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马克思学、西方马克思学的历史贡献与历史局限(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西方马克思学:启迪作用与重大缺憾"广义的西方马克思学"研究有两种形态。一是比较侧重于研究当代资本主义重大现实问题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问题的西方新马克思主义;二是比较侧重于文本考证、文献研究的西方马克思学,可以称为狭义的西方马克思学。二者虽然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态度有所不同,但二者在解读模式上却基本一致,多半都采取"以西解马"的解读模式,即按照西方哲学框架来解读马克思。  相似文献   

2.
“现代性”是一个为20世纪后期西方哲学所广泛关注的概念。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有不同的解读。而马克思通过揭示现代性问题内部矛盾,从实践角度出发为人类走出现代性困境指出了方向。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两者对现代性问题的批判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根据西方学者西伯恩的描述,并作适当的补充,对当今西方活跃的“后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学”、“复兴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左派”等左翼思潮作概要介绍,以促进对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国外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生了两次研究范式转型。一是,从"以苏解马"的"一元标准"到"西方马克思主义";二是,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标准"到边界"日益模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这种转型造成了诸多理论难题。以西方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造成了三种趋向:将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结论当作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理论思维的前提这一"新教条"的趋向、彻底否定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解模式,从而存在以清空原有理论基础的学术方式让西方马克思主义全面占领的趋向以及将马克思主义研究变成毫无质性的"千面马克思"的学术趣味问题。鉴于此,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界需要一个"顶层设计"意义上的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整体构想",以此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林艳梅 《理论视野》2010,(12):21-23,49
近三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稳步推进,二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发热潮,三是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获新突破,四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人关注,五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6.
西方"马克思学"是西方特定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学术思潮。从研究主题看,西方"马克思学"以马克思的原生态文本为主;从研究范式看,西方"马克思学"是学术性与意识形态的统一;在当代中国,深入研究西方"马克思学"的理论特质与问题意识,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马克思学,有利于提升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品质,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7.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通过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理论立场和发展脉络的具体考察,我们可以看到,从以卢卡奇等为代表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修正,到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补充,再到以“后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基本范畴的背离,西方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正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8.
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9.
米歇尔·亨利第一次将他的生命现象学运用于马克思关于“社会现实”的分析。亨利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现象学最基本的原则“回到事物自身”被亨利解读为“回到个体现实性生命”,所有社会中显示的关系必须还原到个体生命。“社会总体性”还原到纯粹的“个体主体性”是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有力工具。“彻底的主体性”概念是亨利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现实性”应该被理解为个体的主体实践。马克思看到了实践的原初本质:实践恰恰是一种努力的主观体验,简言之即劳动。马克思以“谱系学”开始进行社会批判,这是一种对各种社会结构下的主观现实性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认为生产力可以分为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并肯定了科技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然而,在西方马克思主义看来,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大多数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科技持有比较悲观的态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更加突出知识、文化、生态维度的生产力。二者的一致性在于都肯定了生产力内涵的拓展性,差异性体现于关注的方面和态度有所转向。生产力概念的这种研究趋势启示我们应当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重点,同时也要对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充满自信。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等研究,在宏观层次上几乎已经穷尽了所有问题,要向前推进,就需要借用物理学的思维方法,向微观层次进军.微观层次研究是一个崭新领域,其中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又是主要阵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涉及到一个学科群,至少包括马克思学、列宁学、马克思主义学、马克思主义典藏体系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系列考据解读、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等.逐步把这些学科建立起来,不仅有助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学科群建设,也有助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学术界关于“后马克思主义”愈发广泛深入的研究思考中,主义的关系问题成为当代学术的一个重要论域。本文拟从学术界关于“后马克思主“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义”书写形式差异的解释、“后马克思主义”定义域的分歧及对“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直接争论中来综合审视“后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历时向度,回顾、总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50多年发展进程中的三大解读模式:19世纪后半叶的"以恩解马"解读模式;20世纪上半叶的"以苏解马"解读模式;20世纪下半叶的"以西解马"解读模式。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面向21世纪的全新解读模式,即"以马解马"模式,这是构建中国特色马克思学的方法论前提。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7,(5)
增强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二要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三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理论和话语的关系,四要不断改进文风,采用对话型语言增进人民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15.
林艳梅 《理论视野》2010,(12):21-23
近三年来,我国国内学者在"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欧陆马克思主义研究稳步推进,二是英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发热潮,三是苏东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获新突破,四是后马克思主义研究引人关注,五是国外马克思学研究正在积极展开。  相似文献   

16.
孙文华 《学理论》2010,(10):78-78
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在中国大陆学术界正蔚然成风,并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了一定影响。通过梳理和比较可以发现,二者虽然存在较大差异与分歧,但同时也存在若干共同与相似之处。所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展开一些比较、对话与交融也是可能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正我们今天纪念马克思,最好的办法是集注于当前,集注于当前中国人面对的新问题,进一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完成我们肩负的伟大事业。纪念和学习马克思,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我们中国人,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救亡图存,为了赶上时代,开始了如饥似渴向世界学习的艰难历程。学马克思主义,在学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之后。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西方的美梦。于是乎,中国人开始了毛泽东所说的"重新学  相似文献   

18.
哲学究竟是科学知识理论还是政治实践策略,这一直是两条理解哲学的理论致思路向。其实,马克思对此早有清晰的说明,哲学就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哲学作为“改造世界”的武器,尤其应该保持其革命性原则———党性原则。而现在成为国内理论热点的后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形式),恰恰忽略、弱化乃至抛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将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实证科学,并指责马克思的基本理论论断已经“过时”。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重提马克思的“党性”原则,提倡哲学向政治的回归,来保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和科学性。在这方面,俞吾金的“权力解释学”理论尤其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9.
张亮 《理论探讨》2005,13(2):40-42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的传统分期模式是前苏联学界为了与西方学界争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释权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创立的。它具有三点先天性的缺陷,内在制约人们摆脱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解读模式的思想束缚。  相似文献   

20.
冯旺舟 《学理论》2024,(1):24-27
“政治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流派,在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学界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围绕“超越资本主义”的理论主题“,政治马克思主义”构建了“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是在全球化、当代资本主义的变化、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新社会运动和当代西方左派思潮的兴起的背景下产生的。“政治马克思主义”的“转型资本主义”批判理论的理论资源包括经典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批判理论、近代西方学者的财产理论、当代西方左派学者的现代性思想等。“政治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围绕资本主义起源、全球化、民族国家和国际关系、超越资本主义等问题展开了论述,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体系,这有助于深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也对正确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构建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