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课概述一、主要内容本课集中介绍我国宪法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有关内容,具体讲解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怎样正确行使公民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哪些基本义务,为什么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等问题。二、本课地位本课与第六课紧密衔接,比较详细地阐述公民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知识,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教育特别是宪法教育的重点课。通过本课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和观  相似文献   

2.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在十二课讲述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基础上,本课围绕公民在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权利,着重阐述了我国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以及我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或建议的权利。上述权利是我国公民在政治生活中享有的最重要的权利。这些权利,对于学生来说,既与其关系密切,又有一定的前瞻性。学习本课,对于学生明确作为一个公民在政治生活中所享有的重要权利,懂得如何正确行使这些权利,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从法律知识结构来讲,…  相似文献   

3.
徐丽红 《前沿》2011,(21):44-47
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现代政治理念。公民应该享有平等的社会权利。但是在中国特有的二元社会结构下,公民社会权利的行使及保障都出现了不平等的现象。本文就二元社会结构下公民社会权利行使及保障不平等的现象进行分析,并力图就如何改变现状、有效保障公民社会权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8、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的意义何在?人权是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应享有的权利,包括人的权利、公民的权利和特殊群体的权利。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人权是广泛的,包括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民依法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人格尊严和住宅不受侵犯;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公民有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是现行高三思想政治教材第二课第二节的首框。本框的教学目标有:①要求学生识记公民享有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理解公民享有政治权利的重要性,国家怎样保护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培养学生用比较的、历史的、发展的、辩证的思维方法认识问题的能力;④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政治权利观,为今后自觉投身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打好思想基础,在实际生活中能有效行使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教学中应把这部分内容放在国内及国际民主化进程的坐标系中,审视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6.
初二思想政治课以国家、公民与法律的关系为主线,上下册的落脚点是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关系。那么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关系如何呢?一、公民享有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是指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其中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称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一般地说,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可以做什么或者不可以做什么的,通常表现为公民的权利。如初二思想政治课在《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将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分为: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会经济权;文化教育权;婚姻自由权;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等九项…  相似文献   

7.
一、怎样认识和正确行使我国公民享有的各项政治自由?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享有的各项政治自由包括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些政治自由,是公民参与社会活动和政治活动的一项经常性的权利,是民主政治的基础。(1)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对于政治和社会的各项问题,有通过语言方式表达其思想和见解的自由。言论自由在公民各项自由权利中居于首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公民言论自由的实现途径有:第一,人民群众有权对国家生活中的问题发表意见;第二,国家重大决策交由人民群众或人民的代表讨论;第三,通过来信来…  相似文献   

8.
常晓波 《传承》2008,(14):124-125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9.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的听、说、看、想、做即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2.知道我国公民作为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3.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合法权利,正确行使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积极同各种不履行在经济生活中法定义务的行为作斗争,增强学生的消费者权利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学生作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社会责任。 活动材料: 1.多媒体与图片;2.收集有关案例;3、知识竞赛卡片;4.若干面小红旗;5.准备小记者站、少年经济法庭、小律师咨询中心等牌;6.奖品。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但是现实中由于地区之差异、城乡之差异,公民的受教育权出现了极大的不平等和不公平.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在实现公民受教育平等前,给予公民平等受教育权的有效法律救济,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同时也是使我国教育事业更公平、更有效、更快发展的必须之举.  相似文献   

11.
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民主的重要战略任务和发展目标。 我们党确立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促进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已成为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重大的、紧迫的任务.需要我们更加重视.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如何顺应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建设的新期待,切实维护国家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相似文献   

12.
论高校学生管理的法治化和程序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校依法享有自主管理的权利。在我国法治建设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治化与程序化却相对滞后。为保证学生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实现学校利益与学生利益的协调,高校行使权利必须以合法、公正为前提,否则会导致权利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走出民主内涵的几个理论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共产党执政就是领导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国家的权力,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4.
三、公民的基本权利(一)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这些规定同国际上公认的人权公约和原则基本上是相同的。有些人在人权问题上不顾国际人权公约和我国的宪法、法律,对我国无端进行攻击是完全没有道理的。1.宪法恢复了1954年宪法关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规定。规定了普遍和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规定了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权利)2.宪法的规定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人身权利作了充分保障。1982年宪法,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坛》2012,(9):45-45
李少文在《法学》2012年第7期载文《论公民平等服公职的权利》认为,报考公务员是时下大学生就业时的重要选择.服公职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平等服公职权是指作为基本权利的服公职权应当平等地为公民所享有。它是公民决定自我生活方式、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权利,是体现人之为人的尊严和价值的权利.其内容包括了公民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参加公务员考试以及是否担任公职。  相似文献   

16.
背景资料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  相似文献   

17.
公民,从法律的含义上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权力和利益。义务是指由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的责任。其中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叫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对其他权利和义务来说具有首要的意义。公民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但在那里,公民只是专指在法律上享有特权的少数贵族和自由民,而广大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无独立人格可言。封建社会广大农民不完全自由,还存在着人身依附关系,只有臣民而无公民可言。因此封建社会以前,社会无完整的公民,也无完…  相似文献   

18.
2012年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强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让人民当家作主,是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期特别策划《保证人民权利》从不同维度阐析"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这一时代发展最强音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10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妇联新一届领导集体谈话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正确道路",这是指导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在权利平等、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方面的战略思想,也是全面评估男女平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发展状况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20.
接连发生的"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事件,显示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在教学管理上存在越界,忽视甚至损害未成年人的权利。受教育权作为公民基本的宪法权利,其属性包括自由、平等和人权三个维度。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使人成为自由的、独立的、有个性的主体。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排除教育行政和管理上的不当指挥、命令等权力支配对受教育权的侵害。防止忽视、歧视人格尊严的错误导向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