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耀曦 《春秋》2011,(2):22-25,1
1870年,美国传教士麦加地携其收养的宁波女孩金雅妹去日本读书.这位乱世中不幸的孤儿幸运地成为中国女性留学第一人。但直到40多年后的1914年.中国政府才开始启动女生官费留学之旅.隔年考一回,每次10人。而当1922年赴海外留学.官费私费女生已达200余人时,山东尚无一人。1923年,美国旧金山某处码头的货轮里。一位中...  相似文献   

2.
一个半世纪以前,容闳,中国留学第一人,从珠海去了美国,1854年成为美国耶鲁大学唯一一名中国毕业生。毕业后,在他的倡导下,中国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120名中国幼童被他“破天荒”地带到大洋彼岸的美国,掀开了中国留学史的第一页。容闳,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在他的故乡建立中国留  相似文献   

3.
石学峰 《中国人大》2012,(13):50-50
从甲午战争过后的1896年开始,自古以来就习惯于接受日本留学生前来学习的中国,第一次由大清朝廷选派13名学生赴日留学,由此拉开了清末中国人赴日留学热的序幕。史料研究表明,由于受到甲午战争日本取胜中国惨败的客观形势影响,加之国内的改革维新思潮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27—28日,“中日韩女性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联合主办,并得到了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北京日本文化中心的大力支持。来自韩国梨花女子大学、日本中国女性史研究会、京都大学、庆应义塾大学、菲利斯女学院大学等国外高校和研究团体,以及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国内高校及研究机构中的女性问题研究学者30余人参加了会议,就共同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时事资料手册》2008,(5):27-28
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扩大增派出国留学人员的指示后,中国留学史掀开了新的一页。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留学潮”,为中国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支持,推动着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与全球经济全面交融。  相似文献   

6.
赵又新(1881—1920年),原名复祥,字凤喈,别号又新,云南顺宁(今凤庆)人。早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同盟会,后转入国民党。他在短暂的一生中,领导过辛亥云南临安起义,参加过“二次革命”、护国起义及护法战争,是辛亥革命的英勇战士,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著名将领,是值得我们纪念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英烈。研究他的一生,对于我们研究云南地方史、中国近代军事史和中华民国史,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7.
胡颖 《小康》2005,(3):54-54
留学日本:日本政府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接纳10万留学生的计划,据资料表明,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总数占全部留学生的60%。数以万计的上海人奔赴日本留学,在当时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8.
外刊     
《小康》2007,(10):15-15
中国像磁石般吸引外国人学生去中国不再仅仅是为了语言训练,中国也不再是到海外留学的学生比到本国留学的学生多的国家。2005年,中国第一次经历这种状况:在中国留学的学生在14万以上,超过前往海外留学的中国学生数目(大约是12万)。去年,在中国学习的外国学生人数超过16万,他们来自184个国家和地区。当中40%的目的不仅限于语言培训。韩国学生最多,为5.7万,日本次之,为1.8万,而美国有1.1万。  相似文献   

9.
怀念费孝通     
胡荣 《政协天地》2007,(6):44-44
费孝通教授去世2年了,但我还是时时想起他。费孝通教授是我们1984年南开大学社会学研究生班的导师。我们班37个人,是社会学重建后第二个研究生班。我们第一次见到费老是1984年10月17日上午。那天是南开大学65周年校庆,我们没去参加校庆大会,而是在主楼的教室里等从北京赶来参加校庆的费老。费老参加完学校的校庆大会,于上午10点半来到主楼和我们见面。费老坐下后,就和我们谈起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和重建过程,讲他如何采取“愿者上钩”的钓鱼方式从其他学科中招兵买马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10.
近期,在日本东京的网上出现了十多万字的《日本侵晋史述》的纪实文章的网页,并在著名网站雅虎(东京)登载,在日本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发表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日本青年德永智。德永智,一九七六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一九九五年九月至一九九八年三月,在山西大学留学,攻读汉语和中国历史。小青年细高个,皮肤白净,浓浓的眉毛下闪烁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显示着精明而谦虚的智慧和好学的神态。他举止大方,很懂礼貌,谈话从容,总是恭敬地听别人讲话,待别人讲完后,才谈自己的意见。因我的孩子微风曾在日本大阪留过学,由于语言沟通上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凤尾菇已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一道受欢迎的美味佳肴。但人们也许并不清楚,凤尾菇的引进和推广凝结着两个人的心血:一位是费孝通教授,另一位是苏州市民盟成员、高级农艺师何元亨。1981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主席的费老应邀到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讲学。在一次欢迎宴会上,端上一盆色香味俱佳的炒鲜菇,大家品尝之后连声赞美。费老问这是什么菇?悉尼大学微生物系华裔教授曹继业答道:"这是我培育的高产平菇。这种菇营养丰富,产量比普通平菇高10倍。适应性和抗逆性强,投资小,收益大,目前已在澳大利亚城乡大量种植。它的祖先——野生菌株来源于我们祖国的喜马拉雅山!"费老听后颇有感触地说:"既然是我们中国的菌种,就应该让它回乡去……。"在费老离澳前夕,曹教授将几支装在试管中的母种交给费老,深情地说:"这是我献给祖国人民的一点小礼物!"费老回国后,头一件事就是把平  相似文献   

