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脑死亡是由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死亡判定标准,该标准在立法中的确立给传统的刑事责任理论与制度都带来了挑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很多争论.站在刑法学的立场上,我国有必要对脑死亡问题进行专门立法,但在脑死亡标准的采用上应坚持以更为严谨和慎重的全脑死亡标准为法定标准,且应在刑事责任领域统一单采脑死亡标准为唯一的死亡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法学》1989,(8)
“一个人被认为循环和呼吸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或者整个脑功能(包括脑干)的丧失,即认为是死亡。”这是本文所提出的、适合于当前我国国情的区别死亡界限的标准。法律上的死亡确定必须与医学标准取得一致性。目前有35个国家在医学上接受脑死亡的新概念。但在法律上接受脑死亡标准仅仅14个国家。在不少国家、地区的立法机构和法学界人士对脑死亡概念,以及对脑死亡的法定认识感到迷惑不解,有的唯恐脑死亡法规的确立会促进安乐死的合法化。因而,区别死亡界限便成为医法学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脑死亡是由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的死亡判定标准,该标准在立法中的确立给传统的刑事责任理论与制度都带来了挑战,在理论界与实务界引发了很多争论。站在刑法学的立场上,我国有必要对脑死亡问题进行专门立法,但在脑死亡标准的采用上应坚持以更为严谨和慎重的全脑死亡标准为法定标准,且应在刑事责任领域统一单采脑死亡标准为唯一的死亡判定标准。  相似文献   

4.
脑死亡立法之探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死亡判断标准——脑死亡标准已经对传统的死亡标准即心肺功能完全丧失提出了挑战。脑死亡立法尽管受到各种因素制约,但其法律意义重大。我们应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对脑死亡的概念、基本原则、法律对死亡标准的态度、具体的诊断标准、执行及管理程序以及医生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做出明确的法律规定。  相似文献   

5.
论脑死亡标准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 ,传统的死亡标准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 ,更阻碍了有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脑死亡概念 ,国外也有相关立法 ,我国脑死亡立法也已进入实质性程序。本文对脑死亡的概念、意义、标准及国外的规定作了初步的阐述 ,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杨文 《证据科学》2003,10(3):142-145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死亡标准已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更阻碍了有关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有学者提出脑死亡概念,国外也有相关立法,我国脑死亡立法也已进入实质性程序.本文对脑死亡的概念、意义、标准及国外的规定作了初步的阐述,并对我国的立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正> 诊断脑死亡,必须对其临床表现如各种生命体征和神经症状以及脑电图、脑血液循环等进行检查评价。在心跳停止而死亡的尸检例中,其神经病理学检查所见,对进一步证实脑死亡的病史也是有价值的。近十年来,作者对62例脑死亡的尸检资料进行了神经病理学、临床和脑电图等多方面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脑死亡的临床病史。其死因构成为:头部损伤55  相似文献   

8.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传统的心肺死亡不再是界定死亡最科学的标准,脑死亡应运而生。脑死亡标准的确立,为扩大器官来源提供了一种可能的选择,但绝不像所想象那种解决器官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脑死亡标准的意义在于确立一种更为可续的死亡观念,为公民提供一种自由选择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9.
随着脏器移植的开展,脑死亡(BrainDeath)的概念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同时,脑死亡概念的提出对法医学在死亡时间、死亡性质的确定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目前有关临床医学中脑死亡发生的现状以及法医学对策的资料鲜有报道。本文介绍日本脑死亡研究的有关材料,以供参考。一、脑死亡的发生事日本厚生省脑死亡研究班于1984年对713所医院进行了调查。桂田菊嗣于1992年对全国Zll所急救中心和日本急救医学会会员所属的大规模医院脑外科等进行了问卷式调查[‘j。根据以上的调查结果及参考各因素,推恻日本每年的脑死亡发生例数在3,…  相似文献   

10.
我国脑死亡立法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悦 《科技与法律》2009,82(6):17-20
脑死亡是随着现代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新理论新标准,也对法学、伦理学和社会学带来了重大冲击。通过对国际社会有关脑死亡的定义、分类和判定标准的比较研究,我国有必要进行脑死亡立法,可以采取分步走的立法策略,立法重点应包括确立脑死亡判定标准、技术规范及实施机构及主体等。  相似文献   

