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3月22日,台湾当局通过“积极管理”两岸经贸往来的新举措,增设对企业大陆投资的所谓“政策面审查”。这些政策违背了经济规律和岛内主流民意,不仅难以发挥实效,还将加剧民进党内部的权力之争和路线之争。配套机制涉及面广台湾当局通过的“积极管理、有效开放”配套机制与措施重  相似文献   

2.
张莉 《两岸关系》2009,(2):15-17
日前,大陆方面公布了《关于大陆企业赴台湾地区投资项目管理有关规定的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大陆企业积极稳妥地到台湾投资,台湾方面也修正了《大陆地区经贸专业人士来台从事相关经贸活动申请案件审核处理原则》。新的一年,台湾当局如果能对大陆企业赴台投资予以开放,使两岸资本流动实现自由化,两岸经贸往来实现正常化,两岸关系将迎来“大交流、大合作、大融合和大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陆红梅 《台声》2002,(4):30-32
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大陆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台湾也于2002年元旦以“中国台北”的名义成为WTO的正式会员。由于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交流的限制有悖WTO自由贸易的规则,而且束缚了台商在大陆的发展,因此在两岸正式成为WTO成员前后,台湾当局着手对其大陆经贸政策作出了一系列的调整。但这些调整很有限,“犹抱琵琶半遮面”,与两岸经贸交流的现实发展及两岸人民特别是工商界的要求,仍有相当差距。正式松绑“戒急用忍”审查原则2001年11月20日,台湾“经济部”宣布修正“在大陆地区从事投资或技术合作审查…  相似文献   

4.
彭莉 《台湾研究集刊》2006,(4):46-53,69
基于两岸经贸交流的特殊性,行政立法在台湾对大陆经贸法规体系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近些年来,在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上,台湾方面行政立法“泛化”与“缺位”现象日益凸显,一方面“立法院”立法与行政部门立法严重失衡,行政法规在相当程度上掌控着两岸经贸交流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在直航、陆资对台投资、复委托机制等两岸经贸交流核心议题上,相关配套子法始终付之阙如。这一现象已严重阻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台湾地区政策限制,多年以来,两岸投资关系主要是台商赴大陆投资为主。随着两岸经贸关系深化发展,两岸投资关系的“单向性”作为两岸经贸正常化问题更加凸显出来,由此导致的两岸经贸“非均衡”及其所衍生两岸经贸深化合作问题,制约了两岸经济互动合作、共创双赢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亚贝 《两岸关系》2001,(10):8-10
李登辉与基本教义派反对戒急用忍松绑8月27日,台湾经济发展咨询会议通过了关于松绑“戒急用忍”和开放直接“三通”(通商、通航、通邮)、大陆同胞赴台旅游等共识。有关共识的内容是:“将‘戒急用忍’政策改为‘积极开放、有效管理’,由产业、政府、学术界人士组成专案小组,定期检讨放宽到中国大陆投资的产业及产品项目,审慎评估可能导致少数核心技术转移或流失项目;放宽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5000万美元以上投资额的个案,以专案审查机制进行风险管理;”“配合加入世贸进程,开放两岸直接贸易、通邮、通讯等业务,适度扩大开放大陆物品进口;整体规划两岸‘三通’,在两  相似文献   

7.
6月中旬,“千岛湖事件” 已审理完毕,3名案犯被判处死刑.回过头来看,事件发生后,台“陆委会”4月6日决定停止招揽大陆旅游团,并考虑宣布大陆为“危险区”.台“经济部” 宣布暂停开放台商到大陆投资开发工业区.13 日,该部又为配合“陆委会” 暂停两岸文教交流,决定暂停审查台商赴大陆投资案和开放大陆农工原料进口.这些决定在台湾各界引起不同反应,虽然部分人士表示支持当局的行动,但大部分人士认为,台当局不应将一旅游意外事件情绪化、泛政治化,更不应将两岸经贸交流作为抵制筹码.他们指出,两岸经贸相互依存,经贸交流停不了,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是无法阻止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自大陆实施改革开放及台湾开放企业前往大陆投资以来,两岸经贸关系进展迅速,至去年(1994)年底,台湾企业在大陆投资的家数已超过两万家,投资金额估计高达200亿美元以上。在大陆的外资中,台湾排名第二,仅次于香港,而大陆也成为台湾企业最大的对外投资地区。 依据台湾当局所制定的“国家统一纲领”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的规定,现阶段只开放台湾企业以第三地企业的名义前往大陆投资,而未准许大陆企业前来台湾地区投资,同时大陆企业在第三地的合资企业如其股权超过20%以上,也不准许前来台湾投资。这样的政策,导致两岸的投资形成了“单向、间接”的关系,也造成了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跛形形态。 最近,台北方面宣称,“两岸关系以经贸为主轴,以双赢为目标”,同时通过了“发展台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计划”。迹象显示,台湾可望加强与大陆的经贸交流。同时,随着九  相似文献   

9.
宋江平 《台声》2006,(8):63-63
7月17日,由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台强率领的“台湾工商建研会大陆经贸考察团”一行,抵达北京访问,开始为期7天的大陆经贸考察活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于当天傍晚会见了考察团。陈云林对考察团来访表示欢迎,对工商建研会和郭台强理事长多年来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两岸“三通”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希望工商建研会今后继续努力,为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陈云林还向客人介绍了大陆经济建设和两岸经济合作的有关情况,欢迎台湾企业家到大陆投资发展,并…  相似文献   

