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决定指纹的性状特征,指纹是基因的外在表现形式。对2000例汉族人男性指纹采用规范的十指指纹分析法,得出七项指纹参数正常值,十指指纹3003种组合的观察数据和期望频率,特别是对桡向斗形纹进行的数据统计,为深入人类学、医学肤纹学、遗传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条件。研究发现,指纹基因分布在我国人群中是稳定均衡分布,没有受到外来指纹基因的混合冲击。其分布具有非随机性,相容的差异性,指纹基因的原始性和突变性,指纹基因与指纹基因的相关性,和Wr指纹基因有遗传优势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生物特征鉴别技术就是利用人体某些器官和行为具有惟一特征的、人各不同的性质来鉴别人的技术。指纹是统计生物特征鉴定技术中首先使用的一个特征。指纹一个人一个样 ,即使因烧伤损坏了手指上的皮肤 ,长出的新皮指纹仍然和原来完全一模一样 ,这就是指纹的惟一性。经过人们不断研究完善而形成了指纹鉴定学。在19世纪80年代 ,英国的优生学鼻祖弗兰西斯·高尔顿在研究印度孟加拉邦威廉·哈歇尔有关利用指纹辨认人的方法的基础上指出 :不同人的指纹是不同的 ,指纹不遗传 ,即使双胞胎指纹也不一样 ,因此利用指纹辨认人是十分可靠的。他还对指…  相似文献   

3.
江苏警官学院指纹科学研究所成立暨指纹论坛开坛仪式于2008年4月18日举行,与会学者和专家回顾指纹技术发展的历史,明确指出指纹技术是中国的发明,其理论在欧洲形成,现代指纹学正在向司法指纹学、医学遗传皮纹学、人类民族皮纹学、体育皮纹学四个分支学科发展,并对指纹技术的发展和研究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引用遗传学的观点,阐述了人类指纹与遗传疾病之间的关系、遗传基因与特殊指纹间的内在联系,为基层办案增加鉴别、认证常识,为实际工作中现场指纹分析提供了新的方向,扩大了现场指纹分析的线索范围,为拓宽办案思路作出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进行指纹增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随着光学技术、化工技术、纳米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快速发展,指纹显现和提取技术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在许多案件的破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许多案件现场检材上显现出或提取到的指纹中,仍有不少显现或提取得到的指纹效果较差,不易分辨指纹纹线与客体背景之间的差异或指纹纹线成像模糊等,主要表现为指纹纹线与客体背景的反差较弱、指纹纹线受客体背景的干扰、两枚或多枚指纹相互重叠干扰、弯曲表面客体上的指纹成像问题等,这时可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不易辨识的指纹进行增强处理,便于后续的指纹识别鉴定。下面就以实际案例,来介绍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在指纹增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刑事破案中,指纹被誉为证据之首。当前指纹技术手段已快速进入计算机自动识别阶段,新的指纹自动识别技术必须建立在传统指纹技术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这一新手段的技术优势。要巩固和提升指纹技术在刑侦工作中的作用地位,除了加快指纹技术运用中的硬件投入外,更需对当前指纹技术的实际运用有一个客观、理性的认识,改变刑侦技术人员主观上的片面和局限。  相似文献   

7.
我国指纹系统在公安刑侦破案工作中往往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大部分省份都实现了具有三级远程工作站的全省指纹系统,但各系统各自为政,系统之间的数据不兼容,严重影响了全国的指纹系统联网、资源共享。加强指纹系统网络化建设,实现指纹数库共享,是我国指纹系统发展的必然方向。笔者从我国指纹自动识别系统现状,和我国指纹系统发展的方向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实现指纹数库共享主要做法。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指纹显现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案件现场中陈旧性指纹随着遗留时间的不同,指纹显现活性有所不同。用茚三酮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分别在同等反应条件下显现纸张上一年之内遗留的陈旧性汗潜指纹发现,遗留时间在15天内的指纹的显现活性变化较小,随着指纹遗留时间的增长,指纹的显现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康德的主体化美学,强调了审美判断的主观性和非功利性,这是西方近现代审美自律思想的重要来源,也是西方"审美区分"思想的基础。但康德另一方面也认为,审美判断本身不等同于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但兼备认识和意志、知性与理性的性质,这就意味着审美判断本身就具备那些认识与意志、理性与知性等非审美因素,康德在这里强调了审美判断的非纯粹性与功利性,这是康德审美判断的矛盾处。应该重视康德审美判断的纯粹性与非纯粹性之间、非功利性与功利之间以及审美区分与审美无区分之间的悖论状态中所形成的艺术理解张力,艺术真理的生成和被揭示就产生在这种张力中。  相似文献   

10.
指纹证据地位在美国面临的挑战--多伯特审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3年以来,指纹作为证据在美国法庭上使用不断遭到挑战,指纹鉴定结论在法庭上的可采性受到了更加严格的审查,但最终都是以支持指纹证据的观点获胜而告终的.著名的1999年关于指纹证据可采性的多伯特审听是美国指纹科学的最重要的一次审听,指纹证据的科学性被确认,指纹被广为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