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61年6月,陈云回到家乡上海青浦县小蒸公社,做了半个月的调研。  相似文献   

2.
当前,农村商品生产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能不能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迈出新的一步?随着以调整产业结构和取消农副产品统派制度为中心的农村第二步改革的到来,人们对这些问题就更加关心了。 隆冬腊月,记者走访了上海远郊的青浦县环城乡塔湾一队,耳濡目染,感受很深。 塔湾一队又名大圣桥村,是五十年代初从本县东部地区集体迁徙过来后形成的一  相似文献   

3.
每年年初,青浦县徐泾乡党委、政府总要分期分批把各户农户户长请来对话,及时地、畅通地、准确地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达,以沟通思想,解难释疑.从而,有效地鼓励农民投身改革和发展商品生产.这一对话制度自1982年建立以来,坚持6年,从未间断.参加对话的户长达8000多人次. 徐泾乡党政领导在同农民对话中,注意做到三个"心". 首先是知心.每当中央有关农村工作的文件一下达,乡党政领导在自身学习领会的基础上,走到村头场角,听听农民在想些什么,力求把准群众的思想脉搏,使对话有针对性.如蟠龙村专业户王秀娟承包村豆腐坊,一年获利4000元.但她  相似文献   

4.
“推进上海郊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一文就进一步推进上海郊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如下建议:制定符合农村实际的创建规划,完善创建长效机制;明确扶持政策,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长效机制,将来沪务工人员纳入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体系;倡导共同理想,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移风易俗,营造健康社会氛围;培养专业文化人才,提高郊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结构调整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结 构调整与农民增收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 ,上海郊区每一次结构调整 ,郊区农民收入就上一个台阶。80年代初 ,上海郊区种植业结构由原来单一的以粮为主的粮棉油结构开始向适应市场的粮食经济型结构转变 ,到1985年底 ,上海农业中“农、林、牧、副、渔”五业结构比重由1979年的67.7:0.5 :25.4 :1 :5.4演变为56.7 :0.4 :32.3 :2:8.6。农民人均收入由1979年的278元上升到714元。80年代中叶 ,上海郊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成为冲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6.
何永超 《侨园》2012,(3):29
青浦县坐落在上海西郊,境内河港交叉,湖荡连片.青浦人常用“开门便见河,上路就动橹”来形容自已家乡的独特风光.一天,天气晴和,我们乘船从县城出发,前往朱家角和淀山湖游览.船行至朱家角镇东面的三分荡——三条河、江的汇合处,河面陡然开阔,在明媚的春光照射下,闪耀粼粼抖动的金光.再过十分钟,横跨漕港的一座五孔联拱大石桥——放生桥,像一条绚丽多彩的长虹耸立在眼前,各种船只在桥孔下往来穿梭.船停,我们登上放生桥.此桥全长九十余米,宽近三米,全由块石砌成.  相似文献   

7.
《求知》2003,(9):29-31
多年来,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同北京、上海两市相比一直存在差距。其中主要差距在于我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明显偏低。最近,我们着重就京、津、沪三市农民的工资性收入情况进行了  相似文献   

8.
晨光 《各界》2008,(2):9-12
1905年6月13日(农历乙巳年五月十一日),江苏省(今上海市)青浦县练塘镇下塘街西头一处前对街、后靠河的闵家小屋里传出"呱呱呱"婴孩的啼哭声,冲破茫茫夜色,长久地回荡在小镇的上空.……  相似文献   

9.
有一年,胡荣华到上海郊区农村去。农民看见“象棋大王”来了。纷纷要与他对奕。他在胜了众人之后,却也有一局棋输给一个青年农民,那位侥幸取胜的农民自谦道:“我是‘野路子’。”  相似文献   

10.
六十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中共上海市委、市政府动员和组织了大批干部、知青、工人、农民在崇明岛北缘,南汇县海边、奉贤县杭州湾北岸等处,进行了大规模的围垦,揭开了上海国营农场建设的序幕.三十年过去了,上海国营农场已成为一个农副工商综合经营的企业群体.特别是近十年来,国营农场系统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以10.7%的速度递增,1990年达到18.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以年均16%的速度递增,1990年达到17400元/人;"七五"期间向国家缴纳的税利比"六五"期间增加了54%.蓬勃发展的上海国营农场经济正成为上海经济发展中一支引人注目的方面军.  相似文献   

