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自从学术界展开了对杨献珍同志和艾恒武、林青山二同志的“合二而一”观点的讨论之后,许多报刊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柯阳同志在他的《关于“一分为二”的对话》中,把这次争论归纳为四派意见:(1)“代替说”——认为“合二而一”是对立统  相似文献   

2.
最近,杨献珍等同志提出“合二而一”的世界观来对抗“一分为二”的辩证法。他们的“合二而一”论就是把矛盾的同一性曲解为“只是说矛盾的两个侧面是不可分离地联系的”,否认矛盾斗争的绝对性,从而否认了事物的矛盾、斗争、转化和发展,因此实质上就是矛盾融合论。他们硬说“合二而一”是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  相似文献   

3.
最近学术界展开了关于“合二而一”问题的讨论。讨论是由杨献珍同志提出的论点和艾恒武、林青山两同志所写的文章引起的。现在根据报刊上的材料把他们的论点摘载在下面: 杨献珍的论点“对立物的统一”,意即“任何事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或矛盾构成的,不是铁板一块。‘一分为二’‘合二而一’‘二本于一’。中国语言中把物叫做‘东西’,说明物本身就包含着  相似文献   

4.
杨献珍同志的“合二而一”论,重弹着苏联二、三十年代德波林的孟什维克唯心主义哲学的陈词滥调,不同的只是杨献珍同志在各方面都比德波林走得更远了。杨献珍同志跟着德波林否认一分为二是事物本来的辩证法,以外因论、机械论、矛盾调和论来解释事物及其规律德波林说:“矛盾是毫无遗憾地互相调和而且合一着”(《伊里奇的辩证法》,辛垦书店版),杨献珍更高度概括地说:“任何事物是合二而一的”,“合二而一就是对立面的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人的任务就在于揭露反动派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思想,宣传事物的本来的辩证法,促成事物的转化,达到革命的目的。”(《矛盾论》) 我认为,当前“一分为二”还是“合二而一”的争论,是坚持辩证法还是坚持形而上学,是坚持对立统一规律还是坚持矛盾融合论、调和论的原则性的争论。杨献珍、艾恒武、林青山以及潘庆斌等同志  相似文献   

6.
杨献珍同志提出:“所谓对立面的统一,就是两条腿走路”,又说:“什么叫对立的统一?中国有句古话叫‘合二而一’……”(见《人民日报》一九六四年七月十七日王中、郭佩衡“就‘合二而一’问题和杨献珍同志商榷”一文),这就是说,“两条腿走路”是“合二而一”的。艾恒武、林青山两位同志对杨献珍同志的上述观点则作了进一步的解释,他们说什么“……在工作中把对立的方面统一起来,结合起来。用一句形象  相似文献   

7.
1964年五六月间,我国哲学界曾就“合二而一”问题展开了历时将近一年的讨论。许多同志抱着研究学术、探索真理、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真诚愿望参加讨论,发表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见的文章。但因那个显赫的“理论权威”康生直接干预,蓄意践踏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强行把学术理论问题搞成政治问题,结果,使本来是正常的学术讨论,变成了莫须有的政治迫害,制造了一桩历时久、规模大的政治冤案。近年以来,报刊上陆续揭发了康生利用“合二而一”这个学术问题对杨献珍进行迫害的情况,逐渐使得这场“论战”的真相大白。只是由于传闻失实,有些记述与当时的真实情况出入颇大。笔者拟就当时所见所闻,对这次讨论如何开始及其发展过程,康生如何控制这场讨论,怎样把学术讨论搞成政治“论战”,以及从中应当吸取的经验教训等四个方面,补正于后。  相似文献   

8.
在“二次革命论”和“一次革命论”相继遭到批判之后,学术界长期以来对这两种理论的成因进行了广泛的探求。事实上,这两种理论都渊源于马列的不断革命论,它反映了陈独秀、瞿秋白等人对马列不断革命论的基本认识。它的产生和被扬弃,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如何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认识过程和中国革命垣论的发展过程。一、“二次革命论”与马恩的“不断革命论”所谓“二次革命论”,其主旨就是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分两步走、分两个阶段进行。这实际上是马克思、恩格斯“不断革命论”的基本思想。不断革命论,就是无产阶级不直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而首先“帮助”资产阶级完成民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近年来学术界关于马克思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思想研究的观点进行了综述.一是关于“跨越思想”的内涵,主要有“苦难跨越论”、“制度跨越论”和“阶段跨越论”三种观点;二是关于“跨越思想”的理论性质,主要有“设想论”和“推导论”二种观点;三是关于实现跨越的条件,主要“具体条件论”和“一般条件论”二种观点;四是关于“跨越思想”与社会主义实践的关系,有两种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俄国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与马克思的“跨越思想”没有关系;另一种观点认为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特别是俄国和中国)通过社会主义革命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对“跨越思想”的科学性证实.在当代中国是否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问题上,主要有还没有完全走出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已经跨越了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和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三种观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和”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吸收了人类社会建设的有益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一、中国文化中关于“和”的理念中国“和”文化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天人合一、保合太和的宇宙观。二是合二而一、仇必和而解的辨证法。三是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价值观。四是和为贵、泛爱众的处世哲学。五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于《易经》中的两句话,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前者讲的是进取…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二次革命论”与“革命两步走”理论,学术界已经作了不少有益的探讨。但将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文章尚不多见。本文拟在这方面作一初步尝试,以求教于史学界同仁。 一、两种理论内容的三要素及其不可相容性 “二次革命论”与“革命两步走”是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两种理论,它们在内容上具有不可相容性。前者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三个要素:(一)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起来的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二)资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国民党是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者;(三)等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高度发达,财富大量积累之后,无产阶级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建立社会主义社  相似文献   

