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共产党人》2004,(11):1-1
劳务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逐步成长并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经济。它在解决农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转变思想观念.繁荣农村经济.缩小城乡差距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劳务经济在农民收入的构成中,已经占到了十分重要的位置.成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优势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农村发展面临的最大制约因素就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如何解决1.7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文章以福建省南平市为例,分析了南平市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积极发展劳务经济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范明食 《新长征》2006,(8):50-51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农村劳动力12.5万,富余劳动力达5万人,年新增劳动力1200人左右。自全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以来,通榆县农村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有组织地外出创业寻找出路的劳务输出热潮,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年转移剩余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4.
2007年以来,化隆县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不断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强化“化隆牛肉面”品牌意识,力争使劳务经济再上新台阶。今年上半年,全县共输出劳动力77995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16980万元,人均收入达2177,与去年同期相比,扩大输出7050人,增收5180万元。劳务收入中,从事餐饮业的拉面馆达7843家,人数达5.28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占劳务总收入的88.34%。  相似文献   

5.
湖南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据抽样调查测算,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者达1199.41万人。在外出劳务者中,到异地劳务的人数已达876.73万人,其中列外省的579.67万人.到外县的170.03万人,到外乡的127.03万人.分别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48.3%、14.2%、10.6%;在本地劳务的人数为323.04万人,占全部外出劳务人数的26.9%。2003年全省农村外出劳务人数较上年增加68.04万人.增长6.0%。  相似文献   

6.
《党的生活(青海)》2009,(10):F0003-F0003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素有“青海东大门”之称,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全县共有22个乡镇,318个行政村,总人口39.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5.9万人,劳动力18.7万人,剩余劳动力8.7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1.22元。2008年,全县共输出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其中省外转移6.1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5.1亿元,外出人员人均劳务收入4250元,农民劳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7%。  相似文献   

7.
门源回族自治县是一个以农为主、农牧结合的县,目前全县有农村劳动力资源6.18万人,剩余劳动力约2万人。2003年,全县劳务输出3.5万人(次)、劳务收入2742.7万元,人均221元,比上年增加56元,增长33%。今年,为进一步作好劳务输出这一富民产业,县委、县政府着重从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实施相关政策、培养带头人和建立健全机构网络体系等四个方面紧密部署,狠抓落实,探索出了一条劳务输出工作的新路子,使劳务经济富有生机,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8.
红寺堡是全国最大的扶贫移民开发地区。开发区建设六年来,已搬迁安置移民16.8万人,目前尚有农村富余劳动力4.3万人。2004年全开发区劳务收入1.29亿元,人均劳务收入76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1664元的46%。2005年上半年,共输出劳务2.5万人,其中集体输出1.2万人,创劳务收入5000多万元,是开发区财政收入的15倍。  相似文献   

9.
王洪界 《共产党人》2004,(21):24-25
破解难题辟新径 党的十六大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政府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牢牢扭住加快发展不放松.适时提出了走新型丁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巾心城市带动的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道路,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提供了政策保障.劳务经济已经或正在成为广大农民增收致富、提高自身素质,破解“三农”难题的重要途径。目前,宁夏农民务工就业及收入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安徽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合理有效地转移这些农村剩余劳动力,不仅可以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劳务经济发展,并且还能维护地区社会稳定。本文基于安徽劳务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所获得的数据,对安徽农民工外出务工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安徽劳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实际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据统计,2006年,我省新增农民工外出就业约80万人,在省外就业的务工人员总数约330万人,劳务收入达200亿元。大力推进农村劳务输出,对于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贯彻实施石宗源书记提出的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输出力度,各办事处要做好工作,明确责任的精神中,省政府驻广州办事处探索了一些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2.
化隆回族自治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有农村人口21.31万人.农村劳动力11.15万人.其中剩余劳动力4.42万人。近年来.化隆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地关于农民增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劳务输出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大力引导,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13.
祖轩 《奋斗》2007,(9):52-52
绥化市每年有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80多万人,其中党员1万多名,随着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外出务工人员难组织、权利难维护、党员难管理的问题日渐突出,出现了一些党建工作空白点。为此.绥化市委积极探索把党组织建在劳务经济产业链上,全市已建立劳务经济党支部(总支)301个,  相似文献   

14.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5.
于畅 《奋斗》2006,(11):51-52
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科学谋划下一步的发展思路,推动劳务经济战略升级,深刻分析劳务经济的发展趋势,研究部署新阶段农村劳动力转移战略升级的主要任务,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带动了农村劳务产业的迅猛发展,仅湖南省临澧县常年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就达9.7万人以上,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38%,其中出省务工人数在6.2万以上,外出务工党员1311人。劳务产业的发展活跃了农村经济,增加了农民收入,但同时也有些问题成为制约  相似文献   

17.
吴磊 《当代贵州》2010,(18):42-43
正安县常年在外从事劳务人员达18万人,年创劳务收入20亿元以上,并被列为“全国劳务输出示范县”,以突出尹珍文化特色、弘扬尹珍精神的“尹姑娘·珍汉子”注册商标被评为全国优秀劳务品牌。  相似文献   

18.
农村劳务经济是指农村劳动力利用自身体力和智力以及有限资金在家庭以外就业或从事非农产业的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湖南是一个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因此,深入研究农村劳务经济的现状、特征、问题及对策,就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现状及特征目前我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有3680多万人,其中未从业的劳动力资源780多万人,减去其中约150万学生(已进入劳动力年龄),实际剩余劳动力630万人,加上可从农林牧渔业中调出的富余劳动力,我省农村能转移的劳动力有160…  相似文献   

19.
30年来,伴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输出,形成了具有特殊意义和现实作用的劳务经济,广大农民工不畏艰辛,拼搏奋斗,绘就了一幅气势磅礴、恢宏壮丽的改革发展历史画卷,为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到2008年,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规模突破2000万人大关,劳务收入突破1000亿元大关,实现了劳务输出大省向劳务经济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20.
海东市在实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程中,干方百计寻求增加农民收入渠道,以发展劳务经济为突破口,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就业再就业、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途径来抓,引导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促进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