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现代主义并不是一种成熟的、系统的思想体系。当代文学研究在与后现代主义遭遇的过程中,面临着文学研究概念的扩大化、文学研究的审美缺失和文学研究中拿来主义的泛滥等几个“尴尬”问题,可喜的是国内学术界已经开始对后现代文学研究展开批判性思考,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当代文学研究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众文化的审美研究是学术界最近的一个热点话题,文章从分层解剖角度对文化、从系统论的具体层面上对大众文化分别进行了梳理与框定。认为大众文化审美化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世界而对发生于每个人周围的各种泛审美活动加以观照,突现了具体审美活动的文化维度及其意义,因此,日常生活或文化娱乐与审美之间相互渗透的状况是促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成熟的大众文化文本,应该是既注重日常生活的感性体验又不放弃价值理性维度的意义追求,既着意于审美愉悦的“欢乐”性解放又不舍弃神性维度的精神提升,并以此制衡生活的表面化、形象化、感观化所带来的无深度的不可承受之轻,在世俗化的文化氛围和生活化的审美环境中,跳出日趋严峻的“欲望陷阱”、“反省缺失”和“欢乐空洞”状况,实现人类真正的审美解放。  相似文献   

3.
目前,“企业化”、“企业化建设”已经为我国的企业界、理论界所熟悉,而企业的审美化建设较之企业化建设是一个更高的层次,对其的探讨尚处于寝阶段。本分析了化、企业化、审美化、企业审美化的关系,并从成功企业的实际出发,揭示了企业审美6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出企业要发展一定要重视企业审美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产生于城市化、商业化背景之下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消除了生活与审美的界限,导致人们审美方式的变化。这一方面为人们带来了文化红利——审美不再是贵族化的,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在日常生活的审美活动中被群众接受;另一方面,深受消费社会逻辑及工具理性影响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又会使人们在审美活动中不追求终极价值,这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极大的冲击。日常生活审美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双重影响要求我们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让日常生活的审美世界真正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本章讲述了“什么是文学”这个文学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对这个问题从三个层次来探讨;第一个层次,论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着重弄清文学和其它意识形态的共同本质;第二个层次,论述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审美反映,着重探讨文学区别于科学和其它意识形态的特征;第三个层次,论述文学是语言的艺术,着重探讨作为一种艺术的文学与其它艺术的区别。在讲述上述三个层次的问题时,突出地讲到了文学的源泉问题、文学的审美特质问题,形象性问题、真实性问题和典型性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世纪40年代,韦勒克和沃伦在《文学理论》中批评了那些“试图将文学史与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隔离开来”的人,①他们强调“文学理论不包括文学批评或文学史,文学批评中没有文学理论和文学史,或者文学史里缺乏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这些都是难以想象的”。②这种关于文学研究的观念统治了中外学术界相当长一段时期。而且,当60年代有人提出了文学史取代文学理论,或文学理论并存文学史的设想,企图打破文学研究三足鼎立的局面时,韦勒克仍坚持他的观点:“这三种学科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各不相同的。”③强调的还是三者在文学研究总体布局中…  相似文献   

7.
审美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水平、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促进身心健康、促进和实现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学以文化研究为己任,能为大学生审美文化方面的研究提供必要的研究视角、研究范式。人类学视域下大学生的审美风尚为:日常生活审美化、审美娱乐化,审美误区表现为:庸俗化、盲从性,提升大学生审美素养的路径为:媒体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以唤起大学生高尚的审美情感、形成高雅的审美意趣,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小资情调属于文化范畴内的审美概念,它由一些特殊的生活癖好构成,是一种高于现实法则的浪漫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品味.唯美主义思潮是小资情调产生的文化根源,而视觉审美的兴盛则是其繁荣的重要因素.小资情调把日常生活审美化,是一种审美的物化,这是现代社会审美被资本渗透的直接结果,表明它已失却了审美所本有的内涵和功能,而流于一种表面化的对物质的感受.小资情调缺乏深刻的精神内涵,只有一种作秀般的孤独、忧郁、冷艳、惆怅的情绪,而这种情绪竟也构成一种审美化的快乐.  相似文献   

9.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形态,这一美学形态可用"审美化日常生活的散文式叙事"来指称。它涵容了两大层面:"审美化日常生活"属于叙事内容层,具有日常生活原生态的面目与作家对日常生活进行审美化把握的"心灵世界"的本质两方面特征;"散文式叙事"属于叙事形式层,它具有零散化的叙事结构和感性化的叙事风格两方面特征。这一美学形态的定型与自觉以《长恨歌》的出现为标志,其形成有着个人与历史语境的多重原因,其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性、丰富性与主体性的有机统一与表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具有独特而深刻的文学史意义。尽管如此,王安忆小说的美学形态与她的理论认知似乎又形成了某种背离,这一差异潜藏着她开拓另一个审美空间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提出的“民国文学”设想,是近年来学术的一大动向,也引发了一些质疑.这恰恰是中国学术迈向成熟的一种正常现象,所以,很有必要以这些争论和质疑为契机,对因“民国文学”产生的种种分歧和疑问作出认真分析和回应,以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所追问的问题有三:提出“民国文学”而不是继续简单沿用“现代文学”究竟有什么特殊的意义,“民国”何谓?作为文学研究的一种概念,所谓“民国文学”究竟可以推进文学研究的什么,即“民国文学”何为?最后,对于正在倡导文学的“民国机制”而言,这样的研究方式究竟来自哪里?  相似文献   

