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西哥自1982年爆发债务危机以来,一直靠借新债还旧债、在债务的泥潭中苦苦挣扎,至1987年外债总额达到1075亿美元的最高峰,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3.84%;1983~1988年资金纯外流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到6%。1988年12月萨利纳斯总统执政后,多次重申要寻找一个“永久性的”解决债务问题的办法。他提出了4个具体目标:(一)减少债务的累计额;(二)制止资金的净外流;(三)获得有较长偿还期的新资金;(四)降低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经过一年多的谈判,1990年2月,墨西哥政府与债权银行正式签订了减债、减息和提供新贷款的协议,从而使墨西哥的债务问题出现转机。  相似文献   

2.
1982年拉丁美洲债务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和拉美债务国一起积极探索缓解这一危机的各种途径。被一些经济专家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称作“债务与股权互换”的措施,即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这种措施逐步付诸实践,颇受国际学术界和舆论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斯里兰卡西里塞纳执政以来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其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几乎由商业贷款构成,且投资收益低于贷款利息,借新债还旧债。斯里兰卡债务危机导致货币贬值;政局不稳定,大选即将来临,当前政府非常有可能下台;在美元强势和发达国家经济回暖的情况下,高负债的斯里兰卡特别容易陷入再融资危机,使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不可持续。应对债务危机的措施建议:继续改革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和数字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特别是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拉美的债务问题一直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热点。债务危机不仅极大地阻碍了拉美经济的发展,而且也给西方经济以沉重的打击。截至1984年底,拉美地区的外债总额已达三千六百亿美元,几乎相当于世界外债总额(约八千亿美元)的一半。鉴于债务问题的严重性,拉美国家政府都把解决债务问题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拉美的债务影响之大,波及之广,后果之严重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因此,探讨拉美债务形成的原因及拉美国家为应付债务危机采取的措施等问题,对于我国利用外资、举借外债促进四化建设不无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斯里兰卡西里塞纳执政以来国家陷入债务危机,其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储备几乎由商业贷款构成,且投资收益低于贷款利息,借新债还旧债。斯里兰卡债务危机导致货币贬值;政局不稳定,大选即将来临,当前政府非常有可能下台;在美元强势和发达国家经济回暖的情况下,高负债的斯里兰卡特别容易陷入再融资危机,使借新债还旧债的模式不可持续。应对债务危机的措施建议:继续改革公营企业和私营企业;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和数字经济;大力发展旅游经济,特别是数字化服务。  相似文献   

6.
拉美债务危机的出路何在——兼评“布雷迪计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982年8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其800亿美元外债为标志,拉美爆发了一场空前规模的债务危机。迄今为止,这场危机已持续了将近10年。虽然债务国、债权银行、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金融多边机构曾为解决拉美债务危机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但是,拉美国家的负债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从1982年的3300多亿美元增至目前的4200多亿美元。人们不禁要问:拉美债务危机究竟有无出路!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似乎有必要提出另一个问题:究竟怎样才算解决了债务危机? 历史经验表明,适度规模的外债不仅不会带来危害,反而有利于弥补内部资金不足和加快经济发展。南朝鲜、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都举借了不少外债,然而  相似文献   

7.
整个拉丁美洲地区,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石油出口国还是石油进口国,没有不负债的。1983年拉美外债总额高达三千一百亿美元,占第三世界外债总额七千亿美元的将近一半。虽然一些国家为偿还到期债务作了艰苦的努力,外债总额仍在不断上升。巨额债务是当前拉美经济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它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8.
拉美国家的债务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债务的严重性近年来,拉美国家陷入了以债务危机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危机之中。拉美债务在六十年代并不突出,但从1973年石油提价和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以后,外债急剧增长,由1975年的685亿美元猛增到1982年底的3,000亿美元,增长了3倍多,约占第三世界外债总额的48%。其中巴西(900亿)、墨西哥(800亿)、阿根廷(380亿)、委内瑞拉(320亿)四国即占拉美总债务的80%,占第三世界总债务的38%。拉美这样庞大的债务,已大大超过它们的财政经济所能承受的能力。1982年,全部外债  相似文献   

9.
1982年8月爆发的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已延续至今,全球瞩目。对这一危机的起因、拉美国家的经济调整政策和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的谈判等问题,世界各国学者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致力于拉美发展研究的联合国拉丁美洲经济委员会(以下简称拉美经委会),在其专著《拉美的外债:调整和重新谈判》(1985年美国林·雷纳出版公司出版)中,对拉美债务危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全书共分三大部分:债务危机的根源,拉美国家的经济调整政策和重新安排债务的谈判。  相似文献   

10.
1992年拉美形势讨论会日前在京举行。会议主办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和来自外交部、中联部、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及新闻单位的学者、专业人员约90余人参加了为时两天的讨论会。现将讨论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拉美经济形势学者们在发言中指出,80年代末90年代初拉美经济从长期停滞和衰退中开始复苏,1992年继续保持了缓慢恢复的趋势:大多数拉美国家通货膨胀率下降;财政赤字减少,有的国家如智利、墨西哥财政实现盈余;最大的债务国巴西与债权银行达成重新安排外债的协议,使整个地区的外债压力减轻,债务危机已经渡过,但债务问题依然存在;外部资金在上年实现净流入的基础上继续大  相似文献   

