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职工说她是天山脚下的"梅莲";同事说她把别人的命看得比自己还"金贵";丈夫说她总是顾"大家"舍"小家";儿子说她:"你对别人的孩子比对我还好";她自己说:"我干工作不求轰轰烈烈,不求惊天动地,只求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这个"她"就是农七师2010年度敬业奉献模范、一三○团九连卫生员母新玲。  相似文献   

2.
正自从穿上那身洁白的制服,她就把患者视为亲人,用爱心和奉献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面对患者,她是生命的守护者;科技兴院,她是前行的开拓者;疾病防控,她是风险的承担者。多年来,她收到的锦旗、感谢信多得连自己都记不清了。谈到此,她总说:"做医生,就得用仁者之心善待每一位病人。"她,就是义县人民医院急救中心主任马艳丽。  相似文献   

3.
正北京马拉松赛结束后,一位朋友感叹:马拉松不用跟谁比,需要战胜的只有自己,跑步其实是一种自律。听完颇受触动:人生何尝不是一种自律!曾国藩早年入翰林之时,立下"学作圣人"的弘誓大愿,但也常常陷于不能自律的纠结。譬如,"见人围棋,跃跃欲试""有俗事来扰,心亦随之而驰""无事出门,如此大风,不能安坐,何浮躁至是"……曾国藩的率真,在于毫无避讳。说戒色,"注视数次,大无礼";说轻  相似文献   

4.
刚过世的叶利钦在执政时,有人问克里姆林宫内一位清洁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她的回答是:"我的工作和叶利钦的工作其实差不多,他是在打理俄罗斯,我是在打理克里姆林宫,每个人都是在自己分内做好自己的事。"她说得轻描淡写,又理直气壮。  相似文献   

5.
深夜,一位女友打来电话,她迷茫地说:"这些年工作换来换去,害得我工作10多年了还是个初级职称,现在我想报名参加经济师职称考试,可一想自己都33岁的人了,考题又太难,可能没希望。""那你可以去努力嘛,给自己一点压力就是给自己一次机会呀!"她叹了一口气:"难啊,工作这么忙,何况自己平时就很少摸书本,要是我再年轻几岁,如果一切能从头再来,我会重新选择自己的人生。"  相似文献   

6.
一颗善心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正是。"那哲学家说,"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  相似文献   

7.
丈夫说:"事业是她的第一需要。"职工说:"她是医院的当家人。"患者说:"她是妇女儿童的保护神。"而她自己却说:"就是为了实践自己内心的一个承诺"。她就是公主岭市妇幼保健院院长原萍。  相似文献   

8.
正有人说,他在工作上是最不"安分守己"的人,喜欢"折腾";有人说,他是一个发明家,因为他研发的专利技术让更多人提高了工作效率;还有人说,他是一位乐于"传帮带"的好师傅,在单位掀起了创新钻研的热潮。而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电气试验一班班长陈润晶这样总结自己——  相似文献   

9.
冯理达面临每一次抉择,都恪守一个不变的准则:"一切听从党召唤";她崇尚牛的实干精神,她给自己定位:"一辈子像牛一样傻干!"  相似文献   

10.
一位朋友对我说,人老了之后,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要有自己的专业;二是要有朋友:三是要有自己的爱好.我认为她讲得很对.  相似文献   

11.
正她是诗人,一生写过几十首诗,在诗歌创作上有明显的新月诗风格;她是建筑学家,她的丈夫、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曾对学生说,自己著作中的那些点睛之笔,都是"她"给画上去的;她是"女神",曾是三位才子心中的"齐德拉公主"。在"太太们的客厅"里,她以超凡的风华,融入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以男性为主的京派知识分子群体,虽然这些男人们总是带有挑剔的目光,批判的习惯,但是在她的身上却无一例外地不吝惜赞美之词:改革先锋  相似文献   

12.
秦卓娅 《湘潮》2016,(4):305-308
献身革命曾志原名曾昭学,湖南省宜章县人。她是在风云激荡的大革命时代投身革命,成为共产党内一名坚贞女战士的。曾志曾对毛主席说:"为了革命,我随时准备献出自己的一切。"从小立志当巾帼英雄的她,15岁就毅然投身革命,进入了衡阳农民运动讲习所,她在报名表的姓名栏里填上了"曾志"二字,同学问她为什么改名,她说:"我就是要争志气。"为了克服不便,她将一头秀发剪得和男孩子一样短,不仅穿军装扛大枪,而且撒开大脚丫子与男兵一样出操,行  相似文献   