12.
《党风建设》2001,(6):4-5
日前,自治区纪委、监察厅中心学习组专题学习了江泽民同志关于以德治国的论述。围绕“以德治国”的内涵及其现实意义、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的关系和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进行了座谈讨论。现将4位同志的发言摘登如下。  相似文献   

13.
读了《再论认真学习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一文①(以下简称《再论》),对该文作者和某同志(《再论》所称《经济》一文的作者)的争论,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再论》提出要“平心静气地实事求是地开展讨论”,我很赞成。因此,我们还是从有文字根据的争论着手。以下集中三个方面对《再论》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再论》认为,他与某同志的争论,“主要在于,是不是可以把非主体的非公有制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觉得,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把“社…  相似文献   

14.
“老三论”与“新三论”,作为现代科学方法论,正在实践中日益显示出光明的前途。为使从事领导工作的同志对此有所了解,本文特作简要介绍,并就此在经济管理中应用予以浅近说明。一、何谓“老三论“、“新三论”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产生于本世纪四十年代,已有几十年卓越成果的历史,故称之为“老三论”;耗散结构论、  相似文献   

15.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组织制度,其中很多资源将对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把关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民主制约论”和“权威制约论”放在民主集中制的视野里加以研究,分析了两种理论的历史背景,主要分歧,认为正确对待的态度是在两者中间寻求平衡点,稳妥地推进政治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指出:“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矛盾“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邓小平同志在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地运用了毛泽东的这些思想。 一、把两点论重点论的结合进一步贯彻到工作实践中去 按照毛泽东《矛盾论》中的思想,坚持两点论,就是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同时把握矛盾的两个方面而不能搞一点论、片面性;而坚持重点论,则是强调对于矛盾的两个方面必须把握其主要方面,在工作中必须善于把握重点、善于抓主要矛盾。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才能有正确的工作指导。 邓小平同志指出,两手抓“就是两点论。”他认为,“搞改革开放有两只手,不要只用一只手。”要一手抓民主,一手抓  相似文献   

17.
在革命发展问题上的空想论是“左”倾错误的重要认识根源。我党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空想论,一次是民主革命时期的所谓“一次革命论”,另一次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所谓“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的继续革命论”。关于民主革命时期的空想论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那末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人们又是如何失足于空想的呢?本文试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对这个问题作一尝试性探源。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闭幕后率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时突出强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去年12月6日他在率中央书记处同志赴西柏坡学习考察时,又重温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讲话和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关于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长期艰苦奋斗的重要论述,号召全党同志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两个务必”。这两次重要讲话,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9.
2022年是毛泽东同志《实践论》《矛盾论》发表85周年。在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中,大庆石油会战等油田开发建设就是靠“两论”起家,靠“两分法”前进。青海油田公司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从“两论”中汲取哲学智慧和力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实际相结合,作为解决认识和实践等方面一系列问题的“源头活水”,高原石油铁军围着篝火学“两论”,让“我为祖国献石油”成为永恒不变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20.
在当前关于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的探讨中,有的同志根据过去道德建设的经验教训和当前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新情况,强调道德建设要适应市场经济;有的同志也许感到那是降低了道德水准,强调要超越市场经济;再有的同志则强调应该既“适应”又“超越”。关连珠同志在其“探索与争鸣性”文章——《不仅仅是适应——论道德建设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以下简称关文)中提出,道德建设“不仅仅是适应”市场经济,而“应该既适应市场经济又超越市场经济”。在笔者看来,这一论题本身无疑是正确的,但是该文并没有真正按照这一论题的本义来展开,在论述过程中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理论失误和偏颇。其根源就在于,该文的主旨是要借用“超越”来否定“适应”,即否定“新时期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规范”。现择要析之,以作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