事自诉案件实施法律监督就存在“盲区”,影响法律的统一正确实施。我国是刑事自诉案件比较多的国家。据《英美…  相似文献   

7.
按照1989年8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以下简称“两院、两部”)《关于依法加强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罪犯监督考察工作的通知》规定:“被管制、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不允许离开所在地域外出经商;被剥夺政治权利和宣告缓刑的罪犯,如外出经商,需事先经县级公安机关允许”。  相似文献   

8.
中外领导人见面后谈什么?是否像《新闻联播》报道的那样?其实不然. 针锋相对的直接"喊话"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温家宝为了捍卫中国立场,也曾有过一番"硬气"表现.媒体评价为:这是奥巴马与温家宝前所未见的直接较劲. 当时美国主张中国承诺的碳减排要接受国际监督,奥巴马发言称:"(否则),任何协议将只是纸上空谈." 温家宝当时"愤而离开会议中心",为了还美国以"脸色",温家宝派遣低级别代表替他出席会谈.  相似文献   

9.
案情简介2010年12月23日中午,成某陪同刘某用银行借记卡取钱时,记下了刘某输入的密码,起意盗窃。当日下午,二人在某网吧上网,成某的男友栗某等人也随后来到网吧。成某趁刘某离开时,秘密窃取其包内银行卡后与栗某一起离开网吧。成某与栗某先在附近银行ATM机上用该卡取款5000元,后乘出租车离开。在车上,栗某从刘某  相似文献   

10.
《法律与生活》2012,(7):23-23
台北故宫首位女院长周功鑫受访时介绍,自1962年台北“故宫博物院”正式动工落户,距今50年里“只丢失过一页纸一包盐”。台北故宫规定无论是拍照、维护或其他理由,文物一律不得离开院内,文物不能够离开桌面或离开琅匣,只能在桌面上水平移动。  相似文献   

11.
试论人大司法监督中的九对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才华 《河北法学》2002,20(1):154-159
论述正确认识和处理人大监督与党的领导的关系 ,人大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 ,监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本级监督与跨级监督的关系 ,宏观监督与微观监督的关系 ,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的关系 ,规范监督与加强监督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精准监督体现为监督理念、监督方式、监督范围、监督对象等各方面的适当性。实现民事检察精准监督既要准确定位监督思路,又要精准把握监督标准。在监督思路上,要做到"五求",即转变观念求新、监督重点求精、程序规范求严、审查手段求全、监督质效求好。在监督标准中,要重点关注生效裁判结果监督领域的重点问题,准确把握民事检察精准监督的标准,实现民事检察精准监督。  相似文献   

13.
诉讼监督是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对诉讼活动实行监督,发现和纠正违法的活动。诉讼监督的共有规律包括诉讼监督应当遵循法律监督的一般规律和诉讼活动的一般规律,前者包括依法监督、监督效力程序性、事后监督、监督公权力诉讼活动合法性、检察工作一体化运行和客观公正的规律;后者包括全面监督、及时监督、有效监督、适度监督的规律。诉讼监督的特有规律包括三方面内容:刑事诉讼监督应当遵循有错必究和强化自身监督的规律,民事诉讼监督应当遵循有限监督的规律,行政诉讼监督应当坚持与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审查相一致。  相似文献   

14.
对党政一把手的监督是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加强对一把手的有效监督,是我们当前应当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当前党政一把手监督工作的主要问题监督主体与监督客体的监督意识不强。从监督主体看,有的专职监督人员缺乏责任感,监督意识淡薄,不主动监督;有的民主意识  相似文献   

15.
正一、基本案情2011年5月1日,杨某(1994年2月8日出生)和表兄李某在某乡镇街道逛街,当进入某商场购物时,杨某趁营业员马某忙于招呼顾客,将营业员放在抽屉的4000元营业款秘密盗出,后与李某离开商场。出门后迅速搭乘一辆出租车欲离开该镇。在出租车上杨某告知李某自己盗窃的事,并当场将赃款的一半2000元分给了李某。他们离开商场后不久,商场营业员马某发现营  相似文献   

16.
监视居住是司法机关为保证被告人不逃避侦查和审判而对其采取的一种强制措施。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监视居住的含义是:一、限定被告人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二、对被告人在指定的区域内的行动自由加以监视。所谓不得离开指定的区域,既不是可以任意选择并变相予以羁押的地方,也不是剥夺被告人自由的拘禁地区,而是指不得离开住所和工作、劳动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监所检察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监所检察开展网络化管理与动态监督,提高了法律监督的开放性、及时性和有效性,是法律监督手段和方式的创新及发展,是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一条新路。能有效实现监所检察从结果监督向诉讼过程监督、事后监督向事前监督、静态监督向动态监督、监管单位被动服从监督向主动接受监督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监督的产生缘于人类社会的分工协作,社会活动参与者对其他参与者享有监督权源于活动目的性的本质要求。由此来看,我国检察机关的监督具有两重性:一是专门性监督,即作为专门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二是参与性监督,即作为诉讼活动参与者的监督。这种两重性具体表现在刑事审判监督上。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检察机关不仅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还是诉讼的一方,故其中的检察监督是专门性监督与参与性监督的叠加。忽视检察机关的参与性监督,主张将其诉讼职权与监督职权相分离,违背了监督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监督的亲历性和及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9.
检察法律监督对于预防和减少司法腐败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法律监督工作还存在着监督意识不强、监督能力不高、监督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因此,加强和改进法律监督工作要做到敢监督,能监督,会监督。  相似文献   

20.
失去监督的权力是危险的权力,没有保障的监督是无效的监督。为保证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切实行使监督权力、履行监督义务,保证《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所规定的监督职责和监督制度得到贯彻落实,条例专门设立“监督保障”一章进行规范。当前,监督保障不力已经成为贯彻落实条例的一个突出问题。党员监督存在风险,因监督受打击报复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准确理解监督保障制度并在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