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与桂系有关。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向来都是貌合神离,互存戒心,暗暗较量。自从1948年3月,国民党第一届国民大会之后,两人的矛盾便公开化了。当初,按照蒋介石的打算,想利用这次“行宪国大”推举孙科为副总统,使孙科变成自己的傀儡。但李宗仁却不买帐,与蒋唱对台戏,公然宣布将与孙竞选副总统一职。李宗仁使出  相似文献   

2.
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与桂系有关。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向来都是貌合神离,互存戒心,暗暗较量。自从1948年3月,国民党第一届国民大会之后,两人的矛盾便公开化了。当初,按照蒋介石的打算,想利用这次“行宪国大”推举孙科为副总统,使孙科变成自己的傀儡,但李宗仁却不买帐,与蒋唱对台戏,公然宣布将与孙科竞选副总统一职。李宗仁使出浑身解数,面对有蒋介石支持的孙科,竟然以微弱优势奇迹般地制胜,当上了副总统。这无疑惹怒了蒋介石,也从此埋下了祸根。 尤其在1948年、1949年间,蒋介石的一百多万精锐之师,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血  相似文献   

3.
蒋介石的几次下野都与桂系有关。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向来都是貌合神离,互存戒心,暗暗较量。自1948年3月国民党第一届国民大会之后,两人的矛盾便公开化了。当初,按照蒋介石的打算,想利用这次“行宪国大”推举孙科为副总统,使孙科变成自己的傀儡。但李宗仁却不买帐,与蒋唱对台戏,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与李宗仁之间向来貌合神离,互存戒心。1948年3月,国民党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李宗仁使出浑身解数,击败蒋介石推举的孙科,当上了副总统。三大战役中,蒋介石的百万精锐之师血本无归,而李宗仁则急调自己掌握的桂系军队聚集南京附近,大有取而代之之势。蒋介石感到忍无可忍,遂策划秘密干掉李宗仁。《蒋介石密杀李宗仁内幕》揭示了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的争斗,情节曲折,悬念迭起。  相似文献   

5.
<正>进入1949年后,国民党的反共内战遭到了惨重失败。以李宗仁为首的桂系把部队向南京移动,上演了"逼宫"一幕。蒋介石于无可奈何之际,被迫第三次宣布下野,李宗仁当上了南京政府的代总统。作为国民党内最大的地方势力,桂系一直是蒋介石所要打击和排挤的对象。这就注定了军统、中统在历史上便与桂系仇隙颇深。在国民党内历次斗争中,桂系也一贯把蒋介石的特务系统当作攻击的对象。军统改组为保密局后,毛人凤出任局长,为改变戴笠时期树敌过多的局面,他曾一度有意与桂系三巨头李宗  相似文献   

6.
1949年1月,国民党政权风雨飘摇。至1月21日,蒋介石在一片质疑声中无奈宣布下野,并有文告称:“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其职权。”而在这一时期上台的李宗仁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象征“罢了,和蒋介石共事多年,他深谙蒋介石“虚让实控”的政治伎俩。于是,李宗仁后来借口体恙就医,远走美国。5年后(即1954年),李宗仁被蒋介石免去副总统职务,成为一介平民。  相似文献   

7.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胜利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赖以维护其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从而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1949年1月21日,蒋介石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职务。李宗仁上台  相似文献   

8.
高峰 《广东党史》2009,(3):39-41
1948年3月29日至5月1日,国民党蒋介石在南京召开“行宪国民大会”,选举“总统”、“副总统”,实现“还政于民”。对于“总统”选举,虽然蒋介石迟迟不肯参选,但谁都清楚非蒋莫属。不过,对于“副总统”选举,尽管李宗仁最早打出了竞选的旗帜,但因蒋介石的极力阻挠和反对,整个选举过程还是一波三折,充满了尖锐的矛盾和斗争,并最终演变成了一幕活灵活现的选举闹剧。  相似文献   

9.
李宗仁在北平行辕主任任上两年余,命运之神便把他抛入国民党政府副总统激烈竞选的漩涡之中。1946年12月25日,在蒋介石的旨意下,国民党政府通过了《中华民国宪法草案》。1947年夏,国民党政府开始酝酿召开“行宪国大”,选举正副总统。1948年3月29日,国民大会开幕。4月19日国民大会选举蒋介石为总统,但谁来当副总统,对蒋介石来说,确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因为他需要的是一个完全听从于他摆布的副总统。但事不顺其愿,他最为忌厌的李宗仁也出来参加竞选。挽狂澜于既倒积极参加竞选桂军首领李宗仁与蒋介石积怨甚深,为何也要参加副总统竞选呢?从蒋介…  相似文献   

10.
“中原大战”是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40年代末,国共大决战胜负显见,国民党800万精锐丧尽,内外交困的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宗仁上任后,就与白崇禧达成共识:与中共谈判,以求早日结束内战。他们安排曾以桂系特使身份与中共秘密接触多年的刘仲容作为密使北上。  相似文献   

