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县域科技工作的重点是将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了实现科技与经济的有效结合,加速科研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应当按照以下思路加强县域科技工作: 以培育技术市场为重点,架设科技与经济有效结合的桥梁。技术市场是县城科技工作的“牛鼻  相似文献   

2.
周小毛 《求索》2011,(7):257-257
民族地区高校的科研成果如何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既满足实际部门对科技的迫切需要,又实现科研工作者的科研与人生价值,这是长期困扰高校的一个现实问题。可喜的是,吉首大学校长李民教授的专著《民族地区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吉首大学为例》(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比较全面地回答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为主、多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成为科技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投入的主体。加快科研机构改革,完成科研机构的转制重组。科研机构要围绕我省  相似文献   

4.
《前进》2000,(10):43-45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科学论断,不仅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也是做好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不仅要贯彻到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去,而且要落实到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中去。深入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的深刻内涵和时代特征,认真回顾我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实践过程,我们深深感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科技先行,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必须将科技成果迅速有效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晋城市从1995年开始坚持不懈地实施科教兴市战略,逐步探索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取得了初步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20…  相似文献   

5.
关于山东高校科研成果推广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高校从事科研成果推广和科研管理领导工作多年 ,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和理性认识。深刻感受到由于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体制、机制、法制等等原因 ,造成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进展十分缓慢。只有正确揭示和分析这些深层次的原因 ,才能提出对策 ,才能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高校科技产业经纪人制度与自主创新体系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高校的未来发展模式是以教学、科研、产业和学生特色为四个车轮,但四个车轮之间相互存在着动态平衡与支撑关系,学科建设的发展需要科研成果做基础,教师的科技成果需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实现必须借助于现代产业企业经营,同时学生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未来的产业大军,因此学生创业和学校产业之间也存在着一个互补的机制上的平衡体系,但是从优化科技、教育、产业和市场资源的观点上看,高校的自主创新体系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体系之一,而在新形势下的知识经济中枢型产业公社、产业经纪人、科技经纪人和创业经纪人制度的建立,是打开高校可持续发展大门的一串钥匙。  相似文献   

7.
当前,利改税中企业税率确定时,遇到一个迫切需要澄清的理论问题,就是生产力特别高的企业获得了超过平均水平利润,对这类企业应不应该提高税率?也就是说,这种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是不是这类企业职工劳动创造的结果?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就是说,生产力特别高的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能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价值?有的同志认为能,有的认为不能。他们分别援引了两段马克思的话。一段是:“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相似文献   

8.
198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论断,从那以后,全国上下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命题的涵义,其科学性、真理性逐步取得了共识。然而,如果人们的认识停留在仅仅懂得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上不够。而必须研究怎样才能使科学转化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笔者认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科技意识,实现观念的转变,强化科技供体的再生产机能,增强科技受体的接受机能和建立有效的转换机制是实现科技第一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和条件。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就必须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讲话号召全党:“一定要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技术的作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更加自觉地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采取有力措施,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是全党全民的共同事业,是实现“八五”计划和十年规划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在企业统战工作中,只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体现“三个代表”的要求,就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就能使统战工作更具生机和活力。一、企业统战工作要实践“三个代表”,就要在促进企业生产力发展上下功夫“三个代表”首先是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企业统战工作虽不是直接从事经济工作,工作成果也不直接反映在经济指标上,但统战部门联系的对象具有独特的服务优势,通过各种活动可以使服务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一是统战工作要为企业的改革服务。近年来,我集团公司针对企业转机建制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中间有一个转化的过程。随着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每年都有大量的科研成果问世,但这些具有巨大潜在经济效益的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或被束之高阁.或被岁月尘封。怎样使这些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进而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让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创世纪公司和美国的孟山都公司是怎样把知识变成经济效益的。  相似文献   

12.
《政策瞭望》2011,(5):53-53
为使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数量在"十二五"初期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后期实现快速发展,让更多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天津市以1500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和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一、我的为政宗旨 可以概括为三句话:一叫服务企业,二叫支持基层,三叫为人民办真事。 为什么要服务企业?首先,我们搞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没有疑义的,但生产力在中哪里?不在市政府的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是《公安大学学报》创刊的第五个年头了。回顾已走过的四年探索历程,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在科学高度发展、注重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现代,学报应该更自觉地做好“三个服务”,即为教学服务,为科研服务,为现实斗争服务。学报的服务工作,是通过它作为科研成果信息载体的功能来体现的。学报为教学服务,就是要为教学部门提供教学和管理所需要的新信息。公安高等院校为肩负保卫人民民主专政重任的人民警察队伍培养输送生力军。学报应密切配合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刘志凌 《群众》2011,(4):62-63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精辟论断,揭示了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是实践中得来的真理。但是历史的经验也告诉我们,科技对于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过程始终是曲折复杂的。随着知识经济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知识产权界定”已经成为推动科技创新进入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媒介机制,成为促进科技创新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从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进程来看,哪个国家和地区重视发展科学技术,并能及时地将其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哪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就发展得快,反之则慢,这已成为有目共睹的事实。因此,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大声疾呼要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意识。他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这说明我们党对发展经济和发展科技的辩证关系,有了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张政斌 《前进》2001,(8):43-44
思想政治工作本质上是关于人的工作,是关心人、团结人、凝聚人、激励人的工作。着力点是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理顺群众情绪,扫除精神障碍,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充分释放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创造力,千方百计地引爆人才心中的“核能”。人,不仅在生产力诸要素中是起主导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而且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应用者,是由第一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操纵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社会实践在主观嫁接于客观、精神转变为物质、科技变成经济的过程中起着“孵化器”作用。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就…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学校科技管理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将已有科研成果、技术资源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为了更有效地从知识产权中提取各种价值,提升高等学校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影响,培养更多的优秀研发人员,高校必须建立知识产权经营管理制度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19.
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在21世纪这个“大竞争和大发展的世纪”,我国的科学研究应该坚持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1.实现科技和经济的紧密结合。由于我国原有计划经济体制影  相似文献   

20.
浦玉忠 《群众》2020,(9):40-41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在“战疫”中的重要作用,将“科学防治”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全过程。高校作为人才第一资源与科技第一生产力的重要结合点,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南通大学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抓好学校防疫工作的同时,充分发挥科技“战疫”力量和综合性大学的人才智力优势,落实抗疫各项部署,坚决担起服务抗疫大局之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