11.
刘涛 《理论学刊》2006,(1):118-120
文学含义的演变是文学发展的体现。唐代以前的文学含义由混沌趋于明晰,主要体现于“文”、“文学”、“文章”等概念的变化上,反映出文学观念发展演进的轨迹。“骈文”注重对偶,与单行的“散文”相敌对,“古文”指古代意义的散文,而现代意义的“散文”则是借鉴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  相似文献   

12.
敏泽 《求是》1997,(17)
文学价值观,是文学观念中最重要、最根本的观念。社会主义文学的价值论,在社会主义文学理论体系中具有关键性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为了建设科学的社会主义的文学价值观,就必须对价值论做深入的研究。 一 价值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发展而诞生、发展起来的。因此,价值的起点可以说就是人类的诞生之日。这是大家公认的最简单的历史事实。有的学者从人类学本体论的意义上来考察价值观念,是不无道理的。 价值观念的发生和发展,虽然历史十分久远,但以它作为自觉的研究对象从而形成一门学科,历史又是很短暂的。在西方,它只有百年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学术界流行“海归派”与“本土派”之说。前者指从海外特别是西方国家学成归来的学者;后者指一直在国内接受教育、从事研究或实践探索者。“海归派”与“本土派”时常有争论现于媒体,各抒己见,你来我往。一方指摘另一方落后潮流,闭眼不看世界;另一方视对方食洋不化,脚踩中国大地,脑袋却留在美利坚、法兰西。作为旁观者,我无意于褒此贬彼。但看看火热的争论,只是觉得,这种议论有时难免抽象化、简单化,觉得一个根本的方法论问题被忽略了。回顾历史,自“西学东渐”以来,“海归派”代有其人。早期“海归派”是19世纪中叶清朝时期的留洋学习归国者。当时的一批学者吸纳了一些西方文化和先进技术,在思想理论上提出了“中体西  相似文献   

14.
"狂欢"与"孤独"——网络文际交流悖论的审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卓斐 《理论学刊》2006,2(7):119-121
网络文际交流生成了一个跨越时空的“大型对话”场景,从而赋予参与者以“狂欢式”的审美体验。但与此同时,多极式交流格局对意义多元化的过度张扬又造成了普遍价值规范的缺席,导致网络空间面临着成为“孤独的陌生人”栖居地带的危机。网络文际交流中“狂欢”与“孤独”并存的悖论表明,由网络超文本的平面化特征所引发的泛审美意识正酝酿着将交流活动转化为纯粹形式游戏的非理性冲动,由此进一步揭示出在网络时代的技术进步与人类审美化交流关系的失衡问题。对此,只有从现代人文立场出发,在科技创新的旋律中渗入原点性的人文情怀,方可尽量遏制网络技术中的非人性因素,实现与审美化交流境界的紧密连结。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传统美与现代美的比较,着重探讨当代社会日常生活审美泛化的特征及成因.本文认为,美已经渗透到当代社会日常生活的肌理之中,被具体化为日常生活时尚,被分解成各种琐碎的技艺.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正在消解艺术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审美,不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纯形式,而是为物质而艺术的手段.美被泛化被低俗化被物质化后,失去了其原先的厚重,不再有多少深刻的底韵和生命的感悟,而成为漂浮在生活表面的碎片.同时,物质化功利化的审美使人们即便得到了美的商品其心境也是沉重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学术界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展开了热烈争论。争论的一个焦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不是辩证唯物主义?有些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称为辩证唯物主义。其依据是,马克思本人没有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定义自己的哲学,只有“实践唯物主义”这个名称才是来自马克思的。还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内在地二重化了”,马克思的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恩格斯的哲学是“现代唯物主义”,也就是后人所称的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只是恩格斯现代唯物主义的逻辑贯彻,它抛弃了马克思的实践唯…  相似文献   

17.
科学精神在媒介批评中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批评最根本的标准是要做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然而,媒介批评实践中我们往往违反这一原则,最突出的就是表现在对新闻娱乐化诸问题的批评中。新闻可以娱乐化,应该娱乐化,我们要研究的只是新闻娱乐化的原则、方式、范围诸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否定新闻娱乐化。媒介不要向大众“传播”严肃性新闻、而要向大众传播产生严肃性新闻需求的“刺激”。严肃性新闻只有嵌入大众日常生活,才能获得意义,才能达到教育大众的目的,所以严肃性新闻的娱乐化同样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庞世伟 《理论学刊》2004,(8):119-121
美育的根本任务是为了培养“生活的艺术家” ,使人进入并适应日益丰富的艺术世界的同时 ,审美情感也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从而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社会 (他人 )和自身 ,建立起一种审美化的天人关系、人际关系和身心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学理论是以人类社会的一切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阐明文学的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与文学史、文学批评统称为文艺学。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文学上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的应用学科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论速,不仅对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很高的道德要求。同时也提出了很高的社会审美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文明与腐朽、理性与恣意、审美与嗜丑的斗争一直存在着,只有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才能使社会彰显公平正义,使文明、理性、审美成为社会的主旋律。要把立党为公、公而忘私作为衡量党性、美丑的根本标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党的各级干部向善向美的总开关,“既严于律己又开拓进取”是干部行为审美化的现实要求,要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中转作风”,增强社会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