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国际立法的科学性问题一直受到较少的关注。在国际社会呈现结构性变迁的时期,这一问题对于构建国际新秩序意义重大。在国际立法科学性问题上,国际法学说提供了认识方法。不同的学说不仅反映了认识国际法的不同进路,而且包含了改造和发展国际法的若干方法。无论是自然法学派从历史资料、宗教教义中"归纳"国际法,还是实在法学派从国家意志和同意中"演绎"国际法,或是后来的批判法学派、法经济学派从质疑出发"解构"、"优化"国际法,都是对国际法规范认定科学化、立法科学化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2.
美国"先发制人"口号的真实意图是其拥有不受国际法约束的军事行动权。就本身的合法性而言,先发制人并不符合现有的实在国际法,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又可以作为特殊情况,构成关于自卫权的实在国际法的一部分。先发制人的条件在于"即将受到迫在眉睫的武力攻击",这需要借助作为自然法国际法、尤其是其中的强行法来解释与判断。从构成要件分析案例,美国入侵伊拉克不符合先发制人的条件。美国入侵伊拉克的行为不可能起到强行打破或修改国际法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国际法的效力根据在于所谓各国意志之间的协议,即"协调意志"说.但是,"协调意志"说的意识形态性与现代国际法理论及发展趋势存在冲突,与国际社会和国际法的发展存在不和谐之处,"协调意志"说的意识形态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法发展的推动力受到削弱,损害了国际法作为一个学科体系的生命力.因此,我们应以开放的态度对待国际法,不应局限在某一狭隘的、群体的范围内,使其更有利于国际社会和全人类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1996年,我国著名国际法学家、北京大学法律系教授王铁崖先生在一次学习江泽民主席关于国际法的讲话座谈会上说,近20年来国际法在中国的发展可以用两个春天来形容:第一个春天是指在1978年改革开放初,邓小平同志号召要大力加强国际法的研究,在邓小平同志讲话...  相似文献   

5.
国际法效力根据之经济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法效力根据是国际法的基本理论问题。以往的学者往往以假设的"最高规范",如"约定必须遵守"作为逻辑起点进行阐述。法律经济学分析可以弥补上述方法的不足。从博弈论角度,国家遵守彼此间的约定是国家博弈的合作解;而从交易成本角度,国际法的效力来源于减少国家交往中的机会主义行为、增加可预见性从而降低交易成本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国际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在所涉及的相关章节中,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国际法的法律性及反对以国内法取代国际法;正确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法治理论在国际法理论与实践中的作用,坚持国际法基本原则及反对一切破坏国际法基本原则的行径;新政府的承认与继承、豁免权、国家责任及霸权国家"长臂管辖"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运用;国际人权法理论上,须...  相似文献   

7.
国际法通过明确非政府组织的概念、认可其法律地位并支持其主张为非政府组织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提供条件;非政府组织通过积极游说、主动引导和直接参与三种途径推动国际法编撰,监督国际法实施,参与国际诉讼程序,建立自治性规范体系,推动国际法朝着人权、人道和人本方向发展。非政府组织更为广泛深入地参与国际法创制与实施,有利于消弭国际法的合法性赤字、问责性赤字和民主赤字,同时非政府组织应当得到国际法的有效规制和引导,确保其独立性、民主性和公正性,从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际法的"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obligations erga omnis)是现代国际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是国家对其某些行为承担国际责任的基础。国家责任的实践和国家责任的编纂中对于"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的研究贯穿始终。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反映了国际法价值论的变化,国际体系是由并存的主权国家组成的,但是国际法的价值不应仅仅是国家价值,在国家价值之上,应有所有国家都对其享有利益的价值,即国际社会基本价值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这主要表现为强行法对基本人权的保护。由之,国际社会之一切国家应有"对一切"的义务。同时,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应促使我们对国际法体系结构和国际法效力根据的再审视,对国际社会整体的义务昭示出国际法中自然法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在外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承认问题上,根据国际法基本原则进行了伟大创新,提出了"逆条件承认"等原则,并根据不同时代条件及时调整外交战略,推动了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承认与建交的四次高潮,为21世纪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国际法基础与国际环境,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0.
电子战中的国际法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军事对抗早在100年前就已拓展到电磁空间。如今,电子对抗已经成为信息作战的重要样式,与电子对抗相关的国际法问题也凸显出来。虽然现行国际法中已经有一些制约电子对抗的相关规范,但国际法赶不上电子对抗技术的发展,对电子战破坏的程度和责任缺乏约束和规范,战争法的"区分原则"和"军事需要原则"日益模糊,"中立"的概念也被虚化,已形成的一些国际惯例也在促进电子战的发展。由于国际法的不完善性、电子战的高技术性和作战领域的特殊性,伴随电子战的法律争斗必将更加复杂和激烈。  相似文献   

