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刑事司法领域兴起了修复式正义模式,该正义模式就是透过回复社会关系和重建平等的社会关系,以满足人类彼此关怀、尊重的基本需求。这一正义模式之立基有其深厚的理论基础与外在环境。此种刑事司法正义模式可以为我国建构和谐社会的刑事司法正义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我国刑事司法考评制度具有一定的历史。当前我国刑事司法考评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考评指标设计不科学、违背程序正义、考评内容的差异性和针对性不足等弊端。完善刑事司法考评制度需要结合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遵循司法规律和人性化原则,科学设置考评指标,推行分层、分类考核制度,加快信息技术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如何设计与构建科学、合理的量刑制度、制定规范的量刑标准、减少量刑偏差和量刑失衡,不仅直接关乎到实体正义的实现与否,是保证法的衡平与权威的根本,更是世界各国刑事法学研究与刑事司法实践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通过考察、借鉴域外法律的相关量刑模式,我国未来的量刑程序模式应当是层次式和分解式相结合的一个整体,即以...  相似文献   

4.
借鉴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 推进我国刑事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四)>中,增加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内容.人权入宪,必将进一步促进党的十六大提出的"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任务的顺利完成.刑事司法改革是司法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借鉴联合国刑事司法准则,从加强司法独立的制度保障、重塑刑事司法理念、改革劳动教养制度等方面推进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5.
公众认同是促进刑事司法功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公众对于刑事司法及其过程的共同认可和接受,是社会公众在情感与价值观上认可刑事司法体系并将这种认可转化为追求与实践的过程。刑事司法的公众认同对于体现刑事司法的正义价值、规范法秩序、维护刑事司法的权威和保障刑事司法的效果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刑事司法领域因社会主体多元、利益多元的出现,传统刑事司法无法兼顾公正与效率、程序与实体正义及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协商性刑事司法在程序与实体之间吸收"协商"因素则较好的兼容了上述刑事司法诸要素。为此,在由分配正义到协商正义理念转变下,需重构协商主体、协商程序和协商内容,树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协商性刑事司法理念。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展了以审判为中心的系列刑事司法改革,旨在促进司法公正,防范冤假错案。在着力防范错案的同时,构建错案发现机制,从而纠正错案,才是促进人权保障、促进司法正义的重要途径。借鉴域外的刑事错案发现机制,可以从制度内和制度外两个方面着手构建中国特色的刑事错案发现机制。制度内,改革刑事再审制度,建立刑事错案发现机构,强化律师在错案发现中的参与作用。制度外,应充分吸纳民间力量,完善我国的刑事错案发现机制。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机制的理论基础是恢复正义理论。构建刑事和解机制能很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同时也顺应国际刑事司法的潮流及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应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加强刑事和解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赔偿和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现代司法理念是最深刻,作用和影响最重要的法律意识,其内涵十分丰富,最为重要的是人权保护、正义与效率、自由与秩序理念。刑事司法工作人员必须具有刑事理性和程序理性的现代刑事司法理念,才能更好地保障人权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司法错误是反衬转型中国司法运行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在司法转型的宏观背景下,随着理论界对西方法治国家的程序制度经验,尤其是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的引介,程序性违法及救济逐渐受到普遍关注,刑事程序法学界开始以程序正义为理论基石、以程序制度的完善为研究契机,较为广泛地探讨程序性司法错误的防控,但晚近关于司法错误的研究动向却表现出感性、凌杂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等现状困境。鉴于此,未来的理论走向不仅应张扬刑事司法错误在透视实践、变革制度、深化理论等方面的研讨意义,同时反思进路应更为实证、系统与本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