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薛俊强 《前沿》2011,(7):72-75
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标志着"个人""群体"和"社会"和谐共生之社会整合视域的基本形成。马克思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批判体现在其独有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集中体现在:对古典经济学研究起点和方法的批判,即抽象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批判。在这一批判过程中,深刻地体现出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之经济哲学批判的实质和核心:在从事经济学的研究过程中以重塑"个人""群体"和"社会"发展有机统一为理论旨趣而展开对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方法论及其所引申出来的对其研究对象的人学批判。马克思对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哲学批判路径折射出马克思试图寻求"个人""群体"和"社会"三者发展的有机统一的社会整合思路,而这一整合思路为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社会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前提。  相似文献   

2.
在《法哲学原理》第三篇第二章中,黑格尔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由需要和劳动构成的范畴体系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与哲学问题结合起来,阐述了自己高度概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比较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前后研究主题的转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从理论视阈、研究路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直接启迪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劳动价值论是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石,也是马克思确证人民历史主体性的切入点。劳动发展史就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劳动自身沿着劳动—"异化"劳动—异化劳动克服的历史路线,实现自由劳动的现实复归;劳动价值理论也沿着古典政治经济学—黑格尔的国民经济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逻辑进程,实现劳动价值论的科学化、现实化。马克思无疑是自由劳动价值论的科学阐发者,他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经济劳动"与黑格尔哲学"精神劳动"的双重批判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类历史对自由劳动的理论自觉。马克思所阐明的自由劳动具有现实性、辩证性与人民性的特征,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构建的科学基础、方法论依据与价值原则。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旨趣是实现彻底的人类解放,作为马克思毕生研究成果结晶的《资本论》,更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理论巨著。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从对具体的经济范畴的分析入手,对资本主义的症候进行了诊断,深刻揭示了资本增殖的逻辑及其剥削的秘密,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分析和人的生存状况的考察,将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熔铸于其理论研究中的"三大批判"——哲学批判、政治经济学批判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当中:其中,哲学批判体现的是人类解放的存在论关怀;政治经济学批判展现的是人类解放的认识论自觉;而空想社会主义批判则是关于人类解放的实践论探索。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真正实现了"三大批判"的理论统一,并将三者融入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探索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5.
学界认为 ,除了封闭条件下两国相应产品成本 (价格 )之比相等这一例外 ,李嘉图贸易模型总是成立的。然而 ,排除了上述例外情况后 ,李嘉图模型仍可能失效。换言之 ,“两国相应产品成本 (价格 )之比不相等”只是李嘉图贸易模型成立的必要条件 ,而非贸易充分条件。李嘉图贸易模型的普遍适用性 ,由此受到质疑。  相似文献   

6.
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江泽民总书记在庆祝建党8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要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性批判问题是马克思重点关注的理论议题,在他那里,对于现代性的审视不仅是一项哲学任务,更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焦点所在。透过《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我们发现,马克思对于现代性的批判有一条清晰的运思逻辑:从哲学批判走向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哲学批判是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逻辑起点,在深刻剖析黑格尔理性形而上学的基础上,马克思以“感性活动”批判黑格尔的“纯粹活动”、以“现实主体”批判黑格尔的“理性主体”,同时批判了黑格尔对劳动概念的抽象理解。以此,马克思摧毁了现代性的基本原则——抽象的主体性。然而,哲学批判难以切中社会存在和现实社会的经济关系,难以触碰现代性问题的根基。基于此,马克思将现代性批判上升到政治经济学批判,他具体考察了国民经济学、异化劳动现象与私有财产问题,并立足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身批判资本主义问题,最终揭露了资本主义自身的内在矛盾以及资本逻辑对现代社会的抽象统治。  相似文献   

8.
孙芳 《理论月刊》2012,(7):41-44
在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通过对蒲鲁东和政治经济学不同流派的批判,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统一入手探讨贫困的根源,并指出贫困的斗争性趋向,这为随后马克思主义新的世界观的诞生起到了开创性的奠基作用。马克思在这篇著作中阐述的贫困观闪烁着新的历史观的光辉,对于我们今天正确看待全球贫困问题,正确解决当前中国社会问题具有极强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晓昕  张秀荣 《人民论坛》2014,(14):187-189
在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中,马克思关注到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从而促使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共同促进的动力下,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哲学,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因此以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逐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曹萌 《人民论坛》2014,(5):187-189
在对市民社会的考察中,马克思关注到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从而促使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研究共同促进的动力下,马克思超越了黑格尔哲学(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哲学,创立了新唯物主义。因此以1843年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标志,马克思的思想得到了逐步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与价值创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引发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在实践中科学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刊组织的“劳动价值论”学术笔谈 ,正是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对劳动价值论创新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引发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在实践中科学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刊组织的“劳动价值论”学术笔谈 ,正是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对劳动价值论创新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技术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社会条件和工业革命为其社会现实前提,哲学变革和政治经济学批判为其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技术思想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本质、技术革命、技术与科学以及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进行反思和批判,这些思考对我们正确理解技术本身尤其是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区分财富创造和价值创造,寻求先进生产要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引发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在实践中科学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刊组织的“劳动价值论”学术笔谈 ,正是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对劳动价值论创新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5.
经营管理劳动与价值创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引发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在实践中科学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刊组织的“劳动价值论”学术笔谈 ,正是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对劳动价值论创新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与时俱进的本质 ,劳动价值论也是如此。时代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实践 ,引发了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深入思考和研究。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也是现代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 ,在实践中科学认识和发展劳动价值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刊组织的“劳动价值论”学术笔谈 ,正是在全面理解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方法的基础上 ,对劳动价值论创新发展的一种探索。  相似文献   

17.
杜辉 《前沿》2011,(11)
本文从威廉.配第、弗朗斯瓦.魁奈、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对经济学的贡献,回顾了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历史延展,同时剖析了数理经济学的优势及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提出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对现实进行深刻的剖析,克服抽象化、静止化的不足,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市民社会既表现了人与政治共同体的对立,同时也表现了人与人的利己本质的对立。因此,市民社会是一切秘密的发源地,所谓的政治经济学研究无非就是对市民社会中家庭与政治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本质上,政治经济学是为市民社会学——市民社会学即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费尔巴哈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研究中出现决非偶然。一方面,费尔巴哈哲学宣告了思辨哲学的逻辑学的研究前提是错误的——思辨哲学是从思辨的观念的无限性而非从现存事物的感性的有限性出发。另一方面,费尔巴哈哲学还宣告了唯心哲学的逻辑学的思维路径是错误的——感性的经验世界、经验世界的感性决不是思辨的抽象的现实化,决不是观念的容器。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写于1857年8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奠基作。在这篇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从解析“生产”或“生产一般”这个概念入手.论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在《导言》的开篇部分,马克思阐明,生产从来都是具有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任何一种生产都是通过人们结成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进行...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大组成部分,而《〈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以下简称《序言》)堪称历史唯物主义的代表篇目。在这篇著作中,马克思较为全面、准确地揭示了自己研究政治经济学的最初动因、基本经过和主要结论。在所有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著作中,它的内容最权威,表述也最明确,因此,梳理和回顾这部著作所包含的基本思想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