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李蟠 《湘潮》2005,(1):44-47
羊春秋离开我们3年多了。他去世时我恰巧在外地休养,没能同他作最后一次告别,非常遗憾!羊春秋是我国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享誉文坛的诗人,又是从教数十年的资深教授,桃李满天下。他长我9岁,我不是他的专业同行,认识的时间虽然很长,真正密切交往的时间却不长,对他的学术成就和教学业绩没有资格置喙。但是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所以我有许多话要说,有的在他病重住院时说了,有的还没来得及说他就走了……在我的印象中,羊春秋是一条硬汉子。我第一次见到羊春秋是在“一天等于二十年”的1958年的秋天。当时我在武汉华中师范学院进修俄语,他在那里…  相似文献   

2.
一九四二年我进入广东坪石的中山大学读书时,就知道在高班同学中有一个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高才生——余志宏。当时我学的是生物学,和他不同系,他又很快毕业了,所以没有见过面。一九四七年后,我们在长沙取得了工作上的联系,直到湖南解放前夕。我同余志宏同志相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给我的印象是深刻的。他那端庄、严肃的容貌,和蔼、潇洒的举止,他  相似文献   

3.
刘冰  苏峰 《党史文苑》2013,(7):35-41,44
南翔同志是我非常尊敬的领导和兄长,我有幸与南翔同志相交相知30余载,他的思想境界、教育理念深深影响了我。2013年9月7日是蒋南翔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回想起半个世纪前的往事,特别是他在"文化大革命"前夕对我说的话"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是无所畏惧的",让我倍加怀念他。团中央初识蒋南翔我跟蒋南翔同志有直接联系是我从河南调到团中央之后。蒋南翔当时是团中央副书记。1953年,团中  相似文献   

4.
秦邦宪(即博古)是党的著名领导人之一,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卓越奠基人.他创办<解放日报>并改进新华通讯社,使党的新闻事业在20世纪40年代的延安和解放区呈现出蓬勃的生机.我1938年到延安,1942年进入解放日报社,在秦邦宪的直接领导下工作了四年,直到1946年他不幸遇难.这四年,我受到的教益是终生的.在我的印象中,秦邦宪对党无限忠诚,工作刻苦勤奋,勇于承担责任,生活中平易近人、和蔼可亲.62年后的今天,回想他一生的坎坷和他所表现出来的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我心中仍久久不能平静.  相似文献   

5.
全国政协副主席李金华在他口述的《我与审计风暴》中回忆他10多年的三线磨砺,现摘录如下。1971年,我被调到当时航空工业部的572厂。我在工厂干了12年,会计员、车间支部副书记、车间支部书记、厂政治部副主任、厂党委副书记、厂长,经历了不少岗位。尤其是厂政治部副主任,我干了6年。宣传教  相似文献   

6.
正看到这几颗熟鸡蛋,我觉得我这两年中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郝金龙郝金龙到金山嘎查扶贫已经整整两年了,在这两年的时间里,最让他感动的一件事就是,他做完手术刚回来,有老乡在他住房的门把手上挂了一袋熟鸡蛋。郝金龙说:"看到这几颗熟鸡蛋,我觉得我这两年中付出的所有辛苦都是值得的。"  相似文献   

7.
徐匡迪 《廉政瞭望》2020,(24):32-33
大学毕业以后,我留在了北京钢铁学院任教。1981年,教育部派我到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做访问学者,为期一年。之后,我又到瑞典一家高技术公司工作两年。那时,钱伟长先生是知名的社会活动家,先后任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民盟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到瑞典参加国际会议时,与我恳切地谈了很久,说他年纪大了,希望我能回国帮他。于是我在1985年启程回国,任常务副校长,协助钱校长处理大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8.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叫苗玉华,是中航工业沈飞公司副总经理。我和罗阳同志共事10年,他是我们的好班长,也是我们的好兄弟,是我们企业的领航人、掌舵人,是忠于祖国、献身航空的楷模。罗总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他常对我们说,咱们沈飞人干的是保密的活儿,所以要只做不说,不能张扬。今天,我要说:"罗总,对不住您了,面对这么多领导和同志们,我要讲讲您的事儿。"我们的罗总,在航空工业战线整整奋斗了30年。第一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员;第二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的飞机设计研究团队领导;第三个10年,他是一名非常优秀  相似文献   

9.
余秋雨 《唯实》2003,(8):187-187
孙绍振教授比我年长,我至今尚未拜识,这些年我已从他的文字中对他作过一番猜测,必须在见面前写出来,起点是他的那篇<"铁嘴"沉浮记>.  相似文献   

10.
《汀雷》杂志是二十年代大革命中,由福建汀州籍旅粤的进步青年学生,最早创办和最先引先进思想、时代精神到闽西的革命刊物。一九二五年冬,我在广州中山大学(原广东大学)政治经济系念书。一天,在广州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工作的朋友谢秉琼兴冲冲跑来找我。他是福建武平人,一九二四年我在上海大学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是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少奇很少谈他的光荣历史。1948年,他曾对我说:“要从我的今后了解我,不要从我的过去了解我。”他的谦虚,使我深受教育。但是,他在同老同志、亲戚、旧谊来往中,在谈论其他问题时,难免要涉及他的过去。因此,我还是零零星星地听他讲起过去的一些事。  相似文献   

