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缉媛 《当代广西》2013,(15):54-55
"桂林山水甲天下,侗族风情看三江"——以鼓楼、风雨桥、侗族民居等木结构建筑艺术闻名世界的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全国最完好、数量最多、分布最集中的侗族建筑群。在侗族人民聚居地,寨寨鼓楼叠立,四周干栏式吊脚楼鳞次栉比,构成侗寨的特有风光,与风雨桥等人文建筑群构成了侗族风情园,更是侗族人民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从江鼓楼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江县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南部,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和环江县接壤。共有二十四万多人,主要民族有侗、苗、汉、壮、瑶、水等。其中侗族占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左右。沿都柳江北岸依山傍水建寨。其住宅多是二、三层吊脚木楼,顶盖鳞鳞青瓦。 侗寨的鼓楼和风雨桥是我国优秀的传统建筑艺术之一。高耸入云的鼓楼,飞阁重叠,层层而上,斗拱结构,钻尖顶式,远看好似一株金银巨杉屹立寨中。长廊阁宇式的风雨桥,横  相似文献   

3.
李力 《当代广西》2007,(5):59-61
在一次采访的途中偶然结识三江风雨桥之后,我对程阳风雨桥的暗恋就如世外桃源一般。当我再次抵达三江的时候,我才真正明白自己内心的急切由何而来,才理解从南宁出发时的那一种急不可待。  相似文献   

4.
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程阳八寨是一个自然风光优美、民族风情浓郁的侗族聚居区,由马鞍寨、平坦寨、平寨、岩寨、东寨、大寨、平甫寨、吉昌寨八个侗寨组成,俗称“程阳八寨”。共有2197户9701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四大历史名桥之一——程阳风雨桥就坐落于此。过去的程阳八寨曾是较为落后的村落之一。  相似文献   

5.
正三江位于广西北部,湘、黔、桂在此牵手,榕江、浔江、苗江在此交汇,楚越文化在此交替,宋、明、清建筑在此隐居??三江是广西唯一的侗族自治县,勤劳朴实的侗族人民世代以林为主,层层叠叠的梯田和漫山遍野的茶园是最常见的侗族景致。"百节之乡"、"茶叶之乡"、"楼桥之乡"是三江出场时必须带的名片。60余座古戏台、120余座风雨桥、200  相似文献   

6.
杨健 《当代广西》2013,(24):63-64
“千年侗寨 梦萦三江”——这是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给予三江侗族自治县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7.
<正>杨似玉认字不多,算术不精;不会画设计图,也看不懂图纸。但他能用一根根木头拼接、建起一座座风雨桥和鼓楼,在一件件建筑杰作上留下思想与印迹。在百里侗乡,"有寨必有鼓楼,逢水必建风雨桥。"三江以风雨桥和鼓楼闻名。1924年建成的程阳风雨桥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座桥穿梁接拱、立柱连枋,不用一颗铁钉,大小条木斜穿直套,皆以榫衔接,被列为世界四大名桥之一。杨似玉的扬名与程阳风雨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2月16日,首届“地坪风雨桥”文化艺术节在贵州黎平县地坪侗寨隆重举行。当天,哆耶、吹芦笙、河歌对唱、唱侗族大歌、千人圆舞曲等一系列的民风民俗活动,让上万名游客沉浸在节日的喜悦中。据介绍,地坪风雨桥横跨南江河,始建于清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桥中有楼,楼中设廊,廊内有画,  相似文献   

9.
到过侗乡的中外游客,皆被精美绝伦的风雨桥与庄严雄奇的鼓楼所折服。三江侗乡现有风雨桥120多座、鼓楼180多座,被誉为“桥楼之乡”。鼓楼是侗族村寨的主要标志,是侗族的族徽,是民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三江侗族自治县拥有“山、水、桥、楼、寨、亭”等多元旅游资源组合的村寨,自然山水秀丽,人文景观精美。三江还是世界风雨桥之乡、世界举重冠军之乡,中国茶油之乡、中国景观村落,广西茶叶之乡、广西优秀旅游县……古代、近代景点兼备,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广阔的旅游开发资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侗族大歌至欧洲的访问演出,苗族郎德寨生态旅游影响的扩大,国际合作项目隆里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以及依托侗寨鼓楼、风雨桥及其他多种文物、文化生态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黔东南的知名度正在日益提高。当此之时,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文物保护也就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侗族大歌至欧洲的访问演出,苗族郎德寨生态旅游影响的扩大,国际合作项目隆里生态博物馆的建立,以及依托侗寨鼓楼、风雨桥及其他多种文物、文化生态而日渐发展起来的旅游业,黔东南的知名度正在日益提高。当此之时,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文物保护也就提上了日程。  相似文献   

