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马克思早年的“跨越”思想和晚年的“跨越”思想一样,指的都是“跨越”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而不是指“跨越”政治革命和政治解放,直接实现社会革命和人类解放。马克思早年“跨越”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共同胜利论”和“发达国家带动论”。19世纪40年代,德国的社会性质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社会,德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已经存在并正在发展。马克思、恩格斯把此时代的德国看作是“支配着世界市场”,并能首先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国家,因此认为德国能把前资本主义国家或非资本主义国家带到共产主义新社会中去,因而也不存在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问题。  相似文献   

2.
去年11月28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诞辰一百六十五周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作出了重大贡献。关于多民族国家在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的思想,就是其中一个重要贡献。恩格斯提出这一思想经历了从不深刻到深刻的过程。1850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中央委员会告共产主义者同盟书》一文中,总结欧洲1848年大革命经验时,根据当时德国四分五裂的状态,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鼓吹建立“德意志帝国”、“德意志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关于我国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不断革命”思想在中国条件下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还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号召无产阶级参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是,“共产党一分钟也不忽略教育工人尽可能明确地意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敌对的对立,以便德国工人能够立刻利用资产阶级统治所必然带来的社会的和政治的条件作为反对资产阶级的武器,以便在推翻德国的反动阶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真正的”社会主义的批判,是与他们创立自己的革命理论同时开始的。1844年4—8月,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已经开始批判“真正的”社会主义,只是这篇著作当时没有发表。1845年秋天,恩格斯在《“傅立叶论商业的片断”的前言和结束语》中第一次公开批判了“真正的”社会主义。接着,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二卷、《“真正的社会主义者”》、《反克利盖的通告》、《驳卡尔·格律恩》、《德国的制宪问题》、《诗歌和散文中的社会主义》、《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对“真正的”社会主义进行了全面的尖锐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马列主义的重大贡献。一、领导权的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欧洲1848年革命爆发后,就表述过无产阶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必须争取领导权的思想。1850年,他们总结了西欧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经验,告诉德国的工人  相似文献   

6.
前段时期,我国理论界有些同志发表文章,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早已创立了经济落后国家社会主义革命理论,而“早产论”、“补课论”似乎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个理论。我认为,这种观点值得商榷。现在,就这个问题谈一些个人浅见。一马克思的最伟大功绩是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规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在研究马克思的不断革命思想时,有同志提出了这样一些看法,说无论马克思或恩格斯把不断革命的概念,始终只用于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除此而外再没有在任何别的意义上使用过它;说马克思的不断革命仅仅是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一种策略,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不断革命就再不适用了。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值得商榷。不断革命,或者说不停顿的革命,是马克思最早在1843午写的《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在这篇标志着马克思成为共产主义者的著名论文中,马克思认为,只有“宣布革命是不停顿的”,才能使社会摆脱私有制和金钱的统治,实现人类的解放。继  相似文献   

8.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革命究竟在哪里爆发并取得胜利呢?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革命导师们分别依据自己所处历史时代提供的历史条件,提出了一系列论断.对于这些论断,理论界长期众说纷纭,各执己见.有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将在生产力较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首先爆发并同时取得胜利的思想;列宁在帝国主义时代,提出了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获得胜利的理论.有人认为,“同时论”和“一国论”都是马恩坚持的思想,“同时论”是指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性革命,各国无产阶  相似文献   

9.
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思想,是一个存在着争论的问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占统治地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革命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规律,和平过渡只是一种特殊条件下的例外。暴力革命的胜利巳被十月革命、中国革命和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所证明,而和平过渡迄今没有得到实证。唯一出现过的阿连德政府巳被消灭在枪林弹雨之下;在资本主义国家内共产党掌握部分政  相似文献   

10.
现已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在有关无产阶级革命道路的章节中,大都将列宁在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提出的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可能和平发展的思想与十九世纪后半期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英、美等国无产阶级可能通过和平方式达到目的的思想相提并论,一同作为革命导师在肯定暴力革命的同时不排斥革命的和平方式的论据。(参见:高原主编《科学社会主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13—116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科学社会主义原理》1983年版,第179—180页。)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列宁在论述一九一七年二月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平发展的思想时说:“武器掌握人民手中,没有外力压制人民,——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这就提供了并保证了整个革命有和平发展的  相似文献   

