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设立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措施,是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宏大手笔,由点到面,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乃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区为培植本地区经济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而竞相采取的手段。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和全国一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虽起步刚一年半,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刊分上下两篇刊登一组反映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成就的稿件,以展示我区园区经济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并向即将召开的“十六大”献礼。  相似文献   

2.
设立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措施,是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宏大手笔,由点到面,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乃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区为培植本地区经济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而竞相采取的手段。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和全国一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虽起步刚一年半,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刊分上下两篇刊登一组反映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成就的稿件,以展示我区园区经济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并向即将召开的“十六大”献礼。  相似文献   

3.
设立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措施,是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宏大手笔,由点到面,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乃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区为培植本地区经济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而竞相采取的手段。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和全国一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虽起步刚一年半,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刊分上下两篇刊登一组反映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成就的稿件,以展示我区园区经济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并向即将召开的“十六大”献礼。  相似文献   

4.
设立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措施,是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宏大手笔,由点到面,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乃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区为培植本地区经济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而竞相采取的手段。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和全国一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虽起步刚一年半,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刊分上下两篇刊登一组反映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成就的稿件,以展示我区园区经济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并向即将召开的“十六大”献礼。  相似文献   

5.
设立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导措施,是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的宏大手笔,由点到面,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新阶段。建设经济技术开发区(或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乃是进入九十年代以来全国各省市区为培植本地区经济优势、增强经济发展活力而竞相采取的手段。我区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建设和全国一样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并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虽起步刚一年半,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本刊分上下两篇刊登一组反映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建设成就的稿件,以展示我区园区经济欣欣向荣的喜人景象,并向即将召开的“十六大”献礼。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我国高新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建高新技术开发园区是 2 0世纪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创举 ,具体指选择一定区域在科学技术、人才、物力、财力上形成相对集中的优势 ,实行一定的优惠政策 ,开发高新技术 ,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逐步聚集 ,从而形成规模经济效应。产业集群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规律 ,产业集群对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作用十分明显。实践证明 ,形成产业集群的运作机制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遵循产业集群的规律 ,研究产业集群的形成过程和机制 ,对促进 2 1世纪我国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产业集群与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发展(一 )…  相似文献   

7.
高新技术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7O年代以来,涌现出一批高新技术,冲击着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各地也相继建立了不少高新技术开发区。对何谓高新技术,国内外至今尚未形成完全一致的认识,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科学定义和规定范畴。美国和法国学者认为,高新技术是知识密集型工业,而且只能当投入的研究和发展经费与销售额的比例、科研人员和一般人员的比例、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这三项指标都达到一定标准时,才能称为高新技术企业。日本学者则把当代尖端技术和为下一代技术作基础建立起来的技术群称为高新技术。我国多数学者认为,高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早在1978年底就提出让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先好起来”,后来改为“先富起来”。办法之一是在城乡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启动“个人利益机制”,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另一个办法是给予优惠条件,试办经济特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保税区、旅游度假区等经济性特区,着力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大办“‘三资”企业(指中外合资、合作和外商独资企业),让先行开放的地区先富起来。总的设想是让先富带动后富,最后走向“共同富裕”。本文着重介绍后一种对外开放的战略…  相似文献   

9.
刘琳 《唯实》1996,(12)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本世纪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渐进的、但却给中国社会带来深刻变革的伟大革命。深圳经济特区16年的巨大变化,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意义。 从创办经济特区的历史背景和经济特区承担的历史使命看,深圳经济特区就象当年陕甘宁边区那样的根据地,点燃了改革的星星之火,形成了中国改革烈火燎原之势 第一,特区是第二次布命的圣地。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提出创办经济特区,要求特区要象陕甘宁边区那样,要杀出一条血路。1979年初,广东省领导层酝酿方案:在邻近港澳和沿海地区划出一些地方,设立类似海外的出口加工区,以吸引外商投资办企业。在同年4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期间,邓小平同志听取了上述方案的汇报,并对广东省委的领导同志说:“还是办特区好,过去陕甘宁就是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他把特区比作革命根据地。而创建根据地是非常艰难的,但必须在艰难险阻的重围里“杀出一条血路来”。会议确定,在深圳、珠海、汕头试办特区。1980年8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决定,批准国务院提出的《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在广东省的深圳、  相似文献   

