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确定了“创新社会治理”的改革目标,其中的“社会治理”是个新概念。以往我们使用的是“社会管理”一词,现在用“社会治理”来替代,一字之改,显现出党对社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1,(7):21-21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采用行政手段解决各类问题,是中国公共管理的重要特点。现在提出社会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行政管理在处理若干具体问题上遇到了方法难题。对此,上海大学中国社会转型与社会组织研究中心教授顾骏提出,社会管理是个“技术活”,工作在社会管理第一线的人员需要抓紧学习、掌握和运用社会科学技术,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1,(18):14-16
社会管理是一个“老课题”,但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张“新试卷”。面对我省加快发展、促进和谐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下大力增强抓好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贵州特点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大力建设平安贵州、和谐贵州与幸福贵州。  相似文献   

4.
社会管理创新“新”在哪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喆 《廉政瞭望》2011,(4):46-47
社会管理创新的"新"字说明我们现在的社会管理方式是落后陈旧的,很多环节都需要完善和规范。一些一直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成为缠绕中国发展的大问题。这些问题可以依靠公众、媒体、社会团体等力量来解决。从前我们总是认为"水能覆舟",现在我们应该更看重"水能载舟"。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在快速推进。以城镇化推动现代化,以城镇化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城乡分治”的二元社会管理结构,推进城镇化势必要打破原有的城市和农村各自的社会管理模式,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产生一系列的社会矛盾。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我们必须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为城镇化进程提供坚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王振耀 《当代贵州》2011,(12):17-17
如果说把社会管理创新理解为维稳的子概念,这就将社会管理创新矮化了。 首先,社会管理创新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一部分,要逐步改变“大政府、小社会”的政治格局。现在我们的社会管理体制落后了,社会矛盾很多,群体性事件不断,社会的管理已经远远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很多地方与现实需求8兑节,所以迫切需要改革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作为成都中心城区,多年来,武侯区紧紧抓住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建立起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构建“大调解”体系为基础、流动人口“台账制”服务管理为抓手、完善基层综合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基层社会管理“武侯模式”。自实施社会管理创新以来,武侯区行政成本大幅下降,管理效能大幅提高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一年中,“社会管理创新”无疑是中国热门时政语汇中的一匹“黑马”。无论从中央到地方,还是从体制内到体制外,从顶层到基层,都在实践中摸索着社会管理的创新之策。 维护一个社会的秩序稳定,不仅仅是政府的职责,也是“社会”本身的渴望。故自有社会始,即有“社会管理”。然而,不同的社会状态、不同的社会问题需要不同的社会管理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在我们这样一个有13亿人口、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国家,社会管理任务更为艰巨繁重。因此,必须正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从而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凝聚强大力量。  相似文献   

10.
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快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来,党和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开展以“五有”为主要任务的社会建设,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民生问题仍然突出。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建设由之前的“以民生为重点”的单向度推进,进入到以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两大重点的双向度推进。这一转变表明,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通过社会管理的创新才能获得有效推进。那么,社会管理“管什么”,创新社会管理有哪些基本要求?这些看起来只是一般常识性的问题,但在大力开展创新社会管理的今天,却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很值得我们去梳理。  相似文献   

11.
实现社会体制改革目标的着力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元竹 《前线》2011,(1):14-15
当前,我国正在制定“十二五”规划,社会建设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站在全面推进体制改革的战略高度,提出加快社会体制改革。这是继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之后,又一次重申社会体制改革问题。为了实现科学发展,必须综合考虑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过去五年我国社会发展成就斐然,社会建设实践中,党对于社会发展和社会体制问题认识也不断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目标的着力点如何确定,现在真正需要我们冷静下来,认真考虑,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党课》2012,(13):6-6
推进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十分重要、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一是要把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体系建设作为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抓手。网格化使社会服务管理突破了传统模式,从主要依靠“人海战术”走向依靠科技手段,从“条块”分割走向资源整合,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管理,从“运动式”管理走向日常制度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3.
付慧华 《奋斗》2014,(5):39-40
对于桦川这样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资源始终处于不足甚至严重稀缺的状态。针对部分乡村干部反映的“农民在办理粮补、低保、农保等涉农事项时,要多次往返县、乡,办事的周期长、成本高、意见大”等实际问题,从加强农村社会管理、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实际出发,我们积极探索建立“乡镇社会事业公共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服务中心”)来解决农村社会公共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邱继兴 《学习导报》2011,(12):25-25
当前,我们正处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遗留问题与现实难题相互交织,合理诉求和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社会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与压力,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存在无不与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因此,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生命线,必须贯穿于社会管理的整个过程、各个方面、每个环节。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着国内外各种因素的挑战,社会“软”管理也存在着诸多困惑与矛盾。我们要发挥教育的功能和作用、依靠法制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16.
网络的普遍应用与海量、高速、便捷的信息传递渠道已经把我们每个人深深融入网络之中,网络虚拟社会成为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现实社会的一部分。虚拟社会的建设和管理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只有做到“兴网之利,除网之弊”,才能使虚拟社会有效助力于现实社会。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立足现实社会,正确引导虚拟社会,提高执政能力,为国家的政治进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创造和谐、文明、健康的环境。  相似文献   

17.
恩施市是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也是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之一。近年来,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维稳是第一责任”的要求,不断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系统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工作.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市呈现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18.
“以关注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社会服务管理突出问题、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为突破口,全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近年来,楚雄市抓住被列为全国、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县(市)的机遇,围绕“三突破、三进展”和“三提升、三打造、三建设”的工作思路,将“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十二五”规划,及时成立领导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细化15个方面重点项目231项具体工作,按照“一个创新项目、一个责任领导、一套工作班子、一个工作方案、一个工作时限”的要求,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全力推进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9.
宜宾市南溪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综治委及综治办的精心指导下,抢抓全省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机遇,深入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突出“全域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幸福新南溪”主题,围绕“统筹规划、转型突破、示范引领、全域推进”工作思路,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全域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着力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0.
林秀山 《奋斗》2011,(7):33-34
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省委、省政府提出创建“三优”文明城市工程,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我们着眼于建设平安和谐幸福龙江的总体要求部署,紧密结合佳木斯实际.扎实推进“三优”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使城市面貌明显改观.社会秩序明显规范,服务质量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