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3月22日《亚洲时报》刊登了美国著名金融评论家亨利.刘题为《新自由主义的工资》的文章,认为中美贸易确实存在失衡,但是这种状况不可能通过提高人民币汇率得到改善,而必须提高中国工人的工资,后者是中美贸易失衡的根本原因。作者还指出,中国金融改革必须警惕新自由主义金融理论的央行“政治独立”论,这种理论本质上有利于保障金融集团和大资本的利益,却会牺牲中国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文章主要内容如下。核心矛盾2005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赤字猛涨到2020亿美元,占美国总赤字的四分之一还多。近几年来,美中贸易失衡的…  相似文献   

2.
如果说21世纪是亚洲的世纪,是中国的世纪,那么从市场层面上看,2006年的中国崛起,很显要地被资产升值确认着。无论是中国的人民币还是其项下可流动的便于交易的资产——房子抑或股票。中国资产的群体性走高,是世界对这个市场国家的定价的走高,但之所以发生在2006年而不是其它,自然与内外环境有关。现在的情况是这样的:人们一边抱怨着全球流动性泛滥,一边又积极参与其中,获取“阿尔法”回报(alpha,即高于市场基准水平的超额回报)。这种状况目前令任何人都难以阻挡。2001年9.11事件之后,美国采取双赤字(贸易赤字、财政赤字)政策,导致美元纸币的滥印。美国可以这么做,全球流通的美元,只有1/3在美国本土,加之全球化带来的生产成本大幅降低,令美国可以回避掉通胀之苦,但美元迅速由硬变软,不断贬值。这个时候,中国也必须打开人民币汇率的游戏规划,走向强势升值的路径。加之现行的资本项目不可兑换的外汇政策,人民币需要对应每年6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在国内投放。人民币的流动性过剩相较全球只能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此内外因素累积并化合,中国迎来了这个被资产亢奋确认的2006年。这种内外环境,我们应对好了,就可以称之为机遇;应对不好,甚至可能走向灾难。  相似文献   

3.
凯恩斯学说为收不抵支、寅吃卯粮的财政政策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因为萧条年代政府需要花费更多以提振经济。然而现实是绝大部分国家绝大部分时候都在实行赤字财政,区别仅在于光景不好时它们的赤字率会更高。最终连年赤字使得政府背负的债务不断扩大,直至不可持续。但这个可持续与不可持续的临界点相对于各经济体是不同的。美国的赤字率可以达到10.5%,日本的负债率可以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一年里,美国的政治家们在直接针对亚洲的外交政策和金融争端中的强硬姿态日益增强。一种新思路正在形成,就是如何显示出与充满活力的亚洲经济及其伴随着庞大贸易赤字的螺旋上升的贸易增长的关系,这种美国政治思维新浪潮如何形成,威胁着美国在APEC关系中的合作精神。这种对APEC主要成员国坚决的经济和外交政策行动的强硬化。如此轻柔地示意公众和私营业主转向欧洲、中美洲和拉丁美洲那些美国了解的、信赖的或亲密的贸易伙伴。 随着美国全球军事力量的收缩,美国公  相似文献   

5.
《南风窗》2016,(7)
正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财政部提请的《关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6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确定今年国家账本。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2.18万亿元,赤字率达到3%,既确保财政支出也为减税留下空间;同时,中央财政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涨幅达12.2%,表明中央将对区域间的"均贫富"力度加大;新的"奖补资金+扶贫资金"支出,将继续发挥财政在去产能调结构促改革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近日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表态中国的美元金融资产是十分安全的。核心观点其实就是两个:美国财政会自律,赤字不会持续增长;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所以中国可以继续借钱给美国。  相似文献   

7.
2004年10月美共经济委员会发表了题为《关于世界和美国的政治经济学》的报告(主要由瓦迪·哈拉比起草,由哈拉比提供给本刊发表),对当前世界和美国资本主义做了政治经济学分析。报告认为当前威胁世界经济的五大因素即美国急剧上升的贸易赤字、美国失控的联邦预算赤字、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石油价格飙升和中国经济可能遭遇硬着陆都根源于美国:前三点都直接是美国的经济问题,第四点油价大涨正是美国垄断集团操作的结果,第五点也与美国有关,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本来是世界经济的稳定因素,但是在美国为首的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的压力下,中国抵御风险的能力下降。总之,美国成为世界经济不稳定的总根源。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8.
任琳 《当代世界》2018,(4):46-49
当今世界面临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其中,治理赤字是根源,和平与发展赤字是表现。原有的全球治理体系无法充分应对时代新挑战,致使"治理失灵"现象的出现。因此,设计理想的治理模式,改变治理赤字的现状,都亟须深刻理解时代新背景,对症下药。随着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不仅仅为世界贡献了大量全球公共产品,更是为实现紧跟时代精神、合作共赢、包容共享、监管有力和公共产品充足的理想治理目标,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经济呈现诸多好转企稳迹象,美国政府高层官员也轮番表态,认为经济复苏指LI可待。但美国经济企稳的基础仍不稳固,还面临就业市场依旧严峻、财政赤字屡创新高、居民消费疲弱不振、金融业隐患犹存等不稳定因素。美国民众刚刚挺过了一场金融系统面临整体崩溃的危机,现在面对的可能是一场漫长而痛苦的“无就业”复苏。  相似文献   