11.
自1981年起,随着通货膨胀的加速,拉美的经济增长率显著下降,跌到历史最低点。笔者认为,拉美经济的这种状况是各国为对付外债危机所实施的政策的直接结果。拉美债务的起因 1982年8月,墨西哥宣布暂停偿还外债的决定,使拉美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商业银行意识到,由于70年代拉美地区大举借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拉丁美洲外债增长缓慢,债务危机有所缓解,然而外债还本付息负担仍然十分沉重,还债与发展的矛盾日益尖锐突出。一年来,拉美外债形势变化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拉美国家外债增长速度进一步有限度地放慢。据拉美经委会初步估计,1988年拉美外债继续保持缓慢增长的趋势,而且明显低于1987年的增长水平。外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外债由两部分构成,其一是独立之初继承的苏联巨额外债,其二是为完成经济转轨目标和弥补预算赤字举借的大笔新债.经过多年的债务管理,俄罗斯各项外债指标不断趋于优化.总体而言,俄罗斯巨额外债形成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性问题,俄外债管理方式的变化反映了其对外战略从强调国内政治经济目标向大国地位诉求的转换轨迹.从现今情况看,俄罗斯国家外债负担越来越轻,而且外债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作用开始显现,但银行和公司债务的快速增长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拉美债务危机目前虽有缓解,但4230亿美元的债务仍是它们发展经济的沉重负担。现仅就拉美债务危机的成因和发展趋向谈谈自已的粗浅看法。关于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酿成80年代拉美债务危机的原因主要有:拉美国家经济发展过快、借债过多、用债不当、管理不善、国际贷款利率提高、贸易条件恶化、债权国和商业银行中止贷款等。拉美主要国家在60、70年代片面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不顾国力,大举借债,70年代后外债猛增,从1976年的960亿美元增至1981年的2880亿美元,有的国家债务年增长率高达57%。  相似文献   

15.
一拉丁美洲是当前世界上负债最多的地区。据估计,到1982年底,在发展中国家六千二百六十亿美元的外债中,有三千多亿美元的债务集中在拉美。按人口平均计算,拉美地区每人负债为八百多美元,按经济自立人口计算,拉美每个劳动者负债达二千五百多美元。目前拉美国家的外债问题已经成为国际金融界普遍关注的中心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中,人们普遍地把注意力集中在拉美的巴西、墨西哥、委内瑞拉等国。同这些国家相比较,菲律宾的外债数额则不那么引人注目。即使在亚洲,南朝鲜和印度尼西亚的外债数额也远在菲律宾之上。从菲律宾外债清偿危机对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影响程度这一角度来看,菲律宾的外债问题似乎也不太严重。但如果从菲律宾国内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外债问题对国内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危害程度却一点也不亚于上述其他国家。近两年,菲律宾政府已不顾其他国内经济问题,全力以赴对付债务  相似文献   

17.
1992年5月14日,世界银行拉美与加勒比地区局局长罗平章先生和世界银行驻华代表处华而诚博士来我所访问,就拉美经济等问题同所内外学者和科研人员进行了交流。罗平章先生从世界银行工作的角度,谈了自己对拉美80年代经济危机以及目前调整改革的看法。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拉美80年代的经济情况。他认为,撇开社会政治因素不谈,造成拉美“失去的10年”的经济方面原因主要有下面几个:一是外债问题。拉美国家外债数字庞大,1982年为3300亿美元,1991年为4150亿美元。利息占外汇收入的比重,1982年已突破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拉美地区在80年代爆发债务危机,经历了“失去的10年”,自90年代实行调整和体制改革后经济恢复增长,但社会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因此,国外学术界在研究拉美经济改革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问题并就此发表了大量著作和论文。现笔者根据掌握的材料,对国外拉美社会问题的研究情况作一综述。一 关于拉美贫困和  收入分配的状况  关于拉美地区收入分配和贫困问题的演变,国外学者大致描绘出这样一幅图景:1970~1981年间,该地区经济快速增长,同时收入分配状况明显改善,其表现形式是基尼系数减少将近0.05,从1970年的0.58减少到1982年…  相似文献   

19.
很高兴有机会再次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国际学术论坛。对于我来说,每次参加这样的学术论坛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今年论坛的主题是“2006~2007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变化与选择”,副题分别是“拉美形势的特点与发展趋势”、“拉美大选后的政治格局的变化”、“拉美的选择对中国的启示”。无论是主题还是副题既切合了当前拉美和中国发展的特点,也符合拉美和中国发展的需要。它不仅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国际学术界关注的问题。我想,这两天我们有这么多长期关心、从事拉美研究的领导、专家、学者及驻华使节汇聚在一起,共同来…  相似文献   

20.
1985年11月在迈阿密举行了“拉美主要经济问题第四次年会”,会议就拉美的外国投资、债务及经济发展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本书即对所探讨问题的汇编。作者指出,近几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受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经济状况的不断恶化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