12.
1 1949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人民解放军以不可阻挡之势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国内形势急转直下之时,蒋介石被迫通电下野,把副总统李宗仁推上了前台.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李宗仁踌躇满志,试图与中国共产党“划江而治”,积极准备和平谈判.为了早日实现全国人民的安定和平,中国共产党答应了李宗仁的和谈要求.同年4月,以张治中为团长的国民党代表团来到  相似文献   

13.
1949年1月,蒋介石政权风雨飘摇,岌岌可危。至21日,蒋介石宣布下野,并有文告称:"由副总统(李宗仁)代行其职权。"但李宗仁深谙蒋介石虚让实控的政治伎俩,于是借口体恙就医,远走美国。5年后,即1954年,他被蒋介石免去"副总统"职务,遂成为流落异乡的一介平民。李宗仁归国事,发轫于1955年5月,成功于1965年7月,时间跨度10年之久。在这段漫长的时日里,尽管事情复杂曲折,深邃微妙,毛泽东却始终采取鼎力支持、谒诚欢迎的态度,终于成功。"一笔政治账!"寄居海外的落寞与寂寥,激发着李宗仁思念祖国之  相似文献   

14.
1965年,李宗仁回国,对于在台湾的白崇禧来说是致命的一击。李宗仁一回大陆,白崇禧牵制李宗仁的价值消失,白崇禧也就自身难保了。果真如此,李宗仁回大陆后,蒋介石迁怒于白崇禧,命令毛人凤对白氏直接采取制裁行动。毛人凤将这一任务交给谷正文办理。  相似文献   

15.
1949年1月,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张轸在信阳宣布独立,湖南省主席程潜在长沙逼蒋退位,白崇禧则在武汉以停止使用金圆券、扣留重庆运来的武器相要挟,要蒋引退.1月21日,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以“因故不能理事”为名宣告“引退”,由副总统李宗仁“代理”总统之职.22日,李宗仁表示愿意接受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8项和谈条件,并派出以邵力子、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和平谈判使团前往北平,开始了国共之间长达3个月之久的谈判.在这次和谈的背后,李宗仁还安排了一些人士,秘密往来于南京和北平之间,直接与中共方面接洽,试探中共的反应,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人物名叫刘仲容.早在抗  相似文献   

16.
总统上任,金元券大幅贬值 1927年4月,国民党在南京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全国性政权,全称为"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经过20年的"训政",到1948年的4月,国民党决定转入"宪政"时期,并在南京召开"行宪国大",选举蒋介石、李宗仁为正、副总统;"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改称"中华民国政府",政府机关也就是"总统府"了.总统府大门原有的"国民政府"四个字,是第一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所书,这次"行宪国大"结束后,便请国民党四大书法家之一的周钟岳专门赶写了"总统府"三个大字,用木头锯成,贴上金箔,草草地钉在整修过的大门门楼上.由于总统府寿命太短,为期只有一年,因此人们在习惯上仍称其为南京国民政府,简称南京政府.  相似文献   

17.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初期,继平型关大捷后的又一大捷,对于消除“恐日病”,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中华民族的抗战信心,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发起这次大战,打赢大战,以周恩来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大战爆发之前,曾积极主动地连续三次做了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国民党新桂系首领李宗仁将军等人的说服工作。第一次是周恩来亲自劝说李宗仁。1937年卢沟桥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人企盼已久的全民抗日战争终于爆发。但是,由于战争初期,蒋介石推行片面抗战路线和消极防御的作战方针,致使国民党军队担负的正面战场出现了一溃千里的局面,导致日军在数…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40年代末,国共大决战胜负显见,国民党800万精锐丧尽,内外交困的蒋介石被迫于1949年1月21日下野,副总统李宗仁代行总统职权。李  相似文献   

19.
1965年李宗仁从海外回到祖国大陆时,对他1949年未能在和平协定上签字深感愧疚。分析李宗仁为什么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除了蒋介石在幕后施加压力外,至少还有如下原因:第一,过高地估计了国民党的残余力量,看不到国民党一定失败、共产党一定胜利的必然性。辽沈、平津、济南战役后,国民党的军  相似文献   

20.
1949年1月,国民党的张轸在河南信阳宣布独立,程潜在湖南逼蒋退位,白崇禧则在武汉以停止使用金圆券、扣留重庆运来的武器相要挟。1月21日,蒋介石迫于各方压力,宣布“引退”,由李宗仁代理总统。李上台后,表示接受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八项谈判条件,先后派出以邵力子、张治中为首席代表的使团前往北平,国共双方开始了和平谈判。在这次和谈的背后,还有一个秘密使团,往来于南京和北平之间,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使者名叫刘仲容。刘在抗日战争初期,曾作为国民党桂系的代表常驻延安,后任第五战区青年军团顾问、桂林行营参议等职。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刘既是“桂系的亲信,又是中共的朋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