10.
徐步 《当代世界》2022,(1):11-16
2021年国际形势深刻演变,单边主义逆流涌动,新冠肺炎疫情继续蔓延,传统热点纷争挥之不去,非传统安全问题进一步显现。在此背景下,全球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有增无减,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大国关系深度调整,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冲击,国际社会面临诸多跨国性和全球性问题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华贸易出现大量赤字之后,一直要求中国必须停止所谓的使人民币低估的币值“操纵”。然而,2007年2月14日《亚洲时报》上亨利·C·K·刘的《美国:世界首要货币操纵国》一文认为,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金融霸权和美元霸权,历史上一直强烈干预金融和汇率,美国才是世界首要的货币  相似文献   

12.
2004年11月2日美国http://www·coun-terpunch·org网站发表了斯坦达德·谢弗对著名的《超级帝国主义》一书的作者迈克尔·赫德森的采访。在访谈中,赫德森指出,早在尼克松政府时期,他就撰写了《超级帝国主义》一书(该书最初是为政府做的一份研究报告)并指明:因为美元是世界货币,如果扩大当时已很严重的美国经常项目赤字,在相当长时期内可以加强美国的地位,但会加剧世界经济的失衡,因此不能走这一条道路。但美国政府看到赫德森的报告后却说“这样好极了”,于是从此走上努力扩大赤字的道路,直至劫持整个世界经济为自己的泡沫经济和越战以来的…  相似文献   

13.
夏斌  陈道富 《南风窗》2011,(5):76-77
如果美国今后不收缩其庞大的军费开支,不能很好地处理贸易和财政"双赤字"问题,美元有可能丧失霸权地位。到2020年或者更早的时期,欧元将取代美元的霸主地位,人民币在10年后将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相似文献   

14.
随着美国战争倾向的加强,关于新帝国主义的讨论开始多起来。本期下面几篇文章正是以新帝国主义的视角分析美国的,认为美国一直通过执行双重标准的全球自由主义体系和强势的军事机器剥削全世界,而值得关注的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美国实力下降,为维持自己的赤字经济,开始损害其他西方大国的利益,这导致西西矛盾加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的和平可能结束。如下面采访霍布斯鲍姆一文所示,欧洲知识分子开始反思、反对美国(亦参见本刊2003年第9期文章)。  相似文献   

15.
张春 《当代世界》2023,(11):14-21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先后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一系列“中国倡议”,为国际社会应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贡献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大动能。“中国倡议”的基本属性是中国特色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领域模块。“中国倡议”为“全球南方”提供重要引领与合作动力,必将推动构建“全球南方”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6.
<正>2019年4月25—27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指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目的是聚焦互联互通,深化务实合作,并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中国古语有云:"变则通,通则久。"民心相通是最深入、最长久、最基础的互联互通,对于携手应对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风险挑战,特别是破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四大赤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17.
美刊《每月评论》2004年11月号刊登了埃及著名左翼学者萨米尔·阿明题为《美帝国主义、欧洲与中东》的文章,分析了在美国全球霸权计划中欧洲和中东的地位,认为对于欧洲,美国将确保其资本流入美国以维持美国的赤字经济,这就要求防备德、法、俄结盟和欧洲独立,而对于中东,由于对该地区石油资源的控制是美国全球霸权的基础和重要杠杆,美国将阻止一个现代化的强大而团结的阿拉伯世界的出现。文章摘译如下。资本主义从其产生起,在本质上就是一种两极分化体制(polarizingsystem),即帝国主义体制。控制中心与被控制的外围区域同步形成,并在每一阶段…  相似文献   

18.
邓聿文 《南风窗》2012,(6):36-38
过去30余年特别是最近几年强化政府作用乃至由政府主导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几乎耗尽了大自然和人们本身的潜能,留下了环境赤字和权利赤字,致使人与环境、人与人、民与官之间陷入了一种极度紧张的状态。  相似文献   

19.
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治理"是应对"大变局"的有效途径。但是,现存的"全球治理",尤其是经济和气候变化治理系统正在遭到弱化,陷入困境甚至危机。在此背景下,"协和"的关键性再度受到研究界的重视,新的"国际协和"也成为有效治理21世纪世界事务的潜在路径。特朗普政府的"退群"行动进一步扩大了"全球治理赤字",世界主要国家或国家联盟在"美国缺位"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积极推进多边主义和全球治理,日益成为弥补"全球治理赤字"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亟须通过加强全球治理予以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2018年,国际格局不断发生错综复杂的深刻变化,世界力量对比加速演变,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历史发展进程。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两大主题,国际格局呈现大发展、大变革和大调整,但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和全球治理赤字愈加凸显。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主要大国矛盾跌宕起伏,地区热点问题走势各异。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交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严重冲击多边贸易和金融秩序,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国际形势"动中有变",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