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作为权力的一种类型 ,公共权力不仅继承了权力的强制特征 ,而且对这一特征做了某种程度的强化 :强制具有了垄断性与普遍性。与私人权力相比 ,公共权力又具有公共性。公共权力这两方面的特征 ,如果配置失当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 ,就会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公共权力的私化、滥用都是这种异化的具体表现形态。由此 ,权力的分立与制衡在制度层面上便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2.
价值观影响和决定着一个人的态度和行为。转型期我国公务员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出现一定程度的行为异化现象,从而导致政府公共性的某些流失,公务员行为异化背后是其价值观的扭曲,即公共精神的丧失,因此从价值观层面对公务员行为异化进行矫正就具有根本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政府自利性对政策公共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性”是现代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公共性”的偏离必然违背公民意志,损害公众利益,扭曲公共政策。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由政府的“经济人”属性导致的自利性,常常导致公共政策偏离“公共性”,本文意在说明政府自利性与政策“公共性”的关系,以及如何从体制上、政策过程中克服政府自利性,实现公共政策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4.
深刻认识政府公共性与先进性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对于新时期的政府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政府公共性的考量,主要体现在:公共行政伦理价值的公共性,政府公共职位产生的公共性,政府公共职位构成的公共性,政府公共权力运用的公共性,政府根本宗旨原则的公共性以及公共行政中公民的参与监督等方面。政府先进性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政府的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服务理念、发展意识和以民为本等方面。公共性决定政府先进性的要义在于:公共性是政府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与前提;公共性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的本质体现;公共性是衡量政府先进性的最重要标准;公共性是实现政府先进性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5.
王同新 《行政论坛》2010,17(3):27-30
政府公共性问题由来已久,虽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表现出的外部特征不同,但实现社会公平公正、履行社会公共职能乃是所有政府公共性应有的实质内容。从政府公共性的历史发展看,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下表现出的外部特征各异。全球化过程彰显了公共化实质及其未来指归,全球化作为一种全球普遍的相关性积累过程,其实质是公共性的增长过程。当下的公共性危机凸显了政府公共性研究的当代价值。国际上的生态环境问题、毒品交易与跨国犯罪问题、地区冲突与恐怖主义问题、南北贫富差距与全球经济安全问题等,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难题和挑战,这需要充分发挥各国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彰显政府公共性价值。从国内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国政府的当务之急是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实现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找回失落的政府公共性。  相似文献   

6.
裴晓勇 《行政论坛》2010,17(5):15-18
公共性是公共行政的本质属性。公共行政缺少了公共性会导致政府的一些部门和官员在行政过程中为牟取私利而非法侵犯公共利益和公民权利。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就是公共性的缺失。我国应该在建立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基础上,从构建民主政府和强大市民社会两个途径来重塑我国公共行政的公共性,这对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萍  许阳 《行政论坛》2013,20(1):52-57
公共政策是当下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主要方式和手段.公共政策以公共政策问题为客体,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解决,进而维护社会公众的公共利益.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的根本属性,作为政策过程的逻辑起点,社会公共利益的载体,公共政策问题亦通过公共性取向来表现其社会价值.因此,在社会问题进入政府议程而成为政策问题时,必须以公共性为根本价值取向,以公民参与政策问题界定为基本前提,确保政策问题界定的公共性、平等性、民主性与合法性.但是,在我国公共政策的实际运行过程中,社会问题并不是完全按照公众意愿,根据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进入政府议程,问题界定过程存在主体平等性缺失、程序民主性游离、结果合法性不足等问题.故而,为了实现问题界定公共性取向的回归,必须厘清公共性取向的主要内容,对政策问题界定过程进行客观、理性的现实反思.  相似文献   

8.
肖生福 《行政论坛》2010,17(3):51-54
从哈贝马斯和汤普森的公共性理论来看,公共政策之公共性可以这样界定,即公共政策之公共性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尤其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的基础上,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及推动公共生活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属性。同时,运用其可以构成考察我国公共政策之公共性的分析框架。这个分析框架包括以下三个维度的内容:一是公平度的公共性,即公共政策价值观的公正性和公益性;二是可见度的公共性,即公共政策系统与过程的“可见度”;三是可对话度的公共性,即公共政策过程中公众可参与对话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公共政策问题建构过程中的公共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亦即处理大多数民众的问题。政策具有问题性,也就是政策以民众问题为导向,大多数民众有相同问题,政府机关将问题纳入政府议程,提出解决策略。倘若忽视公共性,公共政策就有可能变为某些个人、团体、阶层谋取私立的工具。这就要求我们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必须时时关注公共性,亦即要做到在政策问题取向上的公共性。故而,首先探究公共政策问题与其公共性之意涵;其次,析探问题建构中公共性之哲学基础;最后,藉由现今流行于公共政策学界,用以展现问题建构过程中公共性的审议式民主,以及审议式民主在台湾之应用-公民会议的召开,来加以进一步说明。  相似文献   

