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我国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逐步展开,是一件大事,它“表明我们已经开始找到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子。”这个论断是十分鼓舞人心的。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论断,有必要弄清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总结我们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这个基本结论作为“总要求”明确规定下来。反映了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认识的深化,说明我们已经正确认识了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与我国过去僵化模式的矛盾,并决心用改革的方法,改变过去照搬苏联模式的作法,改革那种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和若干不适应实际情况的固有观念,揭示了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历史性、纲领性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进行改革,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就要冲破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模式。长期以来,由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和我国“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搞的是传统的、僵化的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片面追求“一大二公”;经营管理过分集中统一,实行大规模的集中生产;分配领域,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流通领域,限制和取消商品生产,忽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经济管理,条块分割,政企不分;政治体制方面,党政不分,以党代政;中央和地方实行高度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是根据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的结论。马克思主义者一贯认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在实际运用中应以具体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他们从不把这个理论看成是万古不变的教条。在《共产党宣言》一八七二年德文版序言中,他们明确指出,对《宣言》中所发挥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228页) 列宁讲得更明确。他在1899年指出:“对于俄国社会主义者来说,尤其需要独立地探讨马克思的理论,因为它所提供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法国不同于德国,在德国又不同于俄国。”(《列宁选集》第1卷,第203页)1916年,列宁科学地预见到“一切民族都将走到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认真总结了我国三十多年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得出一个基本结论,这就是邓小平同志在十二大开幕词中所指出的,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谓中国特色,是指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而产生的种种特点和优点,而不是说一定要表现为与外国不同或中国独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核  相似文献   

6.
走什么道路进行革命和建设,是关系到中国革命和建设能否取得胜利的极为重要的问题。在现阶段,为了实现党的“十二大”提出的宏伟目标,把我国建成为高度文明和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必须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改革为之开辟道路。只有实行改革,才能使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胜利。因此,实行全面而系统的改革,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课题。一般地说,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各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并不是一个新问题,早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恩格斯就曾经尖锐地批评过某些德国人把马克思主义生搬硬套地搬到美国去,用“学理主义和教条主义的态度去对待它”。(參见《马恩全集》第36卷第566页)列宁也曾经讲过,马克思主义所提出的,“只是一般的指导原理,而这些原理的应用具体地说,在英国不同于法国,在  相似文献   

8.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诞生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发展的形势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开始以来逐步出现的。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恐伯是不可能的。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  相似文献   

9.
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已经走过了十二个年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经过艰辛的探索,尽管出现过一些失误,但是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有目共睹、举世公认的巨大成就。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通过总结最近一个时期的历史经验,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概括为十二条原则。这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的认识上达到了一个新  相似文献   

10.
乡镇企业在我国农村诞生已有一段时间了,但大发展的形势还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开始以来逐步出现的。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农民富裕,没有乡镇企业的发展,恐伯是不可能的。这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规律。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农业人口都比工业人口少;咱们国家按照党中央确定的方针、路线,走出发展乡镇企业,解决农村剩余劳力问题这条路子来。实行家庭承包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一人就那么几分地、1亩地,多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唐德武小平同志在南巡谈话中,把他多年研究思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取得的科学成果,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以下凡引此...  相似文献   

12.
这本书是北京市委宣传部为开展“改革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教育而主持编写和审定的,也是北京市青工政治轮训教材。该书结合城乡改革的实践,较为系统地讲解改革的理论、政策和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并努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回答干部、职工的各种现实认识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任登第当前干部和群众思想上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就是究竟什么叫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排除“左”和右的干扰,放开手脚搞改革。不是马克思模式的社会主义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了正确回答这个...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它奠定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实基础。国企改革的发展,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能否打好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攻坚战,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命运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指导我们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决定》的发表,标志着我党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国有企业的规律性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它将指引我们努力开创国企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全面…  相似文献   

15.
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指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行多党派的合作,这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所决定的,也是我国政治制度中的一个特点和优点。”’面向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联合代表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党派团体,共同致力于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祖国的和平统一,同时必须彻底划清中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多党制的界限,抵制西方在政党制度问题上加紧对我们的西化…  相似文献   

16.
一、五四民主旗帜的继承和弘扬 发生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端。五四运动的一个重要历史意义,就是提出了对我国社会进步具有深远影响的民主的口号,举起了民主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三个基本特征,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文明主体结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意义高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振兴中华、指导我国实现现代化的灯塔,而且具有重大、深远的世界意义。它既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又是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前进的坚强后盾。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  相似文献   

19.
在全党县级以上领导班子中开展的“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党内教育活动,具有深刻的意义。在这项教育中,首先要解决好的问题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问题。这是关系党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一、信念问题是领导干部思想政治素质中的首要问题所谓“信...  相似文献   

20.
我国思想战线上的态势目前是相当好的,可以说是超过了一年以前大多数同志所预想的在一年当中所能达到的成绩。一年以前我们也是有信心的,相信能够做好思想工作,能够把大多数群众,大多数同志团结起来,争取一个稳定的局面。但是在一年当中达到现在这样一个结果,是事先没有想到的。国家要稳定,现在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不光是工人、农民是这样想,知识分子是这样想,就是一度卷入较多的大学生,也大多数都承认国家需要稳定。在北京有一些大学生,对我们采取的政策、采取的各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