11.
(一)马克思、恩格斯坚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从社会实践出发,着眼于当时历史提出的任务来研究国家问题。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立、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十分突出,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十分尖锐。1848年爆发了欧洲革命,1871年产生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正是在这样的革命风暴年代,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并形成了把国家与革命联系在一起,重点考察近代资产阶级国家与无产阶级革命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恩格斯生活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准备时期,为迎接无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其中,创立人类历史上最先进、最科学的革命理论,以及指导各国无产阶级建立独立的工人政党,具有重大意义,为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的建党活动,经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以及各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本国工人政党的鼎盛时期。大体上可分为七十年代之前和七十年代之后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都贯穿着马恩建党的卓越思想和火热斗争。前一阶段,围绕着工人阶级要不要建党,马克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恩格斯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是一个历史性概念,在他们社会形态理论形成的四个不同时期,涵义并不相同。本考察的是最后两个时期的思想。笔认为,第三时期(以《资本论》为代表的时期)的思想,与第二时期大体相同。在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尚未放弃亚洲社会特殊论,但已把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放到了人类发展序列中的第一阶段。在第四时期(摩尔根发表《古代社会》一书以后的时期),马克思、恩格斯明确作出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是原始社会的最后阶段的结论,并且用原始社会取代了以“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在人类发展序列中的位置,最后完成了五种社会形态理论。学术界有人认为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不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是斯大林创立的。这种主张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4.
恩格斯晚年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成为全世界社会革命”即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端”。即未来的世界社会革命将由俄国资产阶级革命首先发动,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将推动西欧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发生和胜利,同时,俄国在革命的发展过程中也将定上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一、学习邓小平理论,必须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现在和处理问题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崭新的事业,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科学。100多年前,马克思和恩格斯曾对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作过一些科学的设想。他们认为,近代大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是未来新社会放以诞生的首要条件,无产阶级革命的前提是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并且.这种革命只有在高度发达的工业园中才能产生。也就是说,他们所创立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以发达资本主义社会为前提条件和客观基础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基本特征的预见,不但在理论…  相似文献   

16.
恩格斯一八九五年在《卡·马克思〈一八四八至一八五○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以下简称《导言》)中所提出的关于无产阶级要充分利用合法斗争的策略思想,在当时以至现在受到了各国社会主义者的普遍重视,但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一种流传颇广的说法是,恩格斯在晚年放弃了马克思和他共同制定的革命策略。事情果真是这样吗?完全不是。这恰恰充分反映了恩格斯从实际出发来制定革命策略的辩证思想。对于无产阶级革命者来说,这就有一个正确认识革命策略的“变”与“不变”的问题。什么是策略?以往流传较广的解释是:策略是规定无产阶级在较短时期内的行动路线,是同无产阶级的斗争形式和组织形式有关的。但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策略所涉及的范围要广泛得多,它经常是指在整个长时期内无产阶级准备力量去进行“未来战斗”的原则和纲领,而不仅仅限于对具体  相似文献   

17.
根据最新考证,恩格斯曾用法文或德文写作过六篇马克思传。恩格斯笔下的马克思形象经历过“科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之间的摇摆,但最终凝结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基于不同的历史语境和革命需要,恩格斯在不同的文本中采用不同的写作策略,在德国更加强调马克思的理论,在法国更加侧重马克思的实践。马克思去世后,恩格斯重整材料,把马克思塑造为“科学家和革命家的统一体”。恩格斯写作的马克思传不仅影响了同时代人对马克思生平和思想的理解,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者书写马克思传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一纵观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重温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对民主革命的论述,发现革命导师们对落后国家民主革命中资产阶级的策略不尽相同: 其一、恩格斯指出:“在德国,资产阶级和君主之间的决战还在后面。  相似文献   

19.
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科学社会主义这一名称,也用来指包括马克思主义的总体。这一伟大学说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位革命导师互有分工的协同努力下创立起来的。现在通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概念,不但简洁,而且也完全包含和代表着恩格斯。列宁说得好:“把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个人的名字作为现代社会主义的创始人的名字并列在一起是很正当的。”(《列宁全集》,第19卷,第562页)这“并列”两字用得十分客观和恰当。然而,视恩格斯为同马克思并列的创始人,并不为所有的人赞同。当今,  相似文献   

20.
约·魏德迈,德国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战友.共产主义者同盟盟员.1818年生于德国,曾参加德国1848年革命并在普鲁士恐怖统治下传播过马克思主义.1851年移居美国,经常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保持通信联系.1852年在纽约组织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无产者同盟”.曾主编《革命》和《改革》期刊.马克思对魏德迈评价很高,称他为社会主义在美国的代言人.在1852年3月5日致魏德迈的信中,马克思概括地表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