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切实做好党员档案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本领恐慌,就是意识到自身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危机感。因自己的本领不能适应工作和发展的需要而产生危机感并不是一件坏事,恰恰是一种有进取心的表现。这是一种忧患意识、使命精神和内驱动力。它鞭策党员干部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创造新业绩。一个民族有了忧患意识,就会发愤图强,永不骄傲,勇攀高峰;党员干部有了本领恐慌,就会时时检查自己,用新思路武装自己,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使自己的本领赶上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芮果 《前线》2013,(4):84-84
去年年底有媒体披露,一项调查表明,33.4%的党员干部每周读书看报的学习时间不到3小时,平均每天学习不足半小时;27.6%的党员干部为6小时以内。倘从此调查结果看,应该说,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党员干部疏于学习会产生什么后果?将直接导致本领不足,进而带来本领恐慌。不学无术,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毛泽东在延安时就曾告诫全党:“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怎样消除本领恐慌,他给出的良方是学习、学习、再学习。他说:“学习是我们注重的工作,特别是干部同志,学习的需要更加迫切,如果不学习,就不能领导工作,不能改善工作与建设大党。”  相似文献   

3.
早在三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的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物换星移,岁月流逝,几十年光阴匆匆而过,但毛泽东同志早年指出的“本领恐慌”现象,至今依然存在。君不见,在机构改革、人员分流之际,总有一些同志惶惶不安、如坐针毡,不是因找不到岗位捧不上饭碗,而是为缺乏适应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知识、本领而恐慌。即使在平时工作中,一些机关干部也时常有种恐慌感。比如,面对WTO新的运行规则,有些同志发怵,怵的是缺乏这类新知识、新本领;新的办公设备购买回来后,一些同志既喜又怕,…  相似文献   

4.
叶再春 《前线》2014,(10):73-77
习近平同志指出:“与今天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我们的本领有适应的一面,也有不适应的一面。”“随着形势和任务不断发展,我们适应的一面正在下降,不适应的一面正在上升。”这种“不适应”,说到底,就是“本领恐慌”。它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面对新情况、新问题,缺乏做好工作的本领。出现“本领恐慌”的同志,虽然有做好工作的真诚愿望和千劲,但习惯于用老思路、老套路来应对,蛮干盲干,结果“不是不对路子,就是事与愿违”,甚至南辕北辙。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0,(8):30-32
关于学习的重要性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  相似文献   

6.
《党政干部论坛》发表过一篇短文,叫《领导者要经常“盘货”》,文中引费孝通教授的话,认为领导者常整理自己的知识,总结自己的经验,有助于不断进步.否则就没有多少货色可以推销出去.(大意)这使我受到启发.想到作为一个领导干部不仅要经常盘货,而且更要多多进货,只有多进货,学会更多更新的本领和知识,才能对工作有所增益.其实.毛泽东1939年5月20日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早已这样告诫过我们了.他说:“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象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空,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我们干部的进货,就是学习本领,这是我们许多干部所迫切需要的.”  相似文献   

7.
《实践》2015,(5)
<正>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一次干部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出了"本领恐慌"的概念。他指出,我们队伍里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他还把学习比喻成"开铺子":取一点、少一点,不久就要告罄,不进货就要关门倒闭。在庆祝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时,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谈到,各级领导干部都要有本领不够的危机感,要一刻不停地增强本领。只有全党本领不断增  相似文献   

8.
<正>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摘录:为避免被社会淘汰,就要学习本领,对我们广大党员干部来说,打破本领恐慌就是打破执政能力恐慌,全国上下,尤其是领导干部都需要一场本领革命,必须具备11种能力,包括政治判断力、思考力、领导力、决策力、法治力、危机处理能力、战略力、创新力、自我管理能力、组织能力、公共服务能力等等。《打破本领恐慌》一书恰逢其时地立足干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升,着哏于党政机关、公务人员两个主体,就如何打破本领恐慌的问题上给出了极具价值的思考和可供参考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本领恐慌”是指在面对新形势、新环境、新任务和新目标的挑战时,因为担心自身素质不适应、欠乏知识和技能而产生的惶恐不安的情绪。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当前主要存在政治本领不足以领导学生、业务本领不足以教育指导学生、价值引领本领不足以感染学生、主动作为本领不足以完成使命四个方面的本领恐慌。克服本领恐慌,需要应用型高校针对辅导员在加强思想引导和心理疏导,提升工作激励和指导力度,规范政治锻炼和学习教育,加强工作规范和保障力度等方面下功夫,进而减少本领恐慌给应用型高校辅导员带来的负面影响,强化本领恐慌意识的正向激励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 职干部教育动员会上指出:“我们 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一代伟人将本领恐慌与政治恐慌和经济恐慌相提并论,甚至比政治恐慌、经济恐慌更可怕,足见本领恐慌是一切恐慌之首。圣贤由  相似文献   