12.
杨海若 《创造》2012,(3):72-73
1896年,中国留学日本的大门开启时,滇东北的第一个留学生刘盛堂东渡日本,学习邻国先进的科学技术,借以改变家乡贫困落后的面貌。他的举动得到云南当局的首肯。  相似文献   

13.
清末中国学生的留日浪潮张卫民本世纪初,中国学生前往日本留学的活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一贯以天朝大国自居的清朝政府之所以放下架子,派遣大批学生出洋留学,完全是鸦片战争以来处处挨打的被动局面使然。这是留日浪潮勃兴的大背景。鸦片战争后几十年的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4.
梁惠娣 《乡音》2012,(6):49-49
日本人精明,众所周知。我在日本留学的经历,让我对日本人的精明有了切身体会。2011年8月31日下午我抵达日本东京。下了飞机,直奔东京大学留学生会馆,然后与留学生会馆的负责人交涉,要了个小套间作为我此后留学生活的容身之所。  相似文献   

15.
三、要弄明白民盟在整个中国政治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 "我的生命路线的选择,不是我选择的,是共产党决定的。"——费孝通 民主党派的历史定位、社会定位和政治定位,是参政党建设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根本性的问题。多年在费老身边工作的吴修平副主席回忆说:费老主持民盟中央工作伊始,  相似文献   

16.
1994年,金秋十月,枫叶如醉,丹桂飘香,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风尘仆仆来到我省扬中市,指名要见该市年轻的农民企业家,三茅镇建设村党委书记、江苏正大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唐桂生。唐桂生在家里接待了费老,费老得悉只有3500  相似文献   

17.
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西方中国女性史研究已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伊佩霞(Patricia B.Ebrey)、曼素恩(SusanMann)、高彦颐(Dorothy Ko)、白馥兰(Francesca Bray)、白凯(Kathryn Bernhardt)等人的著作不仅在中国女性史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8.
旅日书画家王德水,字海天,1954年出生在绍兴,成长在上海,奔波在中日之间。王德水是中国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55代孙,6岁习书画,擅长魏、篆、汉隶。1987年,王德水留学日本美术学院,将日本绘画技艺渗透到作品中,创作出大量兼容中日书画特色的艺术墨宝。  相似文献   

19.
中日两国,“警察”一词,不仅文字完全相同,而且词义也没有差别。《说文解字》中对“警”字的注释是“戒也,从言从敬,敬亦声”,意为戒之以言,谓之警,即是有言在先,不得违戒。“察”的注释是“覆也,从一祭”,意为祭天求示,得神意而明白,反复详审谓之察。察之为明。有些中日语言学者认为,“警察”一词来自日语,如中日关系史、中国近代语言文学和日本语言学专家、日本文学博士实藤惠秀在其著作《中国人留学日本史》(日本实藤惠秀著,谭汝谦、林启彦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1983年8月第一版)第七章《现代汉语与日…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8)
今年一季度,笔者接连两次设宴,为朋友的孩子到日本和新西兰留学饯行。也就在这期间,几起接连发生的中国留学生遇害案,正引起国人的广泛关注。中国留学生在海外遇害的消息特别集中,自然触动了国人敏感的神经。有人感到国外不是天堂是地狱,对到国外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