10.
开发区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对外开放的“窗口”,也是我国经济体制创新的“试验区”。迄今,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有32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52个,加之省级和市县的开发区已有近千个。因此,办好现有开发区,对于我国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对于经济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开发区也必须在体制改革、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科技进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外开放等方面不断创新,才能更好地发挥辐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22,(7):55-56
<正>杭州市临平区地处长三角圆心地,是杭州的东北部门户,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临平新城两大产业平台为主体,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以高端装备智造、生物医药、新材料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全区共有上市企业20家,高新技术企业578家。去年以来,临平区依托制造业集聚优势,以加强非公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以临平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试点,聚焦“青、轻、亲”,创新打造“青企兵”特色宣讲团,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积极传播党的声音,  相似文献   

12.
高新技术开发区与经济开发区相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更注重国内科技成果的转化。高新技术开发区在引进国外资金、技术的同时,要高度重视推进国内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和国际化,要通过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条件,鼓励国内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进区创业,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并形成规模生产。我们要努力增加产业的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萌芽阶段,开发区要为这一萌芽产业提供发展基地,成为建立新体制的试验示范区。通过推动大中型企业与科研院所合…  相似文献   

13.
每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区”更是如此。如果说深圳是“激进”的,珠海则是“温和”的。就在珠江对岸的兄弟城市为“特区不特”展开激烈讨论的时候,珠海却似乎始终“置身事外”。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经济特区诞生近2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办公室与中共海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共同主办的全国“邓小平理论与中国经济特区的建立和发展”学术讨论会,于1999年5月5日至8日在海口市举行。现将会议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建立特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有的学者认为,创办经济特区,在促进我国改革和开放两个“主攻方向”上的历史贡献都是巨大的。从改革方面来说,特区作为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新体制的试验区,率先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实验,以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的胆识和勇气,敢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经济特区既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试验区、先行区、示范区,又是处于战略区位上的重要口岸城市,带动和组织区域经济发展的经济中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特区的“两重性”。由此入手去研究经济特区,我们将会更深刻地认识它的发展机制和发展优势,更全面地了解它在历史进程中所能做出的业绩和贡献,从而更准确地预见特区未来的作用和地位。 城市特区和特区城市 特区与城市相结合、相促进,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典型形态。在改革开放中,特区政策对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果不是创建经济特区,今天我们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些地方所见到的,大多还是一  相似文献   

16.
《支部生活(山东)》2010,(8):F0002-F0002
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于1984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全国首批14个国家级开发区之一。该区建区以来,始终坚持大工业立区、高新技术强区、优化环境兴区“三大战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综合实力位居国家级园区第六位。目前,该区管辖面积228平方公里,总人口40万,党组织650个,党员12487名。  相似文献   

17.
一、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我国在80年代以来的区域经济发展上有两方面经验教训值得总结。一是东部快速增长的历史经验,二是西部多次失去振兴机会的历史教训。在前20年改革开放过程中,支撑我国东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外向型经济的急速扩张和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以“特区型”经济为“龙头”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对东部崛起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人们对这一点已经有了共识。正因如此,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在西部开辟“特区”的呼  相似文献   

18.
《求是》2004,(16)
邓小平同志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对经 小平会见日本公明党第十三次访华代表团时,明确济特区的创立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圳经济特 提出经济特区要走外向型道路。他说: “我们特区区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邓小平同志 的经济从内向转到外向,现在还是刚起步,所以能对深圳经济特区有着很深的感情, 1984年、1992年曾 出口的好的产品还不多。只要深圳没有做到这一步,两次前来考察,指导深圳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 它的关就还没有…  相似文献   

19.
《党的生活(青海)》2009,(7):F0003-F0003
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南川工业园区是省政府在青海发展变革的重时期、在青海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攻坚阶段,为进一步优化全省工业经济结构、促进全省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区域经济引领作用、整合完善西宁(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功能布局,在“一区多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于2008年2月经省政府批准成立,是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一区四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正>自1984年10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开发区至今,我国已形成了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战略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旅游度假区、保税港区、出口加工区、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各类功能属性的特殊政策区域,可统称为功能区。功能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的产物,已走过了28年的发展历程。功能区在行政管理体制方面的持续探索与创新,为其自身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的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