11.
唐剑锋 《实践》2010,(6):55-55
延安时期。毛主席就讲过:“我们队伍里边有一种恐慌.不是经济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领恐慌。过去学的本领只有一点点.今天用一些。明天用一些,渐渐告罄了。好像一个铺子,本来东西不多,一卖就完,空空如也,再开下去就不成了.再开就一定要进货”。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键在于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当前要着重解决的是干部的"能力恐慌"和"本领恐慌"问题,必须以提高干部的执政能力为目标,加强和改进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3.
我省组织系统求实创新,通过干部教育培训弥补了不少干部的“本领恐慌”,带来了观念上、作风上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4.
陈晋 《学习导报》2015,(5):41-43
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就预言,随着各项事业的发展,领导干部会存在"本领恐慌"。新中国成立后,如何提升干部们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成为党的建设一项突出课题。毛泽东1958年写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不下10条谈到学习,中心意思是反对不懂装懂、业务稀松的"空头政治家"。他说,"过去我们有本领,会打仗,会搞土改,现在仅仅有这些本领就不够了,要学新本领,要真正懂得业  相似文献   

15.
曾晖 《廉政瞭望》2013,(19):36-37
今年的军转工作总算进入尾声,北京市军转办干部郭程长舒一口气。每年6培月,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在此期间,他要协助近3000名军官转业留京,而在全国,则有约4万人需要得到安置。这是一个庞大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踏足社会,进入一个与部队截然不同的环境。本领恐慌、缺少依赖.很多人没有信心”郭程每天都会接到上百通各式各样的咨询电话。有人会问政策,有人会问考试范围,有的人则是纯粹“吐槽”——“有办法能让我推迟转业吗?”  相似文献   

16.
曾晖 《廉政瞭望》2013,(10):36-37
既维稳,也帮扶今年的军转工作总算进入尾声,北京市军转办干部郭程长舒一口气。每年6-8月,是他最忙碌的时候。在此期间,他要协助近3000名军官转业留京,而在全国,则有约4万人需要得到安置。这是一个庞大又特殊的群体。"他们即将踏足社会,进入一个与部队截然不同的环境。本领恐慌、缺少依赖,很多人没有信心。"郭程每天都会接到上百通各式各样  相似文献   

17.
死光事件让人恐慌柯拉瑞斯岛是巴西北部的一座小岛,岛上经济文化和科技都不太先进,只有2000多人生活,岛民们过着传统的打渔和农耕生活。1977年8月的一个夜晚,不可思议的事情降临在这个小岛上。岛上的居民奥利维耶正躺在自己家里的吊床上睡觉。忽然,睡梦中的奥利维耶被惊醒,睁开眼睛,他的眼前出现了一道刺眼的光。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6,(2)
正目前,万名各级干部肩负着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的任务,在全区各地驻村入户开展工作。在这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大会战中,下乡干部在各自的"阵地"上经风沐雨、创造佳绩。作为自治区派驻锡林郭勒盟调研督导组成员,经过一段时期深入一线的调研督导工作,我体会到下乡干部需尽快上手,做到"八会"。一要会学习。三项重点工作是具有较强针对性和一定专业性的工作,下乡干部要具有"本领恐慌"意识,切实做好功课、学好本领。要多渠  相似文献   

19.
<正>"自己不致富,不配当支书",这话深深印刻在邹顺明的心里。他说,如果一个不懂经济、不会管理、不善经营的村支书,是很难让村民信服的,只有自己先致富了,才有本领和底气带领村民共同过上好日子。邹顺明说话语速快,办事不拖沓。"我们村里的干部都不用每天坐班,上午开会后就留一人值班。要是都在办公室坐着,能有什么出路?干部也要把自己的产业搞好,才有说服力,不然怎么带动老百姓。"每天一早醒来,邹顺明都会将当天的安排、村里的事务、公司的工作在脑海中过一遍。"只有脑勤,做起事来才能有序。"他将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为"三有三带三  相似文献   

20.
做事与作势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也是两种不同的职业道德表现。有的干部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认认真真做人,老老实实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为群众排忧解难,一步一个脚印。他们务实和高效的敬业精神,在群众中有口皆碑。另一类干部不做事专作势,有人称他们为表演型的人。实际上作势就是作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