10.
公共性、公共物品和自利性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9  
公共性、公共物品和自利性等概念是公共行政学和公共管理学中的基本范畴。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公共性、公共物品和自利性等问题都是历史地生成的,是在公私领域、公私部门分化分立的过程中被提出来的。所以,这些概念仅仅适用于对近代社会的分析。公共性是指公共部门、政府的属性;公共物品是由公共部门、政府提供给社会的具有公共性的物品;自利性的概念则是指人的行为动机,至于组织机构和部门则不存在着自利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Economic dissatisfaction and political alienation in Western Europe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Abstract. Using Euro-Barometers 20 and 21, this research examines the role of economic discontent in promoting disenchantment with democracy in Great Britain, France, West Germany, and Italy. Both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economic evaluations have a strong effect on one's level of political alienation. Those who believe the government will have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conomy in the future and those who are angry over their government's management of the economy are likely to be dissatisfied with the way in which democracy is working in their country. After these economic evaluations the factors most closely related to alienation are support for the parties not in the governing coalition and post-materialist values. Even with these items included, however, economic evaluations continue to dominate the model of political alienation.  相似文献   

12.
用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检视中国行政审批制度的结构与历史变迁,是解读该项制度变迁全貌的一个新的视角.国家宏大制度背景决定行政审批制度的选择,国家制度背景的变迁也导致行政审批制度的不断变更与革新;各种相关政治变量,包括经济水平、利益关系以及意识形态等因素与行政审批制度之间存在一种序列结构,行政审批制度与其它政府政策或制度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序列结构,这种政治变量序列结构使行政审批制度处于一个制度矩阵当中,影响并制约着行政审批制度的安排;制度与制度制定及执行者之行为的互动模式则推动行政审批制度的变迁.行政审批制度变迁具有路径依赖性,也存在"历史否决点",而制度激励和制度创新是打破"历史否决点",提升制度绩效的必要手段.为此,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需要重塑政府理念,打造治理型政府,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而且,行政审批制度的进一步变迁必须契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需要,适应加入WTO新形势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13.
Theories of participation and non-participation are largely unable to capture and distinguish anti-system behavior, which ranges from deliberate silence to political violence. To better understand and measure these diverse forms of citizen participation, and to distinguish these from forms of alienation and marginalization, this article builds a new model of anti-system behavior in a way that facilitates the development of empirically observable variables and hypotheses. To do so, I draw upon sociological approaches to alienation – which examine intensities of rebellion and contestation – and combine them with the standard political scientific approach – which examines intensities of engagement based on resources. The problem, I argue, is that each approach only partially explains the motivations behind aberrant political behavior in modern democratic systems; they are in fact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I consider three cases of apparent silent citizenship: Muslims in Western Europe, Roma in Eastern Europe, and white working-class people in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相似文献   

14.
彩票市场政府监管体制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各国的彩票市场都处于政府的严格监管之下,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彩票监管体制是最有代表性的三种监管模式.通过对三种代表性监管模式的比较分析,本文认为,一个国家的彩票市场结构必须符合彩票市场技术经济特征,但彩票监管机构的设置与监管权力的配置主要是政府选择的结果,与该国的行政管理体制密切相关;而彩票公益金的使用方向则直接取决于彩票发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在政府服务性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政府服务性的发展阶段、形态、内容与性质问题,分别考察了“为人民服务”与公共服务两种形态的政府服务性的价值、理念、实现形式和特征;区分了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与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以及这两种服务性对于政府服务实践的影响;指出从政治本位的政府服务性向公众本位的政府服务性转变体现了中国政府服务性的进化,因而具有积极的公共行政和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型政府建构的路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由于这种政府管理模式是以权力为中心的,因此,可称为“权力行政模式”。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改革和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双重压力,给政府管理带来根本性的挑战。“权力行政模式”难以适应21世纪的政府管理要求。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是未来政府管理可选择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17.
商务区经济的发展有赖于政府发挥其宏观调控、监管和有效服务的功能,而商务区政府功能的发挥离不开合理的管理与服务模式的构建。本文认为,通过理顺商务区政府与相关职能部门、企业的关系,发展各种企业协会组织,搭建政府、企业、社会合作的有效平台,有助于建设和谐商务区,为商务区经济的发展营造良好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公共管理模式形成的过程中,跨学科的综合研究为其提供了多视角的思考和复合性的理论基础;而现实中政府因面临种种治理危机所驱动的持续性政府改革浪潮,为公共管理模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广阔空间.尽管西方国家政府改革的浪潮仍在持续,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扩展,但公共管理对传统公共行政的取代,既是必然也是现实.  相似文献   

19.
公权力问题是吏治的一个核心问题,政府公权力异化的预防和治理是当代中国法治政府和责任政府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微观机理探讨公权力异化的成因,以此为基础构建公权力治理的多种途径,对于当代中国吏治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process of measuring products, services, and practices against the toughest competitors or those companies recognised as industry leaders. (That is)… the search for industry best practices that will lead to superior performance" (Camp 1989. p. 10).
"Benchmarking" or the "Search for Industry Best Practices" has been accepted as a useful strategic tool. The move into the public administration arena is more recent. The underlying research in both cases is limited.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advantage of benchmarking over business intelligence systems. Also, the government's stance on establishing quality programs and the relationships to benchmarking are considered.
The paper is based on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e public sector in Westem Australia to determine the extent to which benchmarking is us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hilst the concept is being embraced, the full range of benefits that could accrue is as yet not being realised. Indicators as to why this is so are outlin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