11.
顺着农村改革的潮流,上海郊县大批由农民举办的乡镇企业,跳出弹丸之地向外走,进入了陌生的国际大市场。他们从农业分离出来,“离土不离乡”,当上产业工人后,又带着中国农民吃苦耐劳的  相似文献   

12.
江苏省常熟市支塘镇农民依托紧靠上海的区位优势,办好小市场,做活大买卖。去年,该镇农民创办的常熟市副食品批发市场实现销售额20亿元,今年1-5月份又完成9亿元,成为华东地区较大的副食品批发市场。  相似文献   

13.
夏虹 《瞭望》1983,(10)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农民普遍的回答一定是:看电影。殊不知从一九○八年外国商人在上海建立我国第一座电影院——虹口大戏院起,到解放初期,全国仅有六百七十八座电影院,而且多数分布在京,津、沪、穗等大中城市;而我国幅员辽阔的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市郊农村历来是民风淳朴的地方,但这些年来,不少地方的封建迷信抬头、喜丧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死灰复燃,竟成规模,严重影响到了农村新风尚的形成和农民生活的富裕安康。农村的移风易俗,是帮助农民摆脱旧传统的束缚,破除封建迷信,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变革。改革将教育农民的严峻课题展现在我们面前。这几年,上海农村致力于重新确立农民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强化服从服务于农村经济发展和改革深化的农民教育指导思想,并以“新风户”活动、“建功立业”活动为标志的一系列教育工程的尝试,组合成了适应商品经济发展过程的新的教育模式。一、重新确立农民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创造农民自我激励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6.
《求知》2014,(4):20-22
<正>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真正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从"三农"工作情况来看,农业还是"四化同步"的短腿,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天津市主管"三农"工作的部门,肩负着重大而光荣的历史责任。全市"三农"工作,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就。9个涉农区县经济总量已经占到全市的35%,对全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是,无论从经济总量上与北京、上海先进区县的横向对比,还是在公共服务、农民收  相似文献   

17.
胡宗秀 《民主》2008,(5):47-48
据《人民日报》报道,上海市不断创新科技下乡的模式.建立了“技术型公司+基地+农户”的科技服务体系12个。成为上海科技下乡的重要载体.一年间.解决了上万农民的就业.并使5000户农民走上致富路。上海市科委还从10个区县中选择了较有代表性的12家技术型单位,进行技术扶贫和资助.变政府扶持农民为扶持企业.以企业为龙头再带领农民,使科技下乡的服务链得到延伸,农民的生产增收有了保障。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后生活状况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潘明 《学理论》2009,(19):125-127
集中居住作为推进沪郊人口向城镇集中的手段,上海郊区针对征地动迁农民建立了统一的动迁安置住宅小区,并实行宅基地置换试点推行集中居住。为了解农民集中居住后,居民的生活状况,对生活的满意度认可,以上海远郊金山区为例,从集中居住经济状况如何,集中居住前后家庭收入状况的变化、家庭支出的变化和前后生活幸福感比较几个方面,集中对几个典型的动迁安置住宅小区,宅基地置换试点小区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就解决集中居住后居民的三个期盼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随 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民主意识日益增强 ,他们有直接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决定村里重大事务的强烈要求。针对这个新情况 ,上海农村各级党政组织把推行村民自治、强化民主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切入点 ,坚持从现阶段农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入手 ,循序渐进 ,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的民主政治建设。一、依法实施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1999年是新的《村委会组织法》颁布后的第一个换届选举年。上海市郊各级党政组织抓住这一契机 ,广泛、深入地开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学习、…  相似文献   

20.
廖吉 《瞭望》1984,(14)
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日益发展,农民要求运用科学、运用先进技术的愿望,愈来愈强烈。目前,全国各地城乡已涌现出多种形式的科技组织为农民服务。上海崇明县新民公社科普协会设立的科技问事处,就是其中一例。半年多来,这个问事处已接待了农副业生产技术咨询五百多人次,散发、出售各种技术资料一千余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