10.
张意轩 《台声》2006,(7):22-24
两岸经贸论坛的成功举办,使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进入一个新阶段。大陆如何落实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一系列政策与具体措施?怎样加强两岸农业技术合作?台湾农产品能在大陆站住脚扎下根的关键在哪里?为此,记者走访了农业部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海峡两岸农业交流协会秘书长李永华。寿光模式直接、迅速、有效记者:刚刚闭幕的“寿光菜博会”非常成功。农业部在落实新推出的15项惠台政策,特别是7项惠及台湾农民利益的政策方面,打算采取什么举措?李永华:在“寿光菜博会”上设立台湾农产品展区,就是大陆积极跟进落实两岸经贸论坛有关共识和承诺的一项…  相似文献   

11.
今年初,陈水扁提出“积极管理,有效开放”政策,有意遏制台商对祖国大陆投资。今年7月,台湾当局召开“经济发展永续会议”,对有关两岸经贸政策争论不休,也未达到工商界强烈要求开放的预期。但这一切都未从根本上影响两岸经贸发展的大势。今年以来,不仅两岸贸易保持高增长,全年有  相似文献   

12.
张莉 《两岸关系》2006,(4):14-16
陈水扁抛出了“积极管理、有效开放将是未来两岸经贸政策新思维与新作为”的“新大陆经贸政策”,被舆论称为“戒急用忍”政策的“还魂”。  相似文献   

13.
10年来,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履行"入世"承诺,削减贸易、投资壁垒,不仅推动各自的经济自由化与国际化,更促使双方调整经贸政策,两岸经贸关系日益紧密,由间接、单向转变为直接、双向往来,并朝正常化、制度化合作的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4.
《台声》1994,(11)
来自台湾新闻媒体的一位朋友说,今年两岸关系曲折不少,最明显的是“千岛湖事件”和李登辉与司马辽太郎的谈话;尽管如此,两岸经贸并未停顿.本期发表的台湾作者、两岸经贸咨询中心总经理王义信先生的文章《大陆三资企业管理中的缺失》一文,也持相同看法:“1994年开始,大陆采取单一汇率制度,台湾准备定点货物直航,均有利于两岸经贸发展.两岸经贸有进无退.”随着大陆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随着各地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台商赴各省市投资日益活跃.在所有外来投资者中,台商对大陆各地的投资目前仅次于香港而居第二位,各地台资企业已经超过2万家,在各地生活的台商及其亲属、雇员估计有10万人之多.  相似文献   

15.
台湾当局针对大陆在台经贸活动的安全审查,以“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为核心,构建起一套台湾地区宪制性规定、“法律”和“命令”相衔接的规范体系,落实对大陆企业在台经贸活动的特殊管制。台湾地区法院的司法审查,在概括授权的审查、安全标准的审查和比例原则的运用方面,未能发挥司法的纠正作用,反而在规范适用时创造新的安全规范依据,在司法审查标准上放低要求,为大陆企业在台经贸活动安全审查遭受显失公平的严苛处理做辩护。这不仅践踏法律基本原则,侵害在台大陆企业的合法权益,更会阻碍两岸经济合作发展,给台湾地区对外经济合作造成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17.
为因应加入WTO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海峡两岸各自对自身经贸法律、法规中与WTO规则及入会承诺不相吻合之处作了大幅的调整。为利用WTO这一经贸平台,台湾当局被迫对其限制性的大陆经贸政策法规作了一定的松动,基于持续保障台商投资利益的需要,大陆涉台经贸立法体系及其内容却没有太大的变化。入世后大陆与台湾一般性经贸立法和专项性经贸立法的调整态势将有利于两岸经贸关系的良性发展,但入世并不能使两岸一般性经贸立法达到完全的统一,由这种差异及缺乏制度化的沟通管道而引发的法律症结仍将困扰着两岸的经贸交流。现阶段台湾当局对大陆经贸政策法规仍存在诸多限制,而入世后大陆经贸法律环境的日益完善使得台商将面临外商更强劲的竞争。这些都将成为影响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登辉发表检讨“以大陆为亚太营运中心为腹地”的讲话后,台湾当局大举紧缩大陆经贸政策,设置两岸经贸障碍,极力限制台商赴大陆投资。这一做法,充分暴露了台湾当局“假缓和,真对抗”、“假统一,真分裂”的真实面目。手法多样台湾当局于去年8月下旬开始紧缩大陆经贸政策,其主要手法有:(-)改变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的经贸政策,改采“南向推动”、“台湾优先”。李登辉及其他高层人士出于多种政治目的,曾多次宣示要以大陆为腹地发展亚太营运中心,但李登辉“就职”并改组“内阁”后,却出尔反尔。8月14日,李登辉在“国民…  相似文献   

19.
7月17日,由台湾工商建研会理事长、正崴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台强率领的“台湾工商建研会大陆经贸考察团”一行94人,于17日下午抵达北京,开始为期7天的大陆经贸考察活动。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陈云林17日下午会见了考察团全体成员。他对考察团来访表示欢迎,对工商建研会及郭台强理事长多年来积极推动两岸经济合作和两岸直接“三通”所做的努力表示感谢,希望工商建研会今后继续努力,为推动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做出新的贡献。陈云林向客人介绍了大陆经济建设和两岸经济合作的有关情况,表示欢迎台湾企业…  相似文献   

20.
周伟 《两岸关系》2006,(4):33-34
科技交流与合作是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受到两岸政治形势的影响,两岸科技合作很长时间里几乎处于停滞状态。随着两岸经贸规模的扩大和台商赴大陆投资的增多,台湾传统产业和电子电器等高科技企业到祖国大陆投资设厂的步伐明显加快。这些投资相应地带来有关技术,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