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冰 《党政论坛》2010,(8):28-28
一位智者住在森林里,他时常坐在一棵大树底下。他看见有位樵夫靠砍柴谋生.过得很艰辛,便对他说:“你为什么不再前进一些呢?那样你就会发现一个铜矿。”  相似文献   

2.
一个农夫和一个准备远行的水手在交谈。农夫问:"你父亲是怎么死的?""出海捕鱼,遇到了风暴,死在海上了。""那你祖父呢?""也死在海上。""那你为什么还要去航海,不怕死在海上吗?"水手沉默片刻,他反问农夫:"你的父亲死在哪里?""死在床上。""你的祖父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治印     
程应峰 《各界》2008,(8):28
1941年,闻一多全家老少八口搬到司家营时,经济状况已不堪设想了.目睹闻一多一家的生活困境,一位好友对他说:"云南出产象牙,昆明又盛行牙章,你懂艺术,又会刻图章,为什么不利用这门手艺呢?"……  相似文献   

4.
正有个大学生这样问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我自认为是一个心地善良、品行端正的人,可为什么在人际交往中,有人越来越不把我当一回事呢?请问王董,我以后该怎么做?"王健林微笑地望着他,送给他五个"学会"的建议:1.学会拒绝。你不会拒绝,太好说话,别人就越来越不把你当一回事。什么事情,别人一找就答应;什么东西,别人一给就要。做人要懂得该拒绝的事要坚决拒绝,人的价值很多时候是靠拒绝得来的。拒绝可以让你变得更珍贵。  相似文献   

5.
神的两面性     
一位哲学家在古罗马的废墟里发现了一尊两面的神像,便问了一句:"您为何长着一前一后两副面孔?"两面神回答:"一面朝前,是为了展望未来以充满憧憬;一面向后,是为了回首过去以记取教训。"哲学家又问:"这固然好,可你为什么不认真注视一下现在呢?须知,将来是现在的延续,如果无视现在,即使对往事了解得再多,  相似文献   

6.
一位游人旅行到乡村,看到一个喂牛的老农把青草铲到了一间小茅屋的屋檐上,不免感到奇怪,于是就问道:"老人家,你为什么不把青草扔在地上,方便它直接吃呢?"老农回答说: "这种草,草质不太好,我要是扔在地上,它就会不屑一顾;但是,我放到让它勉强可以够得着的屋檐上,它就会努力伸长脖子去吃,直到把全部青草吃个精光."  相似文献   

7.
附耳细说     
正韩国的古书,说过一个小故事。一位名叫黄喜的相国,微服出访,路过一片农田,坐下来休息。瞧见农夫驾着两头牛正在耕地,便问农夫:"你这两头牛,哪一头更棒呢?"农夫看了看他,一言不发。等耕到了地头,牛到一旁吃草,农夫附在黄喜的耳朵边,低声细气地说:"告诉你吧,边上那头牛更好一些。"  相似文献   

8.
一月·外媒     
《侨园》2012,(9):7-7
为什么他们要离开中国?前不久,一位长期居住在中国,娶了中国太太,并在中国生意很成功的英国人Mark Kitto在英文媒体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你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人为什么我要离开我热爱的中国?》的文章。他在文中说,在中国学习工作居住了十多年后,中国的变化让他最终决定要带全家离开中国。像他这样热爱中国却要离开的洋人不止一个。不光"永远无法成为中国人"的老外开始考虑离开中国,  相似文献   

9.
我有一位在县委某部门供职的老同事,虽年近六十,仍勤勤恳恳地工作,丝毫看不出快要离职的样子。身边的同志开玩笑地问他:"都快要退休了,何必整天马不停蹄呢?"他却坦诚作答:"作为一个党员干部,在位一分钟,就要干好六十秒;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好一个"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一个时期以来,"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句话,一直被"以权谋  相似文献   

10.
读书时间     
《侨园》2013,(9):7-7
<正>《影响力》劝说也是一门科学。作者【美】罗伯特·西奥迪尼推介词:政治家运用影响力来赢得选举,商人运用影响力来兜售商品,推销员运用影响力诱惑你乖乖地把金钱捧上。即使你的朋友和家人,不知不觉之间,也会把影响力用到你的身上。但到底是为什么,当一个要求用不同的方式提出来时,你的反应就会从负面抵抗变成积极合作呢?为什么有些人极具说服  相似文献   

11.
刘天明 《侨园》2013,(12):14-15
<正>三位航天员鼓励剪报奇人赵志刚:假如"神十"还能看到你的剪报我们还给你签名。这是怎样一个人物呢?请看——一1973年3月16日,赵志刚出生在张家口市万全县马连滩村,从记事儿起他就对绘画和美术有着浓厚兴趣。当时,赵志刚的二伯父在村里负责收发报纸刊物,报纸上登载的黑白新闻图片常引起幼年赵志刚的好奇。他开始偷偷把报纸上登载的一些重大新闻照片剪下来,贴在《红旗》杂志上。那时,农村业余文化生活贫瘠,剪报成了赵志刚孩童时的最大快乐。几年下来,他贴了几大本子,看着自己的"杰  相似文献   

