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和谐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建国以后,民生问题才真正受到关注.只有以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执政党构建和谐中国的基点,把民生落到实处,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得到贯彻和实施,有机和谐才能得到真正实现.执政党关注民生,也就抓住了构建和谐中国的要害.我们应深入认识民生问题的严肃性和重要性,采取得力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最为突出的亮点之一,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民生问题解决不好,社会就不可能和谐。民生问题连着民心,关系老百姓的切实利益,影响党群干群关系,涉及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因此,要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先解决好民生问题。民生问题已  相似文献   

3.
《世纪桥》2008,(12)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从群众对民生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顾春季 《奋斗》2011,(2):45-46
民生问题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问题。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及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的事业兴衰成败。民生有保障,人民群众才能衣食无忧,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5.
民生,就是国民的生计与生活。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和谐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党历来重视民生问题,建国以来我党在各个不同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一系列民生理念和民生举措,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从群众对民生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王祁远 《世纪桥》2008,(8):61-62
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问题,不仅事关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影响整个国家改革发展的大局。我们要充分认识我们所面临的民生问题,从群众对民生的基本需求、发展需求和安全需求方面出发,着力解决好收入分配、就业、教育、社会保障、社会事业等民生问题,从而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报告将民生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单独立题阐述,这是历次党代会报告中的第一次。民生问题成为十七大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民生连着国运。国家建设得好不好,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看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么样。从表面看,衣食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都是个人生活问题,但从全局看,从深层次看,民生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民生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政治问题。民生不仅反映民心向背,还集中地体现着执政党的价值追求、治国理念和执政水平。解决民众最为关注的民生问题是执政党增强执政合法性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共产党在执政之初就关注过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9.
常雪 《世纪桥》2012,(13):10-11
民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的,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在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来阐述和谐社会视野下中国共产党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民生领域中的突出矛盾,民生是国家和社会组织活动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目的。是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不和谐的表现。建国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直关注民生和重视民生,为改善民生和解决民生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性的民生思想,积累了丰富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实践经验,本文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指导来阐述中国共产党执政以来对解决民生问题的探索。  相似文献   

11.
观点集萃     
《当代贵州》2007,(8):6-6
民生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学者汪玉凯认为,在我国目前的体制政策环境下,民生首先是一个政治层面的问题。看起来属于经济、社会层面的民生问题,它后面直接关联的,与政府的公共服务有关;与一定时期社会的公平、正义有关:与一个国家和政府在一定时期的制度安排有关。如果不从政治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些社会问题、经济问题就解决不好或者解决不了。  相似文献   

12.
从1949年到1956年,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巩固新生政权,毛泽东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思想并付诸实践,即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保障人民公共安全。这些思想和实践契合了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做到了保障和改善民生与政治革命同步、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国家工业建设的大局之间寻求平衡,并实现了毛泽东亲力亲为与中央领导集体群策群力的有机统一。虽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这一时期毛泽东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思想在实践中出现偏差,但依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3.
蒋红军  于峰  张玉玲 《世纪桥》2012,(23):64-65
摘要: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也是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要、最根本的问题。为此本文从民生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关注与重视、民生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保障与改善两个方面上给予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现在的民生问题相当尖锐和复杂,既要解决生存领域的问题,还要解决发展领域的问题。民生问题凸显,客观上与当前社会转型、经济体制改革和全球化进程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民生问题突出,也与政策、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失衡有关,与解决民生问题的制度短缺有关。这些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不解决,民生问题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而如何破解这些民生难题,完善民生建设的政策统筹机制,这是近十年两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是中央决策层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我们在理论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究陈云建国后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实践,归纳了陈云关于民生问题的三条基本经验,即要以“真正为人民谋福利”为根本出发点解决民生问题;“第一是吃饭,第二要建设”;解决民生问题“应该成为重要的国策”。并由此提出关于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民生建设、解决民生问题的三点启示,即在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以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民生问题,在解决民生问题时要统筹处理生产与发展、物质与精神、民生与民主的关系问题;要致力于建立健全能够持续而广泛地改善民生并能够获得民众支持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构建和谐社会要以民生为本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民生问题在国家发展进步中日益突显出来,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国家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在步入理性、健康、文明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在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邓小平理论也是在中国改善民生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与中国民生问题紧密相连.邓小平理论构建了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理论框架,它开辟了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新途径,丰富了解决民生问题的原则内涵.  相似文献   

18.
张弥 《学习月刊》2014,(19):29-31
教育、就业、养老、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及国民健康、住房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是中国当前处在社会结构转型期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公共财政与民生问题密切相关,认识民生问题的现状,把握财政与民生问题的契合点,进而从财政上找准支持民生的政策策略,是中国民生发展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9.
吉炳轩 《奋斗》2010,(5):3-11
<正>这次省委全会的主题是研究部署全省民生工作,讨论通过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民生工作的决定》,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落实措施,全面提高我省民生工作的水平。下面,根据省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我就做好民生工作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做好民生工作的重大意义民生问题始终与一个国家、民族、政党的命运休戚相关。一个有作为的执政党,总是把民生问题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  相似文献   

20.
厘清民生问题与宁夏跨越式发展二者间的关系,统一领导干部对民生问题的认识,保证民生问题持续稳定的改善是党和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