12.
我的老家在河北省丰南市,我很小就失去了母亲。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知道八路军好,是共产党的队伍。1945年8月,我刚满16岁就参加了八路军。 我的原部队是四十八军一四二师供给部粮秣科。我们科有一位比我长几岁的老大哥叫董沛然,他是河北省卢龙县人。在平日里的工作、生活中,他总是耐心地帮助我,体贴我,经常和我谈心,使我明白了很多革命道理。可是让我纳闷和不理解的是,领导认为我工作干得不错,他却总是找我的毛病。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一名党员,因那时共产党员的身份是不公开的,我根本不知道谁是党员。  相似文献   

13.
张继敏 《党的建设》2010,(10):47-47
有一段很有名的对话,寒山子问拾得:"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我当如何处之?"拾得日:"只要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这样的禅语中其实包含了人生的很多哲学,而宽容则是一种很重要的人生哲学。我们生活在一个繁华纷乱的社会里,避免不了与人相处,更无法避免竞争。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可能挫折都会伴随在你身边。面对这些你该如何,抱怨还是报复?我想这也许都不是明智之举。古人说,"智不足,量不大。"看来,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1月是我省老领导伍洪祥同志诞辰100周年。他已经离开我们9年,他德高望重,为福建人民谋解放、搞建设、重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是我们的长者和先师。在我的记忆中他热心为民,工作勤勤恳恳,不计个人得  相似文献   

15.
朱卫华同志是我熟悉而尊敬的一位老领导,仔细算来,我们相知相识已有整整半个世纪了。在五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我受他教益颇多,他的一言一行给我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祝贺老朱90华诞我和朱卫华同志相识于1955年。当时,他担任山西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随后又担任省委书记处书记、省监委书记,分管过团省委的工作,那时我在团省委办公室工作,曾多次向他当面请教过工作。他1996年离休以后,担任我们三晋文化研究会顾问,他很关心弘扬我省历史悠久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艰苦奋斗、血与火的革命文化,他每次出席三晋文化研究会召开的会议,都对我们做出的成…  相似文献   

16.
李生明 《党史文汇》2014,(10):55-57
正2014年2月2日,是老红军郑富贵逝世11周年的日子。他享年107岁,我在大同市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曾经拜访过他,我衷心祈愿这位1928年入党、跟着共产党闹革命、南征北战的老红军战士在九泉之下,能够听到我个人纪念他的心语……素面朝天一老翁在有着赵武灵王墓和"胡服骑射"故事的灵丘县,有一位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冈山斗争、长征和平型关战役,后在解放战争中因负伤留在该地生活的老红军战士郑富贵。2001年7月的一天,我利用下乡间隙,第一  相似文献   

17.
郑杰同志是引导我参加革命的可敬的老师和战友。他为革命牺牲已41年。从我和他在白色恐怖中分手之日算起,已经有52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他那感人至深的革命形象,总是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成为激励我的一种精神力量。郑杰原名罗迎祥,1911年出生在仙游县兴太山区(今为钟山乡)郑洋村。他早年在仙游一所中学和集美职业学校念书。大革  相似文献   

18.
李海 《广东党史》2002,(3):33-33,40
敬爱的老领导刘田夫同志终于和我们永别了。今年春节期间,我和几个老同志还到他家拜年,祝愿他健康长寿,岂料竟成最后的一次见面! 我是1940年在肇庆第一次见到田夫同志的。当时他是中共西江特委书记,我是作为新兴县工委书记去向他汇报工作和听取指示的。1941年,我奉调到粤中区的开平县任县委书记,而他这时已改任中共粤中特委书记,仍然是我的上级领导。中区特委机关长期设在开平境内,因而亲聆教诲的机会也多了。  相似文献   

19.
余曼琪逸事     
1980年,北碚区委让我负责北碚地方志和革命史工作。1981年北碚党史征集办公室成立,我又分管党史工作。当时重庆市革命史由钟修文和胡康民负责。胡康民高中毕业,有文才,年轻、聪明、肯干、能吃苦。我尊重他是领导,他尊重我是老革命,我们合作得很好。他给我出点子,经常叫我了解这个、访问那个,访问后,我把材料给他,他认为很好,有的在《重庆党史通讯》刊登,有的在《四川党史通讯》刊登,还给了奖励。  相似文献   

20.
许世友是我军的一员名将,因他的特殊经历和特殊性格,被称为传奇将军。而他在1966-1976年的经历更是与众不同。“你们很多人都戴了高帽子,我没有戴,我是与杜平政委商定三十六计走为上。”许世友对毛泽东非常尊敬,就连他的名字也是毛泽东在长征路上为他取的。只要毛主席说什么,他老许就执行什么,但从1966年初夏开始,情况发生了变化,他对许多事情搞不清楚,陷入了困惑。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着:“‘文化大革命’开始,到处打人、抄家,我很看不惯。我想过去打土豪、打官僚是这样,怎么现在也这样搞?以后造反派抢部队的枪,我更反感,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