12.
慈善事业     
《党政论坛》2011,(12):33
一天,萧伯纳应邀参加一个慈善团体的舞会,他邀请一位身份平常的女士跳舞,她不好意思地说:"您怎么和我这样一个平凡的人跳舞呢?"  相似文献   

13.
从"年初一"做起 1949年4月到6月,是父亲最苦闷的时期.这一段,周伯伯常来劝导,他对父亲说:"你还是封建道德!""你为什么只对某些人存有幻想,而不为全中国人民着想?你为什么不为革命事业着想?"周伯伯的话使父亲认识到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相似文献   

14.
一“升米恩,斗米仇”。此话怎讲?它的意思是:如果你接济一个人,逢年过节时,送给他一升米,他会非常感谢你;如果你给他一斗米,以后你给不起了,只给他半斗米,那么你就等着挨骂吧!那个人会想,去年一斗,现在为什么只给半斗了,是交情不好了,还是看不起我了?慢慢的,他不但不再感谢你,反而会恨你。这就叫“升米恩,斗米仇”。  相似文献   

15.
一傅众咻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战国时期,宋国大臣戴不胜为使宋君受国人拥戴,很希望他明礼义,做善事。因无良策,便向孟子请教。孟子对戴不胜说:“你想让你的君王做善事吗?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有个楚国大夫在这想让他的儿子学会讲齐国话,那么是让齐国人教他呢?还是让楚国人教他呢? 戴不胜回答说:“让齐国人教他。”孟子说:“一个齐国人教他,许多楚国人干扰他,这样,尽管天天鞭打他,逼他学会齐国话,也是办不到的;要是把他领到齐国临淄城中庄街岳里这样的闹市住上几年,那么你就是天天鞭打他,逼他讲楚国话,也是办不到  相似文献   

16.
一次去银行办事,听到一位老太太在议论:“现在银行的服务态度好多了。因为银行多了,你的态度不好,人家不到你这儿来存款。”老太太的话很朴素,却道出一条真理:凡事要有竞争,才会进步。各地掌管供电大权的人,往往被人称为“电老虎”,为什么?因为他独立一家,你不巴结他,立马给你颜色看!所以有些企业给本单位职工发放什么福利,非得给供电系统捎带一份不可。否则他就卡你的脖子——不给你供电。可见竞  相似文献   

17.
辨析"伪者"     
《佛本生故事选·骗子本生》里有这么一个故事,说的是古时候,在一个小村附近,有一个束发苦行者。一位财主在自己的树林里盖了一间修行的树叶屋,让这位苦行者住下,并在自己的家中用美味佳肴供养他,财主把这个苦行者看作"有德之士"。由于惧怕强盗,他把一百金币带到树叶屋来,埋在地下,说道:"尊者啊!请你照看一下。"苦行  相似文献   

18.
老师道歉     
《侨园》2017,(Z2)
正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正在家中看书,忽然有人敲门,原来是一位银须髯髯的老人,我礼貌地问:"老先生,你找谁?"老先生问:"你是汤礼春吗?"我点点头。"我就找你。""找我?有啥事?"我颇感意外。"向你赔礼道歉!"老先生脱口而出。"道歉,道什么歉?"我越来越糊涂了,问:"你是谁?他含笑地说:"我叫金晶欣,是你小学老师。""哦!"我蓦地想起来了,上前亲热地握着他的手:"金老师,原来是您!几十年了,我都认不出您来了!您  相似文献   

19.
对号莫入座     
我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杂文,没想到居然有人对号入座。有位朋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一看就知道,写的是我们单位张××。”还有的同事对我说:“你那篇杂文写的就是我们单位李××。”有位诤友打电话提醒我:“你要当心,我们单位×××看了你写的那篇杂文很恼火,说你写的是他,侵犯他的名誉权,准备找你打官司!”我真感到莫名其妙,哭笑不得,一篇文章怎么有这么多人来对号入座呢?再一想,这也许是智极生蠢,心中有鬼的人是神经过敏,疑神疑鬼,这也不奇怪。一个座位,让谁坐呢?这倒把我难住了。当初我写那篇文章并未想到这些,这是节外生枝,半路杀出个程咬金。杂文这东西,有人爱,有人怕,也有人恨;杂文作者也如此。杂文被人公认是匕首、投枪、银针,就必然要刺  相似文献   

20.
《各界》2008,(3):26
祖先   有一次,一位银行家问法国著名作家大伸马(1802-1870):"听说,你有四分之一的黑人血统,是不是?""我想是这样."大仲马说."你令尊呢?""一半黑人血统.""令祖呢?""全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