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治理理论被引介到中国后,迅疾成了学界研究和探讨的热门领域。通过回顾近年来的治理研究,有助于厘清治理研究所处的历史方位,以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条件。从研究范式的角度看,治理理论研究可分为五个经典范式,分别是历史主义范式、比较制度分析范式、结构功能范式、政治系统论范式、国家-社会分析范式,学界在这五个范式下均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社会分析范式是现有研究中的主流范式,国家中心论、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与社会互动论是其三个主要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应当注重调查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的弱化,阻碍了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建构。学术共同体需要继承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传统,回应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的问题与挑战,以调查研究助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研究,推动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的建构。因此,建构基于调查研究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实证范式,既契合了马克思主义整体性诉求,同时也将有助于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不同理论流派的企业权力观点进行批判性回顾,进而阐述被传统理论及其现代发展所忽略的关于企业权力分析的某些重要方面,并出于“问题意识”,提出了建立企业的权力分析范式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6)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硬核即社会哲学范式是不能改变的,人学范式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硬核"的新"保护带",因为它契合了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需要与满足需要正是范式转换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5.
关凯 《理论视野》2011,(3):48-49
西方学界关于中国民族问题的研究,制造出一个在理论上批评中国的学术语境,其背后包含着深刻的政治逻辑。本文试图梳理四个比较重要的相关理论范式,简略分析其源流与影响。  相似文献   

6.
新世纪的中国近现代史研究,而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在我看来,这种挑战和机遇主要归因于中国终将进一步融入世界,中国文化必将走向"充分的世界化"(胡适语).富有学术理性的史学工作者,应当结合我国史学研究中所存在的误区,深刻反思既定的史学研究规范,对中国史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认真的、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问题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理性自觉的表现。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的原则应坚守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批判这一"硬核",沿着马克思所开创的学术理路,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立场和价值取向;同时,与时俱进地修订马克思主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得出的具体结论,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解释并解决在全球化时代产生的新问题,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问题意识"是中国学者在解决中国现实和理论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形成的价值导向。这种意识的生成和不断深化,成为推动我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不断转换的重要原因。总体来看,这种转换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是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和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到"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逻辑转换;第二是20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范式由原初的"外在旁观"转变为以"中国问题意识"为导向的全面对话;第三阶段是新世纪初期以来,在研究范式上实现了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整体转变。  相似文献   

9.
"国家与社会"研究思潮对于中国乡村研究的渗透发轫于乡村研究的两大课题:中国农村的现代化以及基层治理。其理论预设存在两种基本取向:一种取向是"国家社会的二元分化",另一种是"社会中的国家"。"国家—社会"分析范式在一定程度上创新了国内某些传统学科的研究范式,对于中国乡村现象有着较强的解释力。但是其局限也非常明显,需要从研究方法上反思并超越。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的转变问题,是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挥实践功效的一个基础性问题。马克思主义研究范式要实现三大转变:从矛盾思维转向和谐思维,从文本诠释转向解决问题,从封闭独白转向开放对话。  相似文献   

11.
陈祖君 《学理论》2009,(10):77-79
文章重温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入中国的姚斯及其学术思想,用成语“一波三折”简要地概括其学术思想及发展,同时发掘出他作为文学史家受到忽视的事实,以此对20世纪80年代绵延至今的“重写文学史”讨论做出反思,并提出重写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若干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2.
民本主义思想萌芽于西周初期,滥觞于春秋战国时期,自秦汉后逐步形成,对我国古代吏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如下特征:有德者应"以民为本"、"爱民"、"亲民",重用道德标准选拔、规范、要求、考核官员;注重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官员行为,形成了依法对官员进行选拔、任用、奖惩、考核等管理制度;较早地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对官员实施监督、监控的监察制度和上书制度;很早形成了上诉制、直诉制,注意利用地方上的宗族和长辈力量限制、牵制和监督官员。  相似文献   

13.
王晓霞 《学理论》2010,(11):79-80
回族汉译阿文经典是明末清初在经堂教育兴起后,江南回族中具有学贯回、儒、释、道的学者适应回族社会发展需要而兴起的"以儒诠经"活动,对回族自身发展以及回族宗教文化的提升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以说是回族形成之后民族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相似文献   

14.
吴潮霞 《学理论》2012,(20):200-201
特色办校,特色强校,特色兴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许多学校的普遍共识。然而,目前许多特色大学的建设中存在着特色不特,究其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许多大学忽视了大学发展中的文化因素。大学特色的建设路径有三:强化对大学文化的认知;促进特色大学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创新和构建大学特色文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的帝王政治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是中国政治文化传统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对象。帝王政治文化传统可以从帝王与天道、帝王与臣属以及帝王与民众等三个方面加以剖析。上述三种关系中,既有皇权专断、专制的一面,又有适应现代社会的一面。要实现中国传统帝王政治文化的现代化,重要的就是要发扬和改造其中的优秀文化要素,使之适应现代政治和社会。传统的专制制度对帝王政治文化具有重要影响,要想实现帝王文化的现代化,政治制度的转变是一个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于霞 《学理论》2009,(9):123-124
国学热是眼下比较热门的一个话题。这次国学热因为大众传媒的加入,因此凸现了国学普及这一课题。国学热的出现,反映了大众对国学的渴望,同时也暴露出当前文化市场需求与文化产品提供之间的矛盾,因此我们需要提供优秀的通俗国学作品、加强国学经典的学习、打造健康、完备的传播平台。针对当前国学热中的一些弊端,笔者认为我们可以乐观地看待。  相似文献   

17.
认真辨析和总结建国后十七年史学成就,不仅关系到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道路,澄清人们存在的严重误解,而且关系到认清当前史学发展的方向。本文试从通史、断代史、专史研究的成就,对重大历史问题认识的推进,整理出版大型历史文献的巨大成绩,学科建设取得的显著进展等四个方面进行初步的总结。  相似文献   

18.
廉政文化学学科构建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廉政文化建设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迅猛发展,反腐倡廉建设面临的诸多新特点、新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新任务,催生着廉政文化学科的诞生。构建廉政文化学科体系,必须厘清廉政文化与廉政文化学的联系与区别;必须确立人学基础、研究人学内核、关注人化本质;必须汲取和借鉴相关人文社会学科以拓展自身的高度、深度及维度;必须在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19.
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确立正确党史观就要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而得出正确的观点。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总结历史经验,在百年奋斗进程中形成了三个历史决议,一以贯之地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曲折;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中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守正创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系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三个历史决议确立并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正确党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