13.
1998年,蓝剑从石河子大学师范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农一师十二团中学,成为了一名地理教师。13年来,在学生眼里,她温婉可亲,博学多才,是善于交心的"大姐姐";在同事眼中,她不事张扬,精业勤习,是不甘落后的"好搭档"。她多次被团授予先进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农一师阿拉尔市"三八"红旗手。地理教育作为自己的专业,倾注了蓝剑老师太多的情感。在课下,  相似文献   

14.
<正>在邢台市南和县史召乡,有一位80岁的老人高存格,她义务当起村子的保洁员,一干就是二十多年。尽管后来需要照顾常年患病的老伴儿和下地干活儿,但高存格一直没放下义务打扫村子的"工作"。每当村里人说她,这么大年纪了就去儿女那里享福呗,她总会说:"我是党员,我在这里还能为大家做些事。"我是一名党员,就要带头干  相似文献   

15.
正"开发贵州最高峰,韭菜开花香喷喷,人民好好感谢党,家家户户路修通……"一曲情真意切的山歌回荡在海拔2900多米的"贵州屋脊"——韭菜坪。循着歌声,记者见到一位边收白菜边放声高歌的农妇。她叫刘展英,钟山区大湾镇海嘎村村民,山歌是她自己编的。她说,政府开发韭菜坪,帮扶海嘎,现在日子好过了,每天上山劳作时自己就想把心中的话唱出来。刘展英今年60岁,住了大半辈子茅草房,回忆当初的情景,她记忆犹  相似文献   

16.
家有贤媳     
在四师六十七团三连,只要一提起高燕,无论老人还是年轻人,没有不说她好的.婆婆王秀英说:"我这个儿媳妇就跟我的亲闺女一样." 冯新平的母亲王秀莲是一位不爱多说话但明白事理的"五七"家属工,她的丈夫在2008年因病医治无效,当年9月16日不幸去世.现在她和儿子、儿媳住在一起.一提起儿媳高燕,王秀英的脸上就洋溢着开心的笑容.她总是见人就说:"这哪是我的儿媳妇,根本就是我的丫头,甚至比我的丫头还要亲呢."  相似文献   

17.
袁文婷:把生命献给学生的新娘 刚满26岁,还有几天就要结婚的袁文婷,是什邡市民主小学的一位优秀语文老师,大地震发生之时,她在奋力救出了10余名学生后,因为楼房的垮塌献出了自己宝贵的青春. 她最后救出的孩子叫吴佳辉,他一听到袁老师的名字就开始嚎啕大哭,嘴里一直叫嚷道:"袁老师还被埋在里面,她没有死,我看见她倒下的,她手里还牵着同学."在他的脑海里.一直都回放着地震发生那一刻时袁老师的身影.  相似文献   

18.
吴晓明 《实践》2014,(3):54
<正>提起德德玛,大家都不陌生,她是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也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她创办的"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至今已走过11个春秋,在这所学校里,她被学生们称为"巴格喜额吉"(蒙古语,意为教师母亲)。一个女人做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的母亲,这是很平常的事情,但要做几百个孩子的"母亲",可是一般女性敢想而不敢做的事。德德玛就是这样一位特殊的"母亲"。说起德德玛办学的事,一开始很多朋友都不理解。本来自己有病在身,每年还有那么多演出任务,应该多休息才是,为什么还要办艺术学校呢?德德玛说:"那些从牧区来的孩子,我一见到他们渴望求学的目光,心就像针扎一样痛。我  相似文献   

19.
正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贺龙元帅回首往事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提及一位女性。他说:"那时队伍很小,每次失败,她就帮助我重新成立起队伍。她并不懂理论,但她的想象力极强。胆大,天分比我们高多了。她告诫我,队伍要伍,不伍就要垮台。对我的影响很大。"这位女性,就是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  相似文献   

20.
正她十多年如一日,为团场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她,亲切诚恳、平易近人,用真情浇灌着天山脚下的朵朵"桃李";她,从教十余年,获得荣誉无数,如今桃李满园。她,就是农二师二十九团梨华中学优秀教师王英。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王英常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庄稼荒了一年,孩子耽误了就是一生。"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她深感教育乃立国之本,小学教育是一个儿童成长为一名合格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