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时期,媒体新闻报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存在着较大生存压力,新闻创新是解决新闻同质化、赢得媒体竞争力、满足读者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闻媒体要通过拓展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来实现新闻创新,赢得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2.
<人民日报>、<宁夏日报>和<新京报>对"山西解救案"的报道反映出分时采访的优越性.新闻有着与生俱来的时效性,媒体的竞争力体现在抢独家新闻报道.一个重大新闻事件来临,记者以时效性为原则,进行滚动式采访和报道在本文称"分时采写".在新闻报道中,不同的媒体依据它的受众需求,会有不同的报道重点和报道方式,有取舍地采访也不离"分时采写"原则.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媒体新闻报道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存在着较大生存压力,新闻创新是解决新闻同质化、赢得媒体竞争力、满足读者新需求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新闻媒体要通过拓展报道领域、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内容来实现新闻创新,赢得读者和市场。  相似文献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作为社会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度构成了都市类报纸的主体。尤其是发生在本土的突发性事件,备受广大读者关注。正确认识突发性事件新闻的价值和意义。可以在同类报纸的竞争中把握先机,占据主动.使我们的报纸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贴近读者。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报道表现出中国灾难新闻报道模式的转变与突破。新中国60年来的灾难新闻经历了三种报道模式,即"党本位"的单向度闭合模式、"事本位"的多向度客观报道模式、"人本位"的全息化开放报道模式,后者标志着灾难报道的新突破:"全息化的开放报道框架"突破"单向度的闭合报道框架";人性化报道突破模式化报道,"集体呈现"向"个体呈现"转变;平民化视角凸显,展现多元人物的生存状态,避免"英雄神化"与"领袖宣传"。当然,汶川地震报道在转变与突破中也存在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全球范围内危机事件正呈现一种规模和频率逐渐上升,组织性、暴力性、危害性渐渐加强的趋势,这些新特点要求我国新闻媒体必须强化危机报道预警意识,完善危机预警机制;打破习惯性报道思维;把握信息传播的"度",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重视对信息"质"的把握,抢占舆论先机;坚持以人为本,在报道中倾注入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目前,平面媒体受到新兴媒体的强烈冲击,发展态势不容乐观,行业报在党报和都市报的夹缝中生存,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但是行业报在信息的权威性、专业性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分析了行业报发展的困境以及优势,指出"深度报道"是行业报赖以生存的支柱,并且提出了做好"深度报道"的四个着力点:做"分众化"传媒、做足新闻背后的"新闻"、从专业角度做社会新闻、把"冰点"变"热点"。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活动中,读者的接受活动应是整个文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阅读和产生意义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新的批评方法,读者批评具有不同于其他枇评方法的理论特征.因此,我们要重新认识读者的性质,强调文学史的接受因素,更要关注读者的阅读模式.当然,如何恰当地评价读者在文学作品产生效果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辩证关系,也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新闻深度报道是近几年流行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关注和喜爱 ,它的特点是新闻性与评论性紧密结合 ,现实性和思想性互相沟通 ,这就要求记者要特别注重新闻深度报道写作的技巧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大量应用新闻图片成为当今报业竞争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日益引起国内报业的重视和关注.要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关键是要提高新闻图片的质量.本文着重论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就新闻典型和典型报道的异同 ,典型报道和一般报道的区别 ,以及在二十一世纪之初新的政治经济形势下 ,新闻单位如何正确地选择新闻典型和切实做好典型报道 ,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认为,新闻工作既要广泛涉猎,争做"杂家"、"通才",又要由博而约,厚积薄发成为某些领域的学者、专家或行家里手.  相似文献   

13.
荀子是战国末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对儒家学说从"迂远而阔于事情",走向现实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荀子对儒家致用取向的这一转变,是以"性恶论"为思想基础."性恶论"的提出,使荀子名重当时,也使其遭受后儒的许多批评.但当后儒批评荀子以"性恶论"取代孔孟"性善论"势必动摇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理论基石时,他们很少考虑荀子为什么要提出"性恶论".荀子"性恶"思想产生的缘由主要有对"性"的不同理解、孔孟的政治挫折、稷下学说的影响、当时的社会现实的刺激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经济报道原本是给专业人士看的,有较多的专业术语和数字统计.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广大群众越来越关心国家经济的发展与自身利益的关系,参与投资理财的普通人更是把经济报道当作风向标,这为经济报道创造了广阔的市场,同时也要求媒体在为专业人士写作的前提下,兼顾非专业人群,尽量使经济报道更通俗、更形象.  相似文献   

15.
争取新闻话语主导权,是历史赋予新闻媒体的责任和使命。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持续上升,各方面对突发事件中对外报道的新闻话语权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增强媒体传播的针对性、有效性、时效性,做好新闻传播议程设置,把握舆论导向,善于运用新闻信息的国际传播方式,是值得认真研究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前,中国报业正在积极转型和纷纷"变脸".新闻采写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以采写方式的"新理念、新视角、新手段、新语言"来配合促进报纸转型.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不同的西方记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自然也就会在涉华报道中得出不同的主观结论.这种主观性看法又通过写作技巧与手法融入字里行间,以客观报道的形式展现出来,从而使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可能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以致最终对该新闻事件产生与记者相似的看法.我们在处理涉华报道时,一定要敏锐捕捉这些蛛丝马迹,正确区分和判断其性质,并在翻译时予以恰当的表述.而在英语新闻教学和西方新闻事业教学中,我们也同样必须向学生说明涉华报道中的这种情况,培养他们的分析和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手机的影像采集能力越来越强,手机摄影与自媒体的结合使新闻的大众生产日趋增多。手机摄影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具有便利性强、信源多样化、传播多元化的优势,但在影像质量、专业性、真实性等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手机摄影使突发事件的报道更加平民化,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公众媒介素养及媒介参与度,实现了"把关人"角色的转移,但是由于新闻报道的非专业化,也可能导致媒体公信力的削弱。  相似文献   

19.
刘桂华 《工会论坛》2007,13(3):134-135
法制新闻以其独特的法制性区别于其它新闻,它既含有新闻因素,又显示出法律专业的行业色彩。我们可以从法制新闻的功利性、时效性、教育性、专业性、纪律性、可读性等方面把握它的审美特征。要利用法制新闻题材的优势努力挖掘其报道价值和社会意义,使其既有审美趣味,又有思想深度和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20.
民生新闻包括了媒体对新闻报道内容的选择标准,体现着报道者的立场、态度和出发点,蕴涵着媒体对自身社会功能的认识。目前,民生问题被众多媒体所追逐,出现了民生新闻热,民生新闻在党和政府与受众之间搭建桥梁,进而给民意话语权一个表达的渠道,推动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生活,各家媒体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界面开辟栏目、组织策划、安排话题,使民生新闻受到了社会各界前所未有的关注。为了使民生新闻发挥更好的作用,在民生新闻的采编上要注意把握导向,具体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