11.
关于脑死亡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司法鉴定和临床医疗中,对于全脑功能不可逆丧失、无自主呼吸、心跳尚存或心肺功能在医疗机械作用下得以维持者,能否认定已经死亡,涉及诸方面法律问题。尽快制定适合我国当前国情的认定人体死亡的统一标准,已成为法学界和医学界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开展讨论。一、人你死亡‘’新概念”的认识这里涉及的人体死亡“新概念”即脑死亡,只是相对我国司法鉴定和临床医疗现状而言,在国际上已有力多年历史。时至今日,我国各大城市医院里已经引进尖端的人工复苏技术和设备,使“呼吸和心跳不可逆转的停止”这一传统的人…  相似文献   

12.
脑死亡及其法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脑死亡及其法医学意义谷振勇,韩业兴综述脑死亡(BrainDeath)是1968年才明确提出的现代死亡概念[1]。脑死亡不仅是医学、法医学的重要课题,还涉及法律、哲学及伦理等多学科,引起世人瞩目。作者就脑死亡一些基本问题综述如下。一、脑死亡的定义脑死亡...  相似文献   

13.
据中国医学论坛报报道,记者田晓青日前在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神经病学学术会议上获悉,我国《脑死亡判定标准(成人)》和《脑死亡判定技术规范》已经通过专家审定。《标准》和《技术规范》主要撰稿者、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李舜伟教授指出,所谓脑死亡是指包括脑干在内的全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各国专家已达成共识:死亡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点”,即在死亡的过程中,人体各器官及各个细胞功能的消失是逐渐的,而不是“戛然而止”。这就要求我们对判断死亡的器官重新认识。几千年来,心跳和呼吸的停止一直被认为是判定死…  相似文献   

14.
经过近20年的争议和讨论,我国开始突破几千年以心跳呼吸停止、瞳孔扩散为标准的传统死亡观念。由中国医学会组织全国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法学、伦理学等有关专家深入讨论、起草的我国脑死亡诊断标准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按照立法程  相似文献   

15.
陈名校  杜伯伦 《行政与法》2010,(4):126-128,F0003
"脑死亡"立法属于科技含量高,人权及伦理学混杂的法律进程。全文对脑死亡立法作了理论基础分析,对脑死亡立法的必要性,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作了探讨,提出对脑死亡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脑死亡诊断标准李如波,李德祥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系法医病理教研室(沈阳110001)一、脑死亡的定义近年来随着心肺复苏水平的提高以及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提出了脑死亡的概念。脑死亡即包括脑干在内全脑机能完全地、不可逆转地停止,而不管脊髓和心脏机能是否存在...  相似文献   

17.
脑死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明祥 《现代法学》2002,24(4):57-64
脑死亡是刑法学中与人的生命保护界限密切相关的问题。脑死亡的新观念虽然面临挑战 ,但其科学合理性毋庸置疑。脑死亡的时间应当以全脑机能不可逆性丧失时为准。脑死亡的概念与判定标准 ,有必要在器官移植法中予以规定。  相似文献   

18.
徐明 《法学杂志》2014,(4):134-140
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深化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在传统的"心肺死亡说"上又提出了"脑死亡说"。一直以来,人们对"脑死亡说"质疑之声不止:因其与器官移植紧密相连而存在严重道德风险,亦对我国传统法律制度产生了严重冲击和挑战。但实质上,"脑死亡说"与"心肺死亡说"一脉相承、并不存在难以逾越的鸿沟,二者各有其相应又难以分离的适用场景。在死亡判断中,"心肺死亡说"与传统死亡文化礼仪配合默契,"脑死亡说"与现代医学科学紧密相连,源于且着附于医学科学。由此,因应"脑死亡说"可能存在的问题,现代医学器官移植可以明确规定脑死亡标准,将脑死亡者器官捐献合法化,对于已经判断为脑死亡者,可以依法摘取其器官进行器官移植手术。  相似文献   

19.
据报道,在不久前结束的2002年全国器官移植学术会议上,中国卫生部的一位官员透露,由有关专家深入讨论、起草的中国脑死亡诊断标准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进行修改和完善。下一步将制定技术规范和管理程序,最后交给全国人大讨论通过并颁布实施。这意味着,如果这一立法被通过,中国传统的死亡的观念将被改变。几千年来,心跳  相似文献   

20.
脑死亡立法,动摇“心死”的时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媒体报道,一度被英国医院裁定为“脑死亡”的凤凰卫视女主持人刘海若在中国被救“活”了。脑死亡一时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专家认为,在法律方面,影响最多的是对于伤害与死亡的界限问题,如果实行脑死亡,对于法律中的死亡要重新界定。比如,“重伤”或者“杀人未遂”而出现的脑死亡,就可能成为“伤害致死”、“杀人既遂”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