11.
纽黑文学派:冷战时期国际法学的一次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随之而来的冷战紧张对峙局面,对于国际法乃至国际法学的发展极端不利。同时,这个时期占据国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主导地位的现实主义学说,不仅否定了国际法的独立性,也对国际法的作用极端贬低,从而对国际法的理论与实践造成很大的冲击。面对这种困境,国际法学试图在理论上寻求突破,"纽黑文学派"(the New Haven School)即是典型。不过,虽然"纽黑文学派"的理论变通使得国际法在冷战时期权力斗争之背景下取得更大的作用空间,但这种变通的消极意义也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国际法中并不意味着新国家的成立,而是新政府的成立。是"建立国家"还是"推翻反动政权,建立新政府"直接关系着新中国采取何种方式进行国际法中的"继承",更关系着国家的统一。《毛泽东文集》作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国集体领导人尊重史实,以符合国际法的标准和逻辑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为统一台湾提供法理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近期美国在南海频繁的"航行自由"实践,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权益和国家安全利益。从管辖权分析,中国在南海的管辖权依据主要为"历史性权利",中国"历史性权利"的主张符合国际法的构成要件,美国对中国南海"历史性权利"的解读在国际法上并不准确,同时中菲南海仲裁案的判决也不能影响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美国军舰在通过中国南海水域时需要尊重中国的主权和安全权益,在外国军舰危害沿海国利益时中国的管制措施符合国际法,在执法方式上也符合国际法的要求。与美国的质疑相反,中国的岛礁建设活动能够保障航行自由和提供航运公共产品;美国用军舰主张航行自由破坏了南海的航行环境。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内战期间,联邦政府为维护联邦的统一,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国际法实践从海上封锁的一系列国际法斗争到"亚拉巴马"号案对英国变相干涉内战的对抗.美国联邦政府敢于和善于运用国际法原则,与英、法等外部干涉势力作针锋相对的斗争,并根据需要,依据国际法解决内政问题,其国际法成功实践的背后是以军事实力和战役胜利作为强大后盾.我在对台斗争中,一旦外部势力实施干涉,须坚决运用国际法原则和国际社会对国际法实行的强制力、牵制力,加大法律威慑,与干涉势力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由于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比赛案例系由经验丰富的国际法学专家精心设计,其内容紧扣国际法学热点问题,题材新颖,问题棘手,涉及面广,且学生在应用国际法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时不需要考虑政治因素、强权因素,又由于此项赛事完全以英语进行,因此,将该赛事与国际法本科教学相结合,不但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际法,而且还可以增进双语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6.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管辖权直接关涉东京审判的合法性。法庭上的辩护方和日后的东京审判的否定派,主要从"胜者的法庭"和"事后法"两个方向质疑法庭管辖权的法律依据和法理基础。基于法庭文献和国际法原理的分析可以发现,东京审判管辖权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依据和坚实的基础,东京审判管辖权的确立反映了战争法观的演变、人道人权观念的进步以及国际法的渐进发展,实现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法的支配"。东京审判的合法性不容置疑,管辖权之争应当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17.
从传统国际法到现代国际法,国际法的主体大致经历了从国家发展到国际组织、争取解放的民族、个人这样一个过程。在分析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它对当代国际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我们也可以从中受到一些启发,这对于我们加深国际法的认识,提供了一条好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提出具有鲜明的实践旨趣和特定的国际背景,是中国共产党在全球化时代对国际法的新发展。在国际法语境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与国际法的价值观相符合,体现为人本意识、合作意识和共进意识三个层次,以维护或推进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其最高宗旨。  相似文献   

19.
国际法从近代向现代的发展是伴随着主权观念的变迁进行的.近代绝对主权观念的形成受到博丹、霍布斯等西方思想家的影响,认为主权国家拥有至上的权力,是不服从于任何其他权威的绝对权威.这样国际法一诞生就出现了一种内在的逻辑悖论国际法体系规范的对象因为被赋予的绝对主权之故,脱离国际法的约束;被国际法赋予的绝对主权因为从逻辑上而言可以脱离国际法的约束,从而自身被赋予的至上权力失去国际法保障.这种内在的悖论阻碍了近代国际法的发展.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建立在绝对主权观念的弱化从而解除自身蕴含的悖论基础之上.国际法在过去10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逐渐消除自身蕴含的逻辑悖论、不断完善自身体系和权威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从历史的教训中,可以认识国际法对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意义。以国际法为核心的法律战,对于战时国家安全具有心战、人道、政治和军事价值。国际法是制约战争和武装冲突、维护国家主权和国际安全的一个重要武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