13.
《今日广西》2010,(5):18-18
广西最著名的风雨桥是三江程阳风雨桥,位于三江侗族自治县林溪乡。始建于1920年,现桥为1985年按原貌重修的,是侗族风雨桥的杰出代表和侗族建筑的集大成者。桥长77.76米,桥道宽3.75米,高11.52米;石墩木面翅式桥型,桥梁采用简支托架法,吊脚悬柱;整座桥不用一根铁钉,大小条木穿斗式组合衔接,直套斜穿成一个坚固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侗族大型风情实景演出《天下侗寨·坐夜三江》经过3个月的休整和提升,于3月6日恢复演出。演出通过侗族大歌、喊姑娘、闹姑娘、坐姑娘、姑娘节、多耶团圆6个篇章及鼓楼、桥、吊脚楼的舞台变化,全景式再现集侗族婚恋、劳作、歌舞、  相似文献   

15.
在湘、黔、桂三省(区)毗连的侗族聚居地区,到处都可以见到横跨于河溪之上的木结构楼阁式桥梁,这就是中外闻名的侗乡风雨桥。 风雨桥有几种名称。桥上亭廊相连,瓦檐重叠,可供行人避风雨,故有人称之为“风雨桥”;桥面置栏干坐凳,可供人歇息乘凉,故有人又称之为“凉桥”;桥身油漆彩绘,雕梁画栋,亭阁隽雅,故有人又称之为“花桥”。  相似文献   

16.
鼓楼之夜     
莫景春 《当代广西》2011,(16):55-55
三江,一个美丽神奇的地方,早在记忆里盘旋着。终于在一个阳光暖暖的冬日,我和文友们相约来到了鼓楼下。在每一条潺潺而流、叮咚唱歌的小溪上,隐隐约约地看到一座座安详的风雨桥,昏暗的桥上似乎晃动着寂寂的人影,路旁静静地卧着侗家特有的木楼。那一年往湘西,  相似文献   

17.
<正>"歇脚民族风雨桥,漫步文化长廊,看山看水,听歌听潮,赏文赏画,怡心怡神,在这里穿行,恍若置身‘文化天堂’,让人直生‘宁做资源人,不愿做神仙’之感。"1月17日,几名深圳游客在资源游览文化长廊时由衷感叹。近年来,资源县大力推进河灯文化长廊、民族风雨桥等廊桥文化项目建设,着力打造精品廊桥文化。廊桥惠民:打造服务群众大通道"县政府搬到河对岸后,我们办事要绕道新资中桥或老合浦桥,来回要耗费  相似文献   

18.
水比桥高 见桥猫腰王建根自襄城县沿洛(阳)─-界(首)公路西行7.5公里,有一自北向南流经的河流─-马黄河,河上有座小桥,名曰"高桥",高桥原来附近地势很洼,河床深邃,桥似空悬。桥西头有一村庄也称"高桥",不知是桥因村而日高桥,也不知是村由桥而称村名...  相似文献   

19.
《今日上海》2009,(4):2-2
叙述上海的起因和繁华要从苏州河开始。而叙述苏州河又无法绕开苏州河上的桥。  相似文献   

20.
<正>一个电话修缮一座桥重庆市永川区胜利路杨广桥村双堰河旁,村民龙远修指着河上的石板桥自豪地说:"这是我提出来的,是我给代表打的电话,后来就修好了。"原来,夏季的暴雨带来丰沛的雨水,也带着摧枯拉朽的气势把河上唯一一道已经数十年的石桥冲成危桥,似乎要宣告它应该寿终正寝。"石桥毁了,对面双燕窝村几个村民小组200多村民要想往城区这边走可就困